高三政治认识论.ppt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0021702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认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三政治认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三政治认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三政治认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三政治认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认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认识论.ppt(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唯物论 内在辩证法联系 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唯物论 辨证法和认识论不可分割 三者的有机结合 共同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3 认识论 和认识论的 有关认识论方面要掌握的知识1 认识的来源2 认识的形式3 获得认识的途径4 认识的任务5 认识的过程6 科学的认识方法 一 实践的含义 所谓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如何 理解 1 实践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 2 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实践活动具有多样性 认识的来源 实践 二 实践的特征 1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本质特征 为什么 1 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 2 实践的对象是

2、客观的 3 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 2 是有意识的 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在意识的作用下实现自己的目的 二者是统一的 3 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的社会性指的是什么 实践的历史性说的是什么 1 经济活动具有社会性 2 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三 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1生产实践 1 含义 生产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 是处理人和自然界关系的活动 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 作用 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 存在和发展 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是人们从事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 结论 要树立劳动的观点 尊重劳动 2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1 这一实

3、践主要处理哪些关系 2 作用 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有三个表现 3 科学实验 1 含义 2 作用 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可以提高人们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 表现形式 通过 直接用于 生产实践是如何决定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的 第一 生产实践是各种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 生产实践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关系的变化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历史变迁和进步的表现 第一 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反作用于生产活动 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 第二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三 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 实

4、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表现 为什么 为什么 区别 实践检验认识的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3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原理 原理内容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表现在 第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四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 把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错误倾向 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 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 以自己的思想

5、 自己的意志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把领袖人物的观点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用大多数人的意见 以 是否有用 等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而且是唯一的来源 源泉 二不是 一个是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一 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为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 第二 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是根据实践的需要而确定的 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谷 不知地之厚也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你就得变革梨子 亲口吃一吃 实践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人们就关注什么问题 这些问题也就成了认识的对象 认识的途径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 直接经验和

6、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两个途径 二者是统一的 就人类知识总体来说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就人们获得的知识来说 大量知识属于间接经验 人们要真正掌握并丰富和发展间接经验 还必须通过亲自实践 方法论 必须努力实践 取得直接经验 每一个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不可能也不必要事事都亲自实践 因此我们要认真读书 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 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错误倾向 反对轻视间接经验 轻视知识 歧视知识分子的错误倾向 反对轻视和贬低体力劳动 忽视实践的错误观点 五 实践的主体 1 实践的主体是谁 人民群众 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通常指劳动群众 2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既然人民群众是实

7、践的主体所以 3 树立群众观点 坚持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青年学生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的特殊原因是什么 1 这是由青年学生的特点决定的 2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怎样坚持群众路线 走好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之路 事物的现象 事物的本质 眼 耳 鼻等感官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头脑的分析加工 认识的两种形式 2 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 二者是密切联系 不可分割的的 本质离不开现象 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现象离不开本质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方法论 我们既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错误倾向 混淆现象与

8、本质 只看到事物的某些现象 就轻易对问题下结论 割裂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不从现象入手 想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 实际运用 批所谓 眼见为实 等伪科学 实际工作中的 浮夸风 3 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 原理内容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透过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因为 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才能达到认识的程度 水平 获得更正确 更可靠 更深刻 只有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 才能对实践起重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使认识由感性认识阶段

9、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 错误倾向 既要克服离开感性认识来谈理性认识的错误观点 这实际上是认识中的唯心主义 又要反对将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的错误观点 这实际上是认识中的形而上学 实际运用 我国现代化建设要依靠理性认识 如对社会主义的本质 腐败现象的认识等 认识 理性认识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错误的认识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正确的认识 真理 系统化 逻辑化 科学理论 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 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 推动人们的活动 实践 感性认识 理解 实现认识根本任务的三个原因 原因一 从现象和本质的区别来看 认识了现象并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原因二 从认识的程度和水平来看 认识需

10、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原因三 从认识的作用来看 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 结论 人们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更高级别的认识 正确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因而认识的根本认识是透过现象 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 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条件原理 原理内容 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必须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发挥主观能动性 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经过思考作用 从现象中抽象出一般的 本质的东西 即经过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方法论 大胆实践 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善于思考 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11、从个别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 错误倾向 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和不经过思考不盲目下结论的经验主义 既不做实践上的懦夫 又不做思想上的懒汉 5 实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原理 原理内容 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 即由认识到实践 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只有经过这次飞跃 才能发挥认识的作用 实现认识的目的 也才能使认识本身得到检验和发展 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是 第一 必须做到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第二 必须做到理论和人民群众相结合 方法论 要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错误倾向 反对轻视学习科学知识的经验主义 反对把科学理论当成教

12、条 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 6 认识深化 扩展 向前推移的原理 原理内容 认识要不断深化 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 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总是有限的 认识要不断扩展 客观世界的范围是无限广大的 人对事物的具体的认识在广度上也是有局限的 认识要不断向前推移 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 认识应当随着事物的进程而向前推移 不断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方法论 在认识的过程中 使认识深化到事物更深的层次 扩展到更广阔的空间和领域 使认识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 而不断向前推移 错误倾向 反对只满足现有水平而不求深解 只认识局部而忽视整体 认识上的静止观点 7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原理 原理内容 认识事物

13、时 既要对事物及其过程的有关要素进行分析又要对事物从整体上进行综合把握 在综合的指导下深入分析 在分析的基层上进行综合 方法论 对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 为综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抓住对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得出全新的整体性认识 错误倾向 反对 只分不联 孤立 片面地看问题 反对把事物的个部分机械相加的错误做法 理解 1 分析的作用和基本要求A 不分析各要素就失去了研究整体或过程的基础 只有对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 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 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 总之分析是综合的基础 B 要分析每一个要素 要分析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 要找出本质性的东西 在整体中

14、把握各个要素 这是使用分析的方法要注意的问题 2 综合的作用和基本要求A 只有对事物各个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 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对象 B 紧紧抓住对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紧紧抓住对各部分研究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得出一个全新的整体性的认识 这是使用分析的方法要注意的问题 3 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A 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 综合必先分析 不分析无法综合 分析是为了综合 不综合 分析也就失去了意义 B 分析时也要在综合的指导下 把各部分放在整体中进行分析 C 分析与综合的核心是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就是既分析又综合 8 合理想像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

15、的原理 原理内容 根据己知事实 己知的规律 充分发挥了人的思维潜能 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想象 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面对实际 提出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 二者密不可分 方法论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善于发现问题 敢于超越 注重积累 把握已知规律 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 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以事实和规律为基础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敢于打破常规 进行逆向思维 敢于提出和解决新问题 错误倾向 反对固守书本 墨守成规和脱离科学轨迹的凭空想像 知识理解 1 想象与合理想象 1 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 2 合理的科学的想象 立足己知事实 根据己知的规律 充分发挥了人的思维潜能 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极为有益 2 1

16、创造性思维的要求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面对实际 敢于提出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 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造能力 知识创新 技术创新 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 感觉到的东西 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 这主要说明A 感觉反映活生生的现象是可靠的 理解是抽象的不可靠的B 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感性认识 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理性认识C 感觉是现象 理解是本质D 理解比感觉更深刻 更可靠 更正确 D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是不可分割的整个思维过程 经过这一过程 A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B才能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C才能实现认识的扩展和推移D才能实现认识的根本目的 B 王安石以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的诗句 题咏秋菊 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象春花那样落英满地 以 秋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的诗句加以嘲讽 后来 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 方知自己错了 在这件事上 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B认识受时间 地点和条件的限制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 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B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