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丹东市中考生物模拟试卷(有答案)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30002527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丹东市中考生物模拟试卷(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届丹东市中考生物模拟试卷(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丹东市中考生物模拟试卷(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丹东市中考生物模拟试卷(有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_丹东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生物试卷时间 50分钟 满分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0分)1、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下列符合上述特征的动物类群是A 腔肠动物 B 软体动物 C 线形动物 D节肢动物2、下列具有鱼的主要特征的动物是A 鱿鱼 B 墨鱼 C 鲸鱼 D 鳙鱼3、下列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A 蜜蜂 B 蝗虫 C 蚂蚁 D 狒狒4、狼与家兔牙齿分化的相同点是两者都有A 门齿、犬齿 B 犬齿、臼齿 C门齿、臼齿 D门齿、犬齿、臼齿5、下列属于扁形动物的是A 血吸虫、海葵 B 蛲虫、沙蚕 C蜈蚣、线虫 D涡虫、华枝睾吸虫6、下列动物与

2、其气体交换结构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 鱼鳃 B 蝗虫气门 C家鸽肺 D蜥蜴肺7、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 蚯蚓走迷宫 B 黑猩猩钓取白蚁 C大山雀喝牛奶 D美国红雀喂金鱼8、下列分类等级中,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的是A 科 B 目 C门 D纲9、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中,后代具有双亲遗传特性的是A 玉米用种子繁殖 B 竹用地下茎繁殖 C 椒草用叶繁殖 D马铃薯用块茎繁殖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珙桐被称为中国鸽子树,是植物界的“活化石”B 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C 生物的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11、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

3、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是因为从根本上改变了水稻的A 遗传物质 B 形态结构 C生理功能 D生活习性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叙述正确的是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B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C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体型小到体型大,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D 原始大气中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13、下列关于健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吸烟不仅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还有可能诱发肺癌B 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C 现代文明病包括恶性肿瘤、淋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D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

4、式,应该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14、鸟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羽 胸肌发达 前肢变成翼 身体成流线型 有喙无齿 骨内部中空 有气囊辅助呼吸 消化能力强A B C D15、为了优生优育,减少后代换遗传病的机会,下列列做法科学的是A 提倡晚婚晚育 B 禁止近亲结婚 C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D移居到无污染地区居住16、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酵母菌发酵可以用来制作酸奶和泡菜B 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C 用冰箱冷藏食品是因为低温能杀死细菌和真菌D 防腐剂能杀死食品中的细菌,防止食品腐败,可以大量使用17、下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是A 艾滋病 B 蛔虫病 C肺结核 D足癣18、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

5、不正确的是A 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B 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病C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D 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19、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番茄的红果与黄果 B 豌豆的圆粒与皱粒C 鸡的玫瑰冠与单冠 D 狗的卷毛与黑毛20、下列用药与急救的叙述正确的是A 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口对口吹气法等B 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先判断他(她)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119C 小明腹泻,他的同桌让他服用阿司匹林泡腾片治疗D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二、

6、非选择题(根据题中要求回答相关问题,本题共9小题,共30分)21、(1分)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等,常见的方式有_和嫁接等,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_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22、(1分)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_,不断进化23、(3分)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D、d控制,亲代的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均为高茎,则亲代的基因组成为_,如果子一代之间交配,则子二代表现出的性状有_,其中控制显性性状的的基因组成为_,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_,豌豆在杂交过程中既表现出亲子间的相

7、似性,也表现出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这种现象分别叫_,_。24、(6分)看图回答下列各题(1)动物按照体内有无脊柱可分成两大类群,其中与图A所示动物属于同一类群的是_(填字母)(2)图A所示动物身体呈_对称,体表有_,有口无肛门。(3)图B中的动物能众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是它的_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4)图C中的动物卵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_,它里面含有_。(5)图D中的动物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需在_中进行,幼体要经过_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6)图E中的动物发育要经过_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_。(7)图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填字母)(8)图中动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

8、是_(填字母)25、(1分)右图是关节和屈肘示意图,看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结构名称是_,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2)端起茶杯喝水时,图乙中处于_状态,此动作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26、(3分)右图是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示意图,看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主要是由_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一般情况下,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有_对染色体,其中一对能决定人的性别的是_。在人的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说明生男生女机会_。(2)图中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能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_传递给子代,传递的“桥梁”是_。27、(5分)阅读下列材料,

9、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清洁的皮肤上,两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消失了。材料二: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治的,目前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已投入使用。(1)材料一中的_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这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它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_免疫。(2)材料二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能_生活,只能寄生在_里,它的繁殖方式是靠自己的_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

10、制造出新的病毒。(3)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它能够刺激人体的_细胞产生相应的_,从而提高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_免疫。(4)甲型H1N1流感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_这三个基本环节。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28、(8分)某班同学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甲乙两组试验方法步骤如下表,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组别方法步骤甲组乙组1取两套一样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编号为、的标签取一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2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号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11、盖好封严,号培养皿不做处理。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3、把号、号两套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其他实验条件都保持一致。把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每天观查一次,做好记录。每天观查一次,做好记录。(1)甲组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是_,所做出的假设是_,该试验的变量是_。(2)甲组同学设置的号和号培养皿的目的是_。(3)推测甲组同学在实验中,能在_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4)甲组同学通过重复组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5)_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步骤不科学,原因是该组实验方法步骤中缺少_。丹东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生物

12、试卷(参考答案)时间 50分钟 满分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0分)1、B 2、D 3、B 4、C 5、D6、B 7、D 8、C 9、A 10、C 11、A 12、B 13、C 14、D 15、B16、B 17、A 18、A 19、D 20、D二、非选择题(根据题中要求回答相关问题,本题共9小题,共30分)21、(1分) 扦插 形成层 _22、(1分)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23、(3分)DD、dd 高茎、矮茎 DD和Dd, dd,遗传 变异24、(6分)(1)E(2)辐射对称 刺细胞(3)生殖过程(4)胚盘 细胞核(5)水 变态(6)卵、幼虫、蛹、成虫 完全变态发育(7)C(8)A E B D C25、(1分)右图是关节和屈肘示意图,看图回答问题。(1)关节囊(2)舒张26、(3分)(1)DNA 23 性染色体 均等(2)遗传物质 生殖细胞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