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PPT参考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0002323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眩晕PPT参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眩晕PPT参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眩晕PPT参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眩晕PPT参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眩晕PPT参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眩晕PPT参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眩晕PPT参考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眩晕 1 眩晕的定义 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错觉 是自觉的平衡感觉障碍或空间位相觉的自我体会错误 病人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物呈旋转摆动 直线运动 倾斜 升降或头重脚轻等不稳感觉 2 眩晕相关的解剖结构 内耳 innerear 骨迷路 前庭 骨半规管 耳蜗膜迷路 椭圆囊 球囊 膜半规管 膜蜗管听神经 蜗神经 前庭神经脑干前庭神经核团小脑皮层其他 脊髓 头 颈 躯干 四肢 3 骨迷路 前庭 位于耳蜗与半规管之间 与平衡有关骨半规管 3个弓形弯曲的骨管 互相成直角 分为外 水平 上 垂直 后 垂直 半规管 当头前倾30度时 外半规管平面与地面水平 与平衡有关耳蜗 与听力有关 4 膜迷路 椭圆囊

2、 分布有前庭神经椭圆囊支的纤维 感受位置觉 亦称位觉斑球囊 亦称位觉斑 有前庭神经球囊支的纤维分布椭圆囊和球囊由支柱细胞和毛细胞组成 毛细胞上方覆有一层胶体膜叫耳石膜 此膜系有多层以碳酸钙结晶为主的颗粒即耳石和蛋白质凝和而成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解剖基础 5 膜迷路 膜半规管 当纤毛因内淋巴流动而朝动纤毛方向倾斜时 半规管处于刺激状态 若朝静纤毛方向倾斜时 处于抑制状态膜蜗管 位于基地膜上的螺旋器又名Corti氏器 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 6 前庭神经传导通路 前庭神经首先进入桥脑延髓 大部分神经纤维终止于前庭神经核区 小部分入小脑 当一侧前庭神经损害时 引起两侧传入不平衡 在大脑皮层产生眩

3、晕感觉 由前庭神经核发出的第2级神经元有下列通路 1 经内侧纵束到脊髓 所有前庭脊髓纤维与前角相连 因此来自内耳前庭的冲动可引起颈 躯干及四肢肌肉的反射性反应 受损出现平衡障碍 共济失调 头重脚轻 姿态感觉性眩晕 7 前庭神经传导通路 2 经内侧纵束到达同侧和对侧的眼动神经诸核 因此头位改变可引起两侧眼球的反射 这与维持眼肌张力的平衡密切相关 受损出现眼震 当眼动神经受损时 双侧前庭功能不平衡以至产生眩晕3 由前庭神经内核发出的纤维通过网状结构与植物神经相连 故可引起面色苍白 出汗 恶心 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 这些组成了眩晕综合征4 前庭神经下核大部分纤维经绳状体上行到达小脑 大脑皮层的前庭中枢

4、在颞上回后上部 颞顶交界区和岛叶上部 中枢受损可引起眩晕性癫痫 8 小脑的通路 大脑皮层通过额桥束 颞桥束以及取道脑桥臂的脑桥小脑束支配对侧小脑 从脊髓输入的本体感觉分别经脊髓小脑后束 绳状体及脊髓小脑前 结合臂终止于小脑蚓部 因而小脑得以调节骨骼肌的张力和协同功能 前庭觉经前庭神经直接输入 经前庭核 前庭小脑束输入至小脑的绒球小结叶及双侧顶核 小脑输出的冲动由齿状核发出 终止于对侧红核 再由红核脊髓束交叉至本侧的脊髓前角细胞 故小脑半球与身体是同侧关系 9 平衡生理 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靠前庭系统 视觉 及本体感觉之间的相互协调来完成 其中前庭系统最重要 半规管的生理功能球囊及椭圆囊的生理功能

5、 10 半规管生理功能 主要感受正负角加速度的刺激 当头部承受角加速度的刺激时膜半规管的内淋巴因惰性反旋转方向流动 使感觉纤毛弯曲刺激感觉细胞 后者通过介质释放化学刺激转为电活动传入各级前庭中枢 维持平衡3个半规管相互垂直 每对半规管对其所在平面上的角加速度旋转最敏感 11 球囊及椭圆囊的生理功能 感受直线加速度 维持人体静态平衡 当头部进行直线加速度运动时 毛细胞弯曲而引起刺激 通过化学介质转变为神经动作电位 沿神经纤维传入到前庭各级中枢 以感知头位变化 引起相应反应 球囊斑感受头在额状面上的静平衡和直线加速度 影响四肢内收肌和外展肌的张力 椭圆囊斑感受头在矢状面上的静平衡和直线加速度 影响

6、四肢伸肌和屈肌的张力 12 眩晕的病因 前庭系统性眩晕 又称特发性眩晕 系由前庭系统病变引起 包括内耳前庭感受器 前庭神经及核 内侧纵束 小脑 大脑的前庭中枢 表现为旋转性眩晕 耳鸣及听力障碍 眼球震颤 并伴有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 出汗 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症状 持续时间短 分为三种 中枢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 位置性眩晕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又称一般性眩晕 是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各系统疾病引起的症状 一般无旋转感 只是头昏眼花或轻度站立不稳 很少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症状 也无典型的眼震 持续时间长 可达数月 13 周围性前庭系统性眩晕 前庭感受器至前庭神经颅外 段未出内听道 之间的病变引起 耳源性

7、外耳及中耳病变 如外耳道耵聍 急慢性中耳炎 咽鼓管阻塞 鼓膜内陷等累及内耳时 内耳病变如美尼尔病 迷路炎 内耳药物中毒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晕动病 迷路卒中 内耳外伤及耳硬化症 神经源性 如听神经瘤 桥小脑角肿瘤 后颅窝蛛网膜炎 前庭神经元炎及脑膜炎 14 中枢性前庭系统性眩晕 由前庭神经的颅内段 出内听道 前庭神经核 核上纤维 内侧纵束 小脑和皮层的前庭代表区病变引起 脑干病变如血管性疾病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延髓外侧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盗血 椎 基底动脉性偏头痛 脑干肿瘤 脑干炎症 多发性硬化 延髓空洞 第四脑室占位 流行性眩晕 扁平颅底及小脑扁桃体下疝 小脑疾病如小脑蚓部肿瘤 脓肿 出

8、血 梗塞 大脑疾病 颞叶肿瘤 脑血管病 颞叶癫痫 脑部炎症 15 位置性前庭系统性眩晕 位置性前庭系统性眩晕可为中枢性也可为周围性眩晕 头部处于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眩晕 眼震 可伴有恶心呕吐 出汗等 多无耳鸣及听力减退 周围性位置性眩晕 迷路耳石症 良性位置性眩晕 中枢性位置性眩晕 第四脑室肿瘤或囊虫等 16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眼性眩晕 心 脑血管性 全身中毒性 代谢性 感染性疾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 头部外伤后眩晕 颈椎病及颈肌病 神经官能症 17 周围及中枢性眩晕的鉴别 18 诊断 病史采集 发作特点 有无周围事物的旋转感眩晕的类别 前庭系统性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诱因 了解眩晕发作与体位及头位

9、的关系 如卧位或头向右倾时发作多为位置性眩晕 颈部转动或头后仰时多为颈性眩晕程度 鉴别周围及中枢性眩晕持续时间 周围短 中枢长 眩晕性癫痫呈短暂发作有无伴随症状 耳鸣 听力减退 美尼尔病 迷路炎 听神经瘤 中枢神经或颅神经症状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干肿瘤 延髓外侧综合征 多发硬化等有关病史 药物损害 外伤史 中耳感染 动脉硬化 19 诊断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 一般神经系统检查 眼底 自发及诱发眼震检查 小脑功能检查内科系统检查 心血管 有无全身感染 代谢障碍 贫血 中毒耳科 外耳 鼓膜及鼻咽部听力 音叉试验 电测听 脑干诱发电位前庭功能检查 Romberg征 过指 冷温试验 位置试验 书写试

10、验 眼球震颤 视动性眼球震颤 眼跟踪试验 必要时查眼震电图 20 附 前庭功能检查 自发眼震检查法平衡功能检查法位置性眼震和变位性眼震检查法旋转试验冷热试验瘘管试验 21 自发眼震检查 裸眼检查法Frenzel氏眼镜检查法 15 20凸透镜 有放大作用 眼震明显可见眼震电图 22 平衡功能检查 Romberg stest行走试验 蒙眼 向前5步 后退步 来回5次 起点和终点偏差角 90度 提示两侧前庭功能有显著差异书写试验 坐于桌前 各处不接触桌子 左手扶膝 右手握笔 悬腕 书写文字或画简单符号一行 约15 20厘米 睁闭眼各一次 两行并列 偏斜不超过5度为正常 超过10度提示两侧前庭功能不平

11、衡 23 位置性眼震和变位性眼震检查 位置性眼震检查法 坐位变为仰卧位 向右卧位 仰卧位 向左卧位 仰卧位 仰卧悬头位 仰卧位 每次变换体位应缓慢进行变位性眼震检查法 坐位变为仰卧悬头位 坐起 坐位头向右转 头向右转时仰卧并悬垂 坐起 坐位 头向左转 头向左转时仰卧并悬垂 坐起 每次变位时须3秒完成 每次变位后观察20 30秒注意有无眼震 如有可连续观察1分钟 1分钟后或眼震消失后可进入下一步 若在重复变位检查中 在某一位置出现的眼震不再出现或减弱称疲劳性眼震 24 旋转试验 坐于旋转椅上 头前俯30度 此时水平半规管处于水平位 以半圈 秒速度顺时旋转 连续10圈后突然停止 观察眼震 稍事休息

12、逆时针旋转 正常人顺时转后眼震方向向左 逆时针旋转后眼震方向向右 水平性 持续24 30秒 持续过短或过久提示前庭功能异常 调节头位可检测垂直半规管的功能 25 冷热试验 原理 通过冷热水注入外耳道 使内淋巴温度发生变化 变冷者下沉 变热者上升 或因热胀冷缩使内淋巴流动 产生前庭反应方法瘘管试验 26 诊断 定位诊断 视觉系统深感觉系统前庭系统 27 诊断 辅助检查 内听道平片 听神经瘤颈椎片 颈性眩晕脑电图 眩晕性癫痫腰椎穿刺 脑部感染性疾病CT MRI 占位 脑血管病脑干诱发电位 肿瘤 脱鞘 脑血管病血液检查 贫血心脏检查血糖 低血糖其他 28 鉴别诊断 前庭周围性眩晕 美尼尔氏病 迷路炎 药物中毒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晕动症 迷路卒中 听神经瘤 后颅窝蛛网膜炎 前庭神经元炎 29 鉴别诊断 前庭中枢性眩晕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其他脑血管病 延髓外侧综合征 脑干肿瘤 多发性硬化 第四脑室肿瘤或囊虫 基底动脉偏头痛 眩晕性癫痫 锁骨下盗血综合征 延髓空洞 30 鉴别诊断 其他 颅脑外伤性眩晕 颈性眩晕 眼运动障碍性眩晕 心因性眩晕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高空性眩晕 流行性眩晕 深感觉性眩晕 姿态感觉性眩晕 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