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秦皇岛2020高一历史期中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96949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秦皇岛2020高一历史期中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秦皇岛2020高一历史期中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秦皇岛2020高一历史期中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秦皇岛2020高一历史期中 1.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 宗法制B. 禅让制C. 郡县制D. 分封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是把田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这体现的是分封制,故D项正确;宗法制是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与材

2、料不符,故A项排除;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与题意不符,故B项排除;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也是中央垂直管理下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故C项排除。2.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 )A. 起源于明朝中期B. 受宗法制的影响C. 受外来文化影响D. 流传于中国北方【答案】B【解析】材料大意为清明节人们扫墓,为坟墓除草添土,烧纸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缅怀之情,该习俗的产生受到宗法制送宗敬祖的

3、影响,所以选B选项。A选项错误,这一活动起源于宗法制;C选项说法错误,这是中国传统的思想,与西方无关;D选项说法只局限在北方,不正确。3.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此称谓A. 意在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B. 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C. 体现了皇权的神秘性色彩D. 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皇帝制度最大的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不仅仅是皇帝的称号,包括皇帝的车马以及家人均有专门的称号,故A正确;B是郡县制的特点;C

4、中神秘色彩没有体现;皇帝制度顺应了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故D错误。4.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这里的“中朝”设置主要是为了解决A.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B.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C. 王国和郡县的矛盾D. 皇帝和地方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中朝人员都是地位低下、但受皇帝信任的人,重大决策由中朝裁定;而原来的有资历、难以驾驭的权臣不再受到重用,目的就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B。中朝是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也不是王国和郡县的矛盾以及皇帝和地方的矛盾,A、C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专制主

5、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在秦朝创立,其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除了汉武帝时加强皇权的措施之外,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提到:“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其中“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的制度是A. 世卿世禄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科举制度是按才干选拔官吏的制度,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世卿世禄制依据的是

6、血缘而非才干,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察举制依据的是孝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九品中正制依据的是门第族望,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6.元朝地方行政区划界的主要原则是犬牙交错: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此举反映出当政者着力A. 简化行政区划层级B. 保证吏治清正廉洁C. 防范地方走向割据D. 加强区域经济联系【答案】C【解析】【详解】元朝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失去了扼险自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以防范地方走向割据。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行政区

7、划层级,排除A项;这种行政区划设计与吏治无关,排除B项;这种区划设计不利于加强经济联系,排除D项。7.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中指出:“在明成祖(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1425年在位一年)两朝的实录中,甚至连内阁这个名称都找不到。”这表明( )A. 内阁正式设立于明仁宗之后B. 官修史书刻意隐瞒真相C. 内阁当时没有取得法定地位D. 内阁未能参与朝政决策【答案】C【解析】材料“在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连内阁这个名称都找不到”说明当时内阁还不是正式政府机构,没有法定地位,只是皇帝辅助机构,故C项正确;明成祖时设立内阁,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官修史书刻意隐瞒真相,B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8、8.雍正帝时,军机处虽因军务而设,但其职掌并不限于此,“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由此推知,军机处A. 推动皇权空前强化B. 掌握军国大事的决策权C. 职权范围不断扩大D. 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答案】A【解析】【详解】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虽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但归根结底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是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再由材料“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可知军机处推动皇权空前强化。故A项正确;军机处没有决策权,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主旨无

9、关,故排除CD两项。9.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 中英战争B. 鸦片战争C. 通商战争D. 夷匪犯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争”,故只有A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标准。【考点定位】近代列强侵华战争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史学常识与方法历史认识立场与标准的多元化。10.鸦片战争之后,面对潮水

10、般涌入的“洋药”(鸦片),清政府不得已准许本国栽种土烟,企图通过“内地之种日多”,使“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不自禁而绝”。这本质上揭示了()A. 清政府开始与西方列强进行商战B. 为改善民生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C. 鸦片走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D. 清政府对鸦片走私缺乏清醒的认识【答案】D【解析】清政府通过种植鸦片以防止外国鸦片进入,显然没有充分认识到鸦片对于国人的危害,D正确;商业战役开始于鸦片战争之前,A错误;此时政府并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错误;材料没有说明鸦片对于政府财政影响,C错误。点睛: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林则徐虎门销烟

11、给了英国侵略者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是表面现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在南京条约的谈判中,中方没有翻译,对约文的英文本全不过问;而对中文本的字句也不做仔细的斟酌。这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A. 不懂依据国际公法B. 具有半殖民地化特征C. 缺乏近代外交经验D. 成为列强操纵的傀儡【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当时的中国有浓厚的“天朝上国”的思想,所以“对约文的英文全不过问;而对中文本的字句也不做仔细的斟酌”,表现出对条约内容不在意,没有认真研读条约内容,更没有对条约内容对中国有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事先的预测,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缺乏近代外交经验。故答案为C项。A项

12、,清政府缺乏公法意识,并不是不懂依据国际公法,只是外交意识比较传统,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并没有成为列强操纵的傀儡,排除。【点睛】鸦片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

13、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进入了旧民主主义时期。12.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佛兰西亦与焉。”材料中涉及的特权是A. 领事裁判权B. 传教士传教权C. 片面最惠国待遇D. 居住及租地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佛兰西亦与焉”体现了片面最惠国待遇中的“利益均沾”原则,故C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指的是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和传教士传教权无关,故B项错误

14、;居住及租地权后来发展为租界,故D项错误。13.2018年4月,疑似圆明园被劫掠的青铜器文物“虎蓥(yng)”(见下图)在英国拍卖,中国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谴责这一行为。如果虎蓥确系为圆明园文物,它被劫掠应发生于A. 鸦片战争期间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入北京,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的珍贵文物,所以图片中的虎蓥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劫掠的。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4.咸丰皇帝亲自批准的天津条约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但不久,他就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

15、由贸易为条件,将取消公使驻京等条款作为“第一要事”。这主要说明A. 清政府极力维护国家主权B. 清政府不认真履行条约C. 统治者天朝上国思想严重D. 清政府接受了自由贸易主张【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将取消公使驻京等条款作为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可以看出,清政府的天朝上国思想仍然严重,试图以牺牲主权换取不打破朝贡体制。故本题答案为C项。咸丰皇帝的做法不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排除A项;咸丰皇帝试图修改条约,并非不认真履行条约,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古代中国很长时期国力强盛,建立了以中国为宗主国,周边国家为附属或藩属国的天朝体系。历代封建王朝均认为本国本朝是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在各个方面领先于周边其他“蛮夷”的“天朝上国”。伴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天朝上国观念逐步动摇、崩溃。天朝上国观念在晚清的崩溃有其必然性:晚清自身的经济与政治条件的变化;在与外来文化发生接触中,出现了一个与原来文化完全不同的参照系统,人们由此发现了自身文化的弱点和不足;鸦片战争以来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割地赔款,造成了人们对自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