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社保的建立.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77809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朝社保的建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唐朝社保的建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朝社保的建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朝社保的建立.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朝社保的建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统治者均会通过一定的措施,来保障社会的弱势群体的利益。由于统治者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限,所以不可能照顾到每个群体。据资料记载:唐朝“历经二百八十九年,计受灾达四百九十三次。有旱灾一百二十五次,水灾一百十五次,风灾六十三次,地震五十二次,雹灾三十七次,蝗灾三十四次,霜雪二十七次,歉饥二十四次,疫灾十六次。”可谓无灾不年,无年不灾。仅据两唐书?五行志统计,在唐代近三百年间,因水灾一次死亡就达两万余人,损失千人或万人以上的重大灾害就有十余次以上。这些无妄之灾都给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巨大在自然灾害面前,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

2、下,人们仅凭借个体的力量显然难以保障其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为此,自唐初以来,官府就不断完善各种救灾机构、制度和法令,从而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临时性救灾遣使唐初,统治者吸取隋短命而亡的教训,竭力缓和社会矛盾,实施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对于大规模的灾难大都派遣使者勘察灾情,并且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救济措施。据唐大诏令集卷116载,“自汉魏以来,水灾之处,必遣人巡问以安集之,国朝因其制焉,亦命近臣抚恤。”贞观八年(634年)正月,太宗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据新唐书卷116载:“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朝廷任命王及善为赈灾专员。可见,在唐睿宗时期,朝廷已经正式设立

3、救灾使职了,到了玄宗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救灾使职。据资料显示:唐代,朝廷共设职遣使赈济多达76次,尤其是太宗和玄宗时期。可见,遣使救灾在唐代重大灾难的赈恤方面承担着一定的作用。唐代不仅设置灾后临时性的救灾使职,并且派遣到地方的救灾官员多是三省或御史台的大臣,在玄宗时期还有位高权重的宦官,可见朝廷对于地方救灾的重视。因此,设置灾后临时性的救灾使职就成为了唐代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常平仓与义仓唐建国之初,就沿用了“常平仓”政策,在春荒秋熟季节,平价买进谷物,荒年再平价卖出。这一方面是为了调节农商矛盾,抑制商人投机,更主要的还是为了维持农业生产者的相对稳定,并且设置了常平监官,通过管理常平仓

4、以达到“公私具济,家给人足,抑制兼并,宜通壅滞。”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在主要的产粮区“洛、相、幽、徐、齐、并、秦、蒲”等八州,设置了常平仓,以调节粮价。后来永徽元年(650年),又在京城东、西二市各设常平仓。开元二年(713年)六月,敕“关内、陇右、河南、河北五道,及荆、扬、夔、绵、益、彭、蜀、汉、剑、茂等州,并置常平仓”。开元天宝时期(742年-756年)常平仓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全国普遍置仓。据新唐书?食货志载:“仁君在上,则海内无饿殍之人,盖以虑得其宜,制得其道,致入致歉乏之外,设备于灾?l之前耳。魏用平粜之法,汉置常平之仓,隋氏之制,始创社仓,终于开皇,人不饥馑,除赈给给百姓外,

5、一切不得贷便支用,每遇灾荒,即以赈给,?l则随事借贷,不饥则录事分颁。富不至侈,贫不至饥,农不至伤,籴不至贵,一举而数美具,可不务乎?”由此可以看出:唐人对于常平仓在社会保障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有着十分明确的认识。正因为如此,唐代统治者对常平仓的设置和管理比前代更加重视。除了大量设仓外,官府还扩大常平之法,赈贷给农民耕牛和种子等,内容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据通典卷十二常平义仓记载,天宝八年(750年)全国常平仓贮粮为四百六十万二千二百二十石(一石约60公斤),平均每州万余石。朝廷有丰厚的仓本,对于调节粮价,保障农民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起着重大的作用。义仓始于隋。由贞观二年(639年)戴胄

6、上“请建义仓疏”之后,唐代正式设置义仓。旧唐书?食货志叙述置仓经过说:“贞观二年四月,尚书左丞相戴胄上言曰:今请自王公以下,爱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至秋熟,准其见在苗以理劝课,尽令出粟。稻麦之乡,亦同此税。各纳所在,为立义仓。若年谷不登,百姓饥馑,当所州县,随便取给。”太宗曰:“理人之事,深是可嘉。宜下所司,议立条制。”户部尚书韩仲良奏:“王公以下垦田,亩纳二升。其粟麦粳稻之属,各依土地,贮之州县,以备凶年。”可之。自是天下州县,始置义仓,每有饥馑,则开仓赈给。此后,“民间寄纳与官”的义仓就在朝廷的监督下直接承担着地方赈恤的责任。直至唐末,尽管义仓储谷时有盈虚,高宗以后义仓谷的用途还有不小

7、变化,但义仓始终存在,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民间社会保障以唐朝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社会,单纯依靠官府的保障显然是不够的。要想达到社会的需求,非官府性的社会保障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悲田养病坊”是唐代的一种对穷苦病人收留救治的机构,初创于武则天长安年间。悲田依据佛典的解释,意指施贫,主要收留老人、穷困和残疾、无家可归及无以为生的人。虽然经营悲田坊属于慈善事业,须耗资金,但因其经费皆来自善男信女的捐献,对寺院而言往往仍有盈余。所以,寺院也乐于设立。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大臣宋?Z奏称:“悲田养病,从长安以来,置使专知。国家矜孤恤穷,敬老养病,至于安庇,各有司存。今骤聚无名之人,著收利之便,实

8、恐逋逃为薮,隐没成奸。若子路于卫,出私财为粥,以饲贫者,孔子非之,乃覆其馈。人臣私惠,犹且不可,国家小慈,殊乖善政,伏望罢之。其病患人,令河南府按此分付其家。”由于宋?Z等人的奏请,朝廷即任悲田养病使对其管理。唐懿宗执政后使之更加系统化,不但有执行机构,而且有了监督的机构及法律的保障。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发动废佛,于是悲田养病坊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以后,大臣李德裕论两京及诸道悲田坊状曰:“今缘诸道僧尼尽已还俗,悲田坊无人主管。必恐病贫无告,转致困穷。臣等商量,缘悲田出释教,并望更为养病坊。其两京及诸州各于子录事者年中,拣一人有名行谨信、为乡闾所称者,专令勾当。其两京望给寺田十顷,大州镇望

9、给田七顷,其他诸州望委观察使,量贫病多少,给田五顷三二顷,以充粥饭。如州镇有羡余,官钱量与,置本收利,最为稳便。若可如此方圆,不在更望给田之限,各委长吏处置。讫闻奏。” 武宗听取李德裕的建议,令“有名行谨信,为乡闾所称者”管理。后来病坊不仅推广到民间,而且范围也由两京地区发展到全国各州镇,成为定制,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福利机构。对社会保障进行完善为了增强社会保障能力,除了专门设立有针对的社会保障外,朝廷还通过颁布诸多行政法令来作为以上社会保障机构的补充。唐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养老问题。如贞观四年(641年),唐太宗即颁布了养老诏书,要求“诸州都督刺史,及文武官人,老人八十以上,并孝子旌表门闾者,并宜节

10、级,赐物以申飨宴”。唐王朝一方面在官僚阶层中实行致仕制度,对年老退休者都给予优厚的待遇。如“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八月,诏文武五品以上解官充侍者,宜准致仕例,给以半禄。”可见退休的官员平时可获得他们俸禄的一半。对于社会上其他的大多数老年人,唐政府采取免除徭役和版授高年等方式,给予他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保障。如当时规定:“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三人。”又如唐宪宗(806年)时:“元和元年正月诏天下百姓赐米帛羊酒,十四年册尊号大赦,委中书门下选黜陟使分巡天下,百姓高年者版赐有差。”朝廷不仅颁布诏令敬老、养老,同时还在病坊之中专门收养孤寡、贫苦的老人,确保他们能够平安、

11、幸福地度过晚年。对于妇幼等一些弱势群体,唐代也采取一定的形式给予保障。如当时的妇女免除徭役等负担,而且妇女在孕期触犯法律时,往往要减刑或缓期执行。某些年龄段的老人也有这方面的规定,如“妇人及流徒,枷而不?(古代的一种刑具,手铐之类)”,另“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亦收赎。余皆勿论。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囚徒行刑的程度也有限制:“诸拷囚不得过三度,数量不得过二百”。生活上,“诸囚应请给衣食医药,而不请给,及应听家人入视而不听,应脱去枷,而未脱去者杖六十,以故死者徒一年”。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唐代对妇幼等群体在人身安全方面所做的保障。另在

12、“理丧恤葬”方面,皇帝也屡次下诏制定相应政策。如:唐武德三年(620年)六月,诏:“元元无辜,堕于涂炭,转死沟渠,暴骨中原,宗党沦亡,邑居散逸,宜令州县官司,所在巡行,掩骼埋?h。”贞观二年(639年)四月也曾下诏“掩埋露骸”;永淳元年六月(682年),“关中初雨,麦苗涝损,后旱,京兆、岐、陇螟蝗食苗并尽,加以民多疫疠,死者枕藉于路,诏所在官司埋瘗”。天宝元年(742年)三月敕曰:“如闻江左百姓之间,或家遭疾疫,因此致死,皆弃之中野,无复安葬。其先未葬者,即勒令本家收葬,如或无亲族,及行客身亡者,抑所在村邻,相共埋瘗。无令暴露。”至德年间,唐肃宗颁布收葬阵亡将士及慰问其家口敕,对于阵亡将士“悉收骸骨,埋葬致祭”,并且“优恤其妻子”和慰问阵亡将士的家属。宝应年间“或岁时不稔,道馑相望,枯骨转尸,多未埋瘗。其京内外应有旧骸骨,宜令京兆府,即勾当收拾埋瘗,仍令中使,与所由计会致祭”。总而言之,唐代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很大程度上发挥了维系唐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作用。虽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此时社会保障体系还只是一种基于社会救助层面的社会保障,但即使是不完善的,也帮助中国历史出现了几个少有的盛世局面。编辑:陈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