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 匀变速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突破 鲁科.ppt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973272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一轮 匀变速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突破 鲁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考物理一轮 匀变速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突破 鲁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考物理一轮 匀变速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突破 鲁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考物理一轮 匀变速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突破 鲁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考物理一轮 匀变速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突破 鲁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一轮 匀变速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突破 鲁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一轮 匀变速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突破 鲁科.ppt(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匀变速直线运动 1 定义 物体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 分类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 若a与v 则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a与v 则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相同 方向相反 方向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推论 1 4个常用公式 速度时间关系式 vt 位移时间关系式 s 位移速度关系式 v v 平均速度公式 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或这段时间初 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 2as v0 at 中间 平均值 2 几个常用推论 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等于恒量 即 s2 s1 s3 s2 sn sn 1 初速度为零 v0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 在1T末

2、 2T末 3T末 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 v2 v3 vn b 在1T内 2T内 3T内 nT内的位移之比为s1 s2 s3 sn c 在第1个T内 第2个T内 第3个T内 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1 s2 s3 sn aT2 1 2 3 n 1 22 32 n2 1 3 5 2n 1 d 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 t2 t3 tn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 自由落体运动 只受 初速度为 加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重力加速度g 重力 零 2 竖直上抛运动 运动特点 加速度为g 上升阶段做运动 下降阶段做运动 基本规律速度公式 vt v0

3、 gt 位移公式 h 匀减速直线 匀加速直线 速度位移关系式 上升的最大高度 H 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 t 2gh 应用这4个公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以上4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 以上4式均是矢量式 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 一般情况下 我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 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 3 对匀减速直线运动 要注意减速为零后停止 加速度变为零的实际情况 如刹车问题 注意题目给定的时间 若大于 刹车 时间 则 刹车 时间以外的时间内车是静止的 4 以上4式涉及5个物理量 在v0 v a t s中只要已知3个 其余两个就能求出 2 对推论 s aT2的拓展 1

4、 公式的适用条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 s为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 2 进一步的推论sm sn m n aT2要注意此式的适用条件及m n T的含义 现举例说明 案例1 2010 课标全国 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 他的成绩分别是9 69s和19 30s 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 15s 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 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 200m比赛时 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m比赛时相同 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 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m时最大速率的96 求 1 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5、 2 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即时巩固1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 在计时起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 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 每个时间间隔为4s 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解析 画出过程示意图 如图所示 由题意 s s2 s1 64m 24m 40m T 4s 1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实际物体运动的抽象运动 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当自由下落的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时 才可以看做是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1 初速度为零 2 仅受重力作用 3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1 初速度为零 即v0 0 2 始终竖直向下运动 其轨迹是直线

6、 3 在同一地点其加速度恒定不变 即为g 4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因为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由上面几式看出 v t h中任一物理量确定 其余两个物理量就确定了 案例2 一条铁链AB长0 49m 系于A端使它竖直下垂 然后让它自由落下 求整条铁链通过悬点下方2 45m处小孔O点过程所需的时间 g取9 8m s2 解析 如图所示 铁链自由下落2 45m 0 49m的距离 铁链下端B到达O点 此时铁链开始通过O点 至铁链上端A到达O点 算做铁链通过了O点 对本题来说要求的就是铁链AB的两端到达O点的时间差 技巧点拨 解

7、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选准研究对象 找到与这段时间起点和终点相对应的位移 为弄清铁链下落的物理过程 借助示意图帮助我们进行审题 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即时巩固2 从离地面8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 取g 10m s2 1 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 自小球开始下落计时 在第1s内的位移 最后1s内的位移分别是多大 3 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小球的位移是多大 答案 1 4s 2 5m35m 3 20m 1 处理竖直上抛问题的方法 1 分段处理将全程分为两个阶段 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2 全程统一处理为初速度为v0 设为正方向 加速度a 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2 竖直上抛

8、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具有对称性 1 速度对称 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等大 反向 2 时间对称 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相等 3 竖直上抛运动的实质是匀变速运动 但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如对称性 技巧提示 若物体在上升或下落中还受到空气阻力 则物体的运动不再是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分别计算上升a上和下降a下的加速度 此时a上与a下不相等 利用匀变速运动公式同样可以得到解决 即时巩固3 在某一高度以v0 20m 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 不计空气阻力 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m s时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g取10m s2 A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一定为15

9、m s 方向向上B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一定为5m s 方向向下C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一定为5m s 方向向上D 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m 答案 D 考点四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追及 相遇问题追及 相遇问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典型应用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他们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 可能出现最大距离 最小距离或者是距离为零的情况 这类问题称为追及 相遇问题 1 追及问题追和被追的两个物体速度相等 同向运动 是能追上 追不上 两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2 相遇问题相向运动的物体 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在避免碰撞问题中 关键是把

10、握临界状态 避免碰撞问题的临界状态还是反映在速度相等这一关键点上 即两个运动物体具有相同的位置坐标时 二者的相对速度为零 技巧提示 对追及问题的一般分析思路 1 根据追赶和被追赶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 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 并注意两物体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对运动过程的分析 画出简单的运动示意图 找出两物体的运动位移间的关系式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上时位置坐标相同 3 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例如速度相等是追上 追不上以及二者有最大或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 对追及和相遇问题的考查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时有体现 通过v t图象分析两物体间距离的极值 进行复习时对此类问题要引起重视 案例4

11、甲车以10m 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乙车以4m s的速度与甲车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车经过乙车旁边时开始以0 5m s2的加速度刹车 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 求 1 乙车在追上甲车前 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 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解析 1 当甲车速度减至等于乙车速度时两车的距离最大 设该减速过程时间为t 则 v乙 v甲 at 答案 1 36m 2 25s 技巧点拨 对这类问题的分析关键要抓住两点 乙车追上甲车前 两车相距最大距离时的速度关系 乙车追上甲车时 找出两车运动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然后据此列方程求解 即时巩固4 在同一水平面上 一辆小车从静止开始以1m s2的加速度前进 有一人在车后与车相距25m处 同时开始以6m s的速度匀速追车 人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同 则人能否追上车 若追不上 求人与车的最小距离 解析 对这类问题的分析关键要抓住两点 1 车的速度和人的速度相等时 找出人 车运动的时间关系与位移关系 据此判断人能否追上车 2 若追不上 则两者之间在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 解法1 假设人能追上车 则人与车的位置坐标相等 即 答案 追不上 最小距离为7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