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高考复习必修一.ppt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961495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8高考复习必修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08高考复习必修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08高考复习必修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08高考复习必修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08高考复习必修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8高考复习必修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高考复习必修一.ppt(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届高考复习建议 必修一 金陵中学物理组夏广平 新教材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旧教材 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第七章机械能 必修1 必修2 1 力学所占的分值高且稳定 体现了力学的基础地位 2 力与运动的观点 能量观点 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主要思想方法的命题思路 3 计算题通常为多个物体或多过程问题 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问题整体理解和把握的能力 力学部分试题的基本特点 第一部分对新高考的几点思

2、考与力学 必修1 复习建议 第二部分 各章复习要点 典型例题 一 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二 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复习三 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四 重视思想方法的总结五 重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六 重视知识在生活 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七 重视复习例题与习题的编写八 重视学习中的规范 对新高考的几点思考与力学 必修1 复习建议 一 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 1 构建方法 如概念图 树形图 表格等 可以让学生自己整理 概念图 树形图 表格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 各章体系和考点分析 考纲要求 第三章相互作用 考纲要求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考纲要求 近几年牛顿运动定律主要从以

3、下几个方面考查 1 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规律 2 熟练运用正交分解法 3 要求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相结合解决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 4 将本章知识运用于电磁学问题的求解中去 尤其是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 二 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复习 1 质点的概念质点是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的第一个理想模型 后面陆续学习了点光源 点电荷 弹簧振子等 用一个只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 点 来代表一个物体 这样的目的是能精确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 其实任何物体均有大小 质点只是一个理想的模型 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成一个质点 并不是完全取决于物体的大小 而是由研究的问题所决定 例一个物体直线运动 运动的位移

4、 时间图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线 求 1 4s内的平均速度 2 第4s末的瞬时速度近似值 2 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定义 1 25m s 2m s 例 一个质点沿直线ox运动 其位置坐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x 6 3t2 m 其中时间t的单位是秒 试求 1 t 2s t 3s内平均速度 2 t 2s t 2 1s内平均速度 3 t 2s t 2 01s内平均速度 4 预测该质点在t 2s时的瞬时速度 并简要说明预测的根据 15m s 12 3m s 12 03m s 12m s 3 力的概念力的概念几乎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 接上表 4 其它基本概念 参考系 坐标系 时间与时刻 位置与位移 加速度 平衡

5、5 基本规律 如匀变直运动规律等 三 重视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 1 速度的测量打点计时器 闪光照相 位移传感器 光电门 在实际生活 科学研究中 测定速度的方法很多 但一般是通过测量微小时间内的位移或测微小位移内的时间 例光电门传感器是测定瞬时速度的仪器 它的原理 如图所示 是发射端发出一束很细的红外线到另一端的接收窗口 当固定在运动物体上一个已知宽度的挡光板通过时 它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器计下挡光板经过的时间 再用挡光板的宽度与经过的时间比值求得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1 用光电门测变速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在测量速度较小时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应选择宽度比较 填 宽 或 窄 的挡光板 2 已知某光电门的时

6、间测量的最大误差为 0 1ms 如果物体的实际瞬时速度为10m s 选用的挡光板宽度是5mm 在用光电门测该物体速度产生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为 窄 2 5m s 例如图所示 是位移传感器 它能记下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通过位移 时间图像可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如瞬时速度 位移传感器是由发射器与接受器 数据采集器组成 发射器在同时发出红外线光与噪声波脉冲信号 由于发射器与接受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接受器接受到两个脉冲信号有一定的时间差 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时间差输送给电脑进行处理 能得到两者之间的距离 已知光在空气中的速度C 3 108m s 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 340m s 如果时间差为0

7、0015s 求两者之间的距离 0 51m 例2007 07北京卷 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 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 在曝光时间内 子弹影响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 2 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m s 因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A 10 3sB 10 6sC 10 9sD 10 12s B 2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和伽俐略斜面实验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方法 假设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是正比关系 推论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用小角度的光滑斜面来延长物体的下滑时间 再通过不同角度进行合理的外推来得出结论 例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8、认为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才能运动 停止用力 物体就会静止下来 三百多年前 意大利学者伽利略认为 运动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 能保持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他设计了一个实验 如图1所示 其中有以下主要步骤 减小另一个斜面的倾角 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 两个对接斜面 让静止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 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如果没有摩擦 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 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 小球要沿水平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将上述实验设想的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并指出是经验事实 是推论 只写序号即可 让我们再看看图2中的实验 可以看到 小车

9、随着表面材料的改变而一次比一次停得远 那么如果表面绝对光滑 那么我们综合伽利略的实验通过合理外推可以得出 物体的运动无需的结论 的观点是正确的 两个实验所采用了相同的科学实验方法 它是建立在基础上 把经验事实与抽象思维结合在一起推测的方法 外力维持 伽利略 理想实验 实验事实 3 牛顿第二定律中的k例 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kma中 有关比例系数k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k的数值由F m a的数值决定B k的数值由F m a的单位决定C 在国际单位制中 k 1D 在任何情况下 k都等于1 C 1 控制变量法 1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四 重视思想方法的总结 例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 空气

10、阻力会随物体的速度增大而增大 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 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 研究发现 在相同环境条件下 球形物体的终极速度仅与球的半径和质量有关 g取10m s2 下表是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1 根据表中的数据 求出B球与C球在达到终极速度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fB fC 2 根据表中的数据 归纳出球型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f与球的速度v及球的半径r的关系 写出表达式并求出比例系数 1 9 f kr2v k 5kg m2s 2 追及 相遇 问题中相对运动的方法追及 相遇 问题研究的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几个物体的运动 一般限于两个物体 处理追及 相遇 问题的方法 应用运动学公式列出每个运动

11、物体的运动学方程 应用数学方法求得并进行讨论 根据运动过程中的特征 如两者相遇 两者的距离最大或最小 找出相应的物理量的关系 如位移关系 时间关系 速度关系 通过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 可以选择某一个物体作为参考系 将两个运动转变为一个物体的运动 但要注意有些实际问题 如汽车减速度 当速度为零时不可能再回头 分别在同一个速度时间坐标中作出速度时间的图象 通过图象的意义求解 例 甲车以10m s的速度匀速运动 在某时刻经过乙车身边 此时乙车的速度为2m s 加速度为0 2m s2 若甲乙两车运动方向相同 公路是平直的 问 1 当乙车速度为多大时 乙车落后于甲车距离最大 这个最大距离是多少 2 当乙

12、车速度为多大时 乙车追上甲车 乙车追上甲车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v乙 10m s 160m v乙 18m s t 80s 例 用质量为m 长度为L的绳沿着光滑水平面拉动质量为M的物体 在绳的一端所施加的水平拉力为F 如图所示 求 1 物体与绳的加速度 2 绳中各处张力的大小 假定绳的质量分布均匀 下垂度可忽略不计 3 静力学 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 整体法 例 2007江苏卷 如图所示 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 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 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 mg 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 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 则轻绳对m的最大拉力

13、为 B C D B A 3 临界问题与极值问题 找到对应条件 1 临界问题 当某物理量变化时 会引起其他几个物理量的变化 从而使物体所处状态 恰好出现 或 恰好不出现 在问题的描述中常用 刚好 刚能 恰好 等语言叙述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假设推理法 即先假设某种情况成立 然后再根据有关知识进行论证 求解 2 极值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常用解析法 即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出方程 在解方程时 采用数学知识求极值或者根据物理临界条件求极值 另外 图解法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即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作出力的矢量图 画出平行四边形或矢量三角形进行动态分析 确定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如图所示 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

14、和弹簧质量都不计 盘内放有一质量m 12kg并处于静止的物体P 如弹簧劲度系数k 300N m 现给它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 使P从静止开始始终向上作一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这过程中 头0 2秒内先为变力 在0 2秒后F是恒力 则 1 物体P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2 F的最大值 最小值 20m s 360N 240N 例如图所示 质量为M的木板上放着一质量为m的木块 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 木板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 2 求加在木板上的力F为多大时 才能将木板从木块下抽出 F M m 1 2 g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主要表现有三种形式 较繁的字母运算或数字运算 题目中涉

15、及几何关系问题 对于图象的要求 必修一部分内容主要有后两个方面 五 重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1 几何关系 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问题 力的分解结果的唯一性问题 两种特殊情的况的合成 两力垂直 两力大小相等 如图 AO是橡皮绳 BO为不能伸长的细绳 A B点固定在木板上 木板竖直 绳OC穿过定滑轮 摩擦不计 其下端悬吊一个砝码 此时O点到达一定位置 问 如果任意改变定滑轮的位置 是否还可以找到不在OC直线上的另一处 也能使结点O到达原来的地方 AO是橡皮绳 BO为不能伸长的细绳 绳OC穿过定滑轮 其下端悬吊一个砝码 此时O点到达一定位置 问 如果任意改变定滑轮的位置 是否还可以找到不在OC直线

16、上的另一处 也能使结点O到达原来的地方 合力的大小方向不变 一个分力的方向不变 另一分力的大小不变 另一分力的方向可变 是否还有另一个解 把表述转化为物理条件 把物理条件转化为数学条件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长度 位置一定 平行四边形一边和对角线的夹角一定 平行四边形另一边的长度一定 平行四边形另一边和对角线夹角可变 是否还可以作出另一个平行四边形 共点力平衡相关问题 利用相似三角形 三角形法则等方法解动态问题 例如图所示 重为G的小球放在光滑的球面上 大球的半径为R 悬点离大球面顶的距离为d 绳长为L 当球静止时 绳子的拉力为T和球面对小球的弹力为N 现逐渐缩短绳子 绳子的悬点不动 使小球缓慢地沿球面上升 在小球缓慢上升的过程中 分析T和N的变化情况 N不变 T减小 例 如图所示 绳与杆均轻质 承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 A端用铰链固定 滑轮在A点正上方 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不计 B端吊一重物 现施拉力F将B缓慢上拉 均未断 在AB杆达到竖直前A 绳子越来越容易断B 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C AB杆越来越容易断D AB杆越来越不容易断 C F A B 例 如图所示竖直绝缘墙壁上的Q处有一固定的质点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