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一轮复习知识讲解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29960678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一轮复习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二课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一轮复习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二课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一轮复习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二课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一轮复习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二课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一轮复习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课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一轮复习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一轮复习知识讲解(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二课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 2 考纲考向导航 4 5 1 民主选举方式 一 民主选举 2 从候选人角度看 6 2010全国 卷33 2010年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新修改的选举法 规定选举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时 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 这一规定A 是对选民平等权利实现的保障B 是对选民人格尊严权利的保护C 是对选民自由表达意愿的保障D 是维护选举秩序的重要措施 C 超越高考 7 2010高考广东卷27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新选举法规定 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选举委员会应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 回答选民的问题 这些规定 体现了国家机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

2、地享有选举权 体现了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的结合 有利于选民了解和鉴别候选人A B C D C 8 1 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 在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地区 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 物质生活条件 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来确定 2 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 一 民主选举 9 2 我国目前采用的选举方式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 并与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 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基本国情 面对人口众多 幅员辽阔 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特别提示 对选举

3、制度我们可以从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参与 三个角度来理解 是什么 主要分析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为什么 从影响因素和国家性质角度分析 怎么参与 从参与能力 参与目的和参与方式来分析 一 民主选举 2 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 10 2010年高考山东卷21 自1953年以来 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 1到4 1再到1 1的变化 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A B C D C 超越高考 11 2010高考重庆文综卷33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修改了 中

4、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 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 以及保证各地区 各民族 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 扩大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保障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同等的作用C 保证城市和农村选举产生相同数量的全国人大代表D 保障各地区 各民族 各方面在国家权力机关平等的参与权 D 12 3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 根本原因 国家性质 人民的地位2 重要意义 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 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公民只有不断地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 态度和能力 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 才能更

5、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 是衡量公民参与感 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公民行使好这一权利 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1 为什么 13 1 公民应不断提高民主选举的素养 积极参加选举 认真行使这一权利 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态度 2 公民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行使选举权要出于公心 以人民利益为重 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 在理性思考 判断的基础上 审慎投票 能力 2 如何珍惜 14 2012年 安徽 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 3亿 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 中国正进入一个 流动时代 材料一 人口

6、流动的不断加快 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 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合图16信息 分析城乡每位全国人大代表人口数的调整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12分 15 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 人口文盲率的下降 城乡每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不断调整 体现了我国的选举制度与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相适应 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更好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 有利于公民平等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为什么 怎么样 是什么 直选 间选 等额 差额 直选 间选 根本原因 重要意义 态度 能力 民主

7、选举 我的收获 17 二 民主决策 1 民主决策的方式分为两种 18 2 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四种方式 三社一专 19 特别提示 对四种民主决策制度进行必要区分 尤其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之间 专家咨询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之间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是在决策成文前了解民意 社会公示制度一般是公布一个决策草稿 然后有针对性地征求意见 专家咨询制度征求的是专家的意见 社会听证制度征求的是各方面代表的意见 20 2010年高考上海卷9 某高一学生希望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地铁站跗近设置自行车停车点或租赁点 以方便市民出行 他表达这一意愿的方式可以是 通过人大代表转达 给 市长信箱 留言 拨打 市民热线

8、 向 新民晚报 反映A B C D D 超越高考 21 2009 天津 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 该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 引起社会各界热议 市民纷纷建言献策 网友踊跃发帖讨论 有关部门认真听取意见 汲取合理建议 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 不拆围墙 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 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 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完善体现了A 民主监督 有序参与B 民主实践 亲力亲为C 民主管理 建言献策D 民主决策 科学规划 D 22 2013 上海单科 古建筑是城市的记忆 也是现代城市的时尚之源 就上海市打造 世界第六时尚之都 市民小张提出一个保护本市古建筑的方案 他可以 向相关行政部门递交方案

9、投寄新闻媒体发表方案 旁听市 时提出相关议案 通过人大代表向人大转交方案A B C D B 23 1 重大决策牵涉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 必要性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重要性 3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重要意义 2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对公民 对决策者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 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 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有助于反映民意 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 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决策者 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 意义 间接参与 直接参与 是什么 为什么 必要性和重要性 P19 21 方式 依据目的 作用 公民代表决策 社情

10、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公民 根本原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公民有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 民主决策 我的收获 25 当前 我国的教育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平衡 不公平现象 在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如何公平分配这些资源 规范学校收费 使老百姓感受到公正 成为代表 委员重点讨论的内容 不少网站开设专栏 让公众参与讨论 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部分公众的观点还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 1 上述现象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哪种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还有哪些其它方式 2 某市主管部门计划举行一次关于教育收费的听证会 请你设计听证

11、会的参加对象 要求保证听证会能够反映不同方面的声音 3 假如你所在的班级准备针对材料中的问题举行一次模拟听证会 请设计一个活动步骤 课堂演练 26 1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2 教育局的工作人员 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家长 学校校长或代表 3 确定听证会主题 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 扮演不同的角色 各小组分别准备材料 模拟听证会程序 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 听证会主持人总结 27 辨析 在我国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进入国家决策机关来实现的 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公民通过民主选举 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 参与 审议 监督 制定决策 这是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 我国公民还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 直接参与决策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的作用 随着我国民主形式的日益丰富 公民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决策 这是推进决策科学化 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3 在我国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总的来说有以上两种方式 题目观点对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的认识是片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