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说课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29957127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146 大小: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说课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高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说课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高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说课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高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说课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高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说课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说课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说课讲解(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南京师范大学胡建华 一 高校教学改革的背景二 高校教学改革的进展三 教师发展与教学学术 1 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扩张数量增长 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马丁 特罗 精英大众化普及化 高等教育入学率 美国73 1 2009 英国117 3 2009 法国45 2010 德国49 9 2010 日本80 9 2012 韩国98 4 2011 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人数 2015年 我国的高等学校已经发展到2852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60所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737 85万人 研究生招生64 51万人 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3647万人 其中研究生191万人 普通高校本专科学

2、生2625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 4 2 大学教师的双重目标 双重职责 双重忠诚教学与科研 大学起源于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在中世纪大学中是唯一的 以教学活动为基础 中世纪大学主要实现着培养人才的职能 19世纪初的德国大学改革的最重要特征是将研究活动引入大学 研究活动的出现使得大学的第二职能发展科学得以实现 研究同时成为培养人才的方法之一 19世纪下半叶服务社会职能在美国大学的出现是教学与研究活动走出校园 在社会中的拓展 自研究活动在大学出现以来 研究与教学的矛盾就产生了 不出版 即死亡 重研究 轻教学 3 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的世界潮流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高等教育质量成为许多国家高等学校

3、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质量问题 高等教育中各方面的保管人如何保证质量 几乎到处蘑菇似的增长成为高等教育政治日程上的一个优先考虑的题 美国历史学家佩琦 史密斯 PageSmith 在其 扼杀精神 美国高等教育 一文中描写道 美国高等院校的景象如同一片荒芜的沙漠 已往的辉煌烟消云散 剩下的只是对教授职位的 厮杀 对本科教育的无视 这种迹表明 他们正在扼杀美国高等教育的精神 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在1984年10月提出了题为 投身学习 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 的报告 指出了当时美国高等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如 为获取学士学位而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 实际上只有一半获得了这一学位 1964 19

4、82年 毕业考试15门主修课测验中 学生有11门课的成绩下降 下降最严重的是那些需要较高的语言表达技巧的学科 美国高等学校的物质设备和教学设备 正在急剧恶化 甚至一些有名望的研究型大学将数百万美元的维修费用于购买书籍 州立大学和社区学院的设备预算也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 美国 国家处在危险之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1983 投身学习 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 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1984 学院 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 卡内基教学促进委员会1987 英国 高等教育 应付新的挑战 高等教育白皮书1987 高等教育的框架 高等教育白皮书1991 德国 德国高等学校90年代发展展望 德

5、国科学委员会1988 大学教学在将来的工作范围是对90年代高校发展展望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法国 构建欧洲高等教育模式 法国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 阿达利 使每个大学生达到其最佳水平 是高等教育7个使命之首 日本 关于改善大学教育 关于改善短期大学教育 关于改善高等专门学校教育 大学审议会 90年代初期 中国 高教30条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12 4号 总体目标坚持内涵式发展促进高校办出特色 人才培养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创业创新教育和就业服务指导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健全教育质

6、量评估制度 二 高校教学改革的进展 影响高校教学的主要因素教学理念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师 教学态度 能力与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设备 1 变革教育理念是教学改革的思想前提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 理念的指导与影响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不同的社会环境 时代背景 教育制度会产生出不同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应该随着社会环境 时代背景的变化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而发生改变 只有适应社会 时代变化与教育制度改革的教育理念才能对教育实践起到正确的指导与影响作用 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20年1993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明确提出 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

7、想道德 文化科学 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1997年国家教委 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 教育法 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 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 能力 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 活泼 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995年 国家教委印发了 关于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 在全国52所高校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试点 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8、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 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深化教育改革 构建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体系 素质教育是什么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基础 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全体性 面向所有学生全面性 促进全面发展基础性 注重基础素质发展性 加强能力培养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 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由教育 进入现代之后 当专业教育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主体时 出现了学科过度分化 知识狭窄化 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 人文素养

9、差等问题 因此 通识教育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通识教育强调的是心性培养和文化熏陶 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多学科 跨学科的知识 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 提供深人思考问题 研究问题的取向和方法 提供必要的学术规范 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的研究取向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出发 如何使传授知识与接受知识具有研究性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按照洪堡的大学理念 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仅体现在通过研究进行教学 研究成为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且体现为教学过程即研究过程 教学成为促进研究的一种手段 教学活动的独立取向就培养创新型人才来说 其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 是学生 相

10、对独立地从事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独立地从事科学发现和实践活动的过程 独立地开展研究与创新活动 这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这种能力应该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培养 教学活动的实践取向就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过程来讲 发展学生的认识使其知识得到增长固然重要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于实践 走向发现创造才是大学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的目标 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社会实践等校外的活动环节 在校内 在课堂上 在实验室里必须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2 更新课程体系是教学改革的中心内容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的基本要件 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因此 改革开放30年来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11、课程改革一直是高校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 不断改革课程体系 以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 这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基本经验 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经过30年改革发展 已经形成了一些不同于过去的鲜明的特点 校本性 各高校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由各高校自主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第34条明确规定 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 自主制定教学计划 选编教材 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高等教育法 的这一规定成为大学自主确定课程体系的法律依据 也使得当下中国大学的课程体系具有了 校本 本校 的色彩 这与计划经济时代强调教学计划的统一形成鲜明的对照 大学课程体系的校本性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发展与大学办学自主权扩大的

12、基础之上的 在市场经济充满竞争性的环境中 各大学的毕业生若要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所掌握的知识与具有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的作用 这就要求各大学根据社会需求在课程改革上下功夫 制定出具有各自特点的课程体系来 宽博性 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校课程体系的 专 窄 相比较 当下的高校课程体系所包括的学科 知识趋于丰富 多样 朝着拓宽基础 扩大学生知识面的方向发展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 通识教育 的展开 有关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北京大学2001年开始实施以本科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 元培计划 改革课程体系 以哈佛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为参照系 面向全校学生

13、开设通选课 复旦大学2002年提出 大学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的观念 改革了课程体系 以综合教育课程 文理基础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 通识教育体现在综合教育课程与文理基础教育课程中 选择性 高校课程体系中选修课所占比重明显提高 使大学生的学习有了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提高选修课程的比例 扩大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自主性 选择性成为近年来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向 3 改变管理机制是教学改革的制度保障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育理念 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 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变化对高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从观念 制度到方式 方法等全面改革高

14、校教学管理成为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内部管理改革的重头戏 服务将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一个基本性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性质是控制 这是由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即高校的教育 教学活动是为国家发展培养干部 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所决定的 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成为高校教学活动的目的与价值取向时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性质就不仅仅是控制了 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成为新的内容 这种服务应是全方位 全过程的 这种由 控制 到 服务 的转变是深刻的 带有根本性质的 它不仅是理念上的 而且还是制度上 内容上 方法上的 4 建立质量保障制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如何保证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从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实

15、践来看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需要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与社会的外部监控相结合 高校内部管理与社会外部监控构成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制度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始于大学的内部管理 我们在考察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历史发展时 发现内部管理与外部监控相结合的形式并不是自与现代高等学校有着 血缘关系 的中世纪大学产生之时就有的 准确地说这种形式是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而出现的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有一个由内部管理开始到外部监控介入的发展过程 一直以来 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都拥有自己的一套机制确保他们的工作质量 在这套机制中 人的品质和工作的质量直接产生联系 学生要具备必要的资格才能进入高等

16、学府 乃至最终取得学位 教职员工要具备必要的资格才能上岗 乃至获得提升 直至升至教授 高等教育质量的内部管理最初是从保证教师的品质 水平开始的 中世纪大学在其诞生之初 逐步形成了一套录用新教师的标准与制度 以作为 大学之母 的巴黎大学为例 若想在巴黎大学任教 必须获得大学的 教师资格 不同学科教师资格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如人文学科要求申请教师资格者 须年满21周岁 在人文学科听课6年以上 并在神 医 法三科学习满两年 神学教师资格的申请者 须年满30周岁 在人文学科听课6年 神学科听课5年以上 对于每一位申请教师资格者 大学组成了包括6名相关学科教师在内的审查委员会 由审查委员会决定是否授予申请者教师资格 爱弥尔 涂尔干在谈到中世纪巴黎大学的教师任职时 提出了 执教权 与 就职礼 这两个概念 认为 执教权和就职礼 这是博士学位的最初形式 是两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是立志从教者在真正成为一名教师之前 需要依次通过的两级学位 中世纪大学的任教 资格制度 奠定了现代大学教师制度的基础 客观上成为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自中世纪大学产生至20世纪中叶的相当长时间内 高等教育的质量一直是大学内部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