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第2节中国的人文地理 .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956163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第2节中国的人文地理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第2节中国的人文地理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第2节中国的人文地理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第2节中国的人文地理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第2节中国的人文地理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第2节中国的人文地理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第2节中国的人文地理 .ppt(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中国的人文地理 一 众多的人口1 突出特点 人口基数 人口增长快 2 人口政策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 分布状况 分布不均 以一线为界 该线东部人口稠密 西部人口稀疏 二 多民族的大家庭1 民族组成 共有个民族 少数民族中 人口最多的是 2 民族政策 各民族一律平等 大 计划生育 黑河 腾冲 56 壮族 三 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1 农业的地区分布 2 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1 粮食作物 分布格局为 2 油料作物 两大生产区为 3 糖料作物 分布特点为 4 棉花 三大棉区为 和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问题 人口 耕地减少 自然灾害 环境污染 科技含量低 不合理 2 对策 建立稳定的

2、商品粮基地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结合国内 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 调整 发展 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发展 农业 南稻北麦 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 南甘北甜 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增加 水土流失 农业结构 增加 农业结构 多种经营 优质高产高效 四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1 工业的分布 1 京广 京沪 哈大等铁路沿线 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 以为主的工业带 3 长江沿线 以等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 由四大工业基地 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组成 2 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 1 分布特点 大分散 小集中 陇海线 上海 南京 武汉 重庆 五 逐步完善

3、的交通运输网1 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的 2 交通运输网的分布格局 东部 西部 3 高速公路 起步 发展 4 铁路干线及枢纽 1 五纵四横 南北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线 线 京哈线 线 同蒲线 太焦线 线 宝成线 线 东西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滨绥线 滨洲线 京包线 线 陇海线 线 沪杭线 线 线 贵昆线 2 铁路枢纽 北京 徐州 兰州 成都等 先行官 密集稀疏 较晚很快 京沪京九 京广焦柳成昆 包兰兰新 浙赣湘黔 郑州株洲 中国主要的商品性农业基地 1 九大商品粮基地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其分布及发展的区位条件图文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2 三大棉区 2010 威海质检 阅读下列材料

4、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最近几年我国粮食总产量 单位 亿吨 的变化情况 1 写出甲 乙 丙三个商品粮基地最突出的优势条件 各1条 2 近十几年来 长江三角洲的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了 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失去了商品粮基地的地位 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 自2004年以来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获得大丰收 试分析说明其主要原因 教师用书独具 信息提取 由图文材料可获得以下信息 1 图中的甲 乙 丙分别位于我国的地区 新疆地区 地区 2 近年来 我国粮食总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东北 长江中下游 解析 解答时应紧紧抓住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特征分析 第 1 题

5、分析甲 乙 丙三个商品粮基地最突出的优越条件时 应重点关注东北地区的人口状况 西北地区的光照及昼夜温差 长江流域的热量条件 第 2 题 结合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分析其商品粮基地地位的变化 第 3 题 联系我国的惠农政策 科技发展等分析增产原因 参考答案 1 甲 人均耕地多 乙 夏季光热充足 昼夜温差大 丙 光热水充足 2 人口稠密 城市化占用土地 农业结构调整 人口增长 粮食消费量大 3 国家政策扶持 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科技投入大 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风调雨顺 自然灾害较轻 1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 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读图 回答问题 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

6、变化 1 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应采取哪些措施 2 说明b c 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3 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解析 第 1 题 a地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黑土带土壤肥力下降 土层变薄 因此要植树造林 保护湿地 沼泽 保持水土 增施有机肥 倡导秸秆还田等 第 2 题 通过读图可知b c d分别为浙江 福建 广东省 主要分布在浙闽丘陵 两广丘陵 山地 丘陵比重大 平原比重小 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度大 人口数量多 人均耕地少 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工业用地增加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非农业用地比

7、重大 所以人均耕地减少 第 3 题 本题主要是审题读图 把图上的信息变成文字总结出来 答案 1 植树造林 保护湿地 沼泽 保持土壤肥力 增施有机肥 秸秆还田 用养结合 2 山地 丘陵比重大 平原比重小 人口密度大 非农业用地比重大 城市化水平高 3 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 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中国的主要工业基地 2010 日照模拟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958年7月15日 中国第一辆国产 解放 牌汽车驶出生产线 1983年4月11日 第一辆中德合资品牌轿车在上海下线 2009年我国国产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 10万辆和

8、1364 48万辆 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以下为 1994 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及增长率图 我国不同国别品牌汽车产销情况统计表 近两年我国不同品牌汽车产销状况 1 依据材料 描述近几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特点 2 外资品牌多在中国设汽车组装厂 而车型均为引进国外车型 原因是什么 我国应如何应对 解析 解答时 应主抓以下关键点 参考答案 1 汽车产销量增长迅速 外资品牌占主导 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迅速增长 2 原因 组装环节需较多廉价的劳动力 附加值低 设计环节附加值高 需高素质的劳动力 应对措施 在接受产业转移时 要注意将研究 开发一起引进 加大自主品牌的投入 研发力度 提高劳动力素质 2

9、下图中甲 乙 丙 丁分别为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据图回答 1 3 题 1 图示地区工业发展中存在如下工业联系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2 四地区中工业历史悠久 工业基础雄厚 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3 下图是我国四个城市主要工业部门结构示意图 最能说明丁地区工业发展特征的是 A B C D 解析 第 1 题 图示工业联系中突出了海洋化工的地位 强调了煤 铁 海盐等资源优势 应是指京津唐工业基地 第 2 题 沪宁杭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第 3 题 丁地区是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 四个城市的工业结构中 只有城市 的工业结构是各业均衡发展且以轻工业为主 答案

10、 1 B 2 C 3 B 巧记我国主要交通线 站点的分布 1 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呈现 五纵三横 的特点 各铁路干线所经主要城市 与其他干线交会状况及意义如下 1 南北铁路干线 2 东西铁路干线 2 根据交通线路网图总结规律 进行记忆 1 以 线 带 点 读 京津唐工业基地示意图 回答 1 2 题 1 图中a b c d四条铁路干线中 将京津唐三城市串联在一起 字母与名称组合正确的是 A a 京广线B b 京沪线C c 京哈线D d 大秦线 2 在武汉 包头 重庆 太原 的每两个城市之间 除空运外 不用转换运输方式和线路 可直接到达的是 A 与 之间 长江水运B 与 之间

11、黄河水运C 与 之间 川藏公路D 与 之间 京九铁路 解析 第 1 题 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为唐山 为天津 为北京 四条铁路线中只有c京哈线将三个工业中心串联在一起 第 2 题 武汉与重庆之间利用长江水运可直达 包头与太原之间可用铁路相连 武汉与太原之间 以铁路为主 包头与重庆之间不经过京九铁路 参考答案 1 C 2 A 3 读下图 完成 1 2 题 1 上图所示内容的地理含义是 A 西气东输 路线B 西电东送 路线C 南水北调 路线D 北煤南运 路线 2 有一位运输商 打算从m地运送一批专项物资到上海 较为合理的运输路线是 A 大同 大秦铁路 秦皇岛港 海运 上海B 大同 京包线 北京 京沪

12、线 天津 海运 上海C 大同 京包线 北京 京沪线 上海D 大同 同浦线 潼关 陇海线 连云港 海运 上海 解析 第 1 题 由于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 因此形成了煤炭资源的跨地区调配 再结合图中箭头表示的输出方向 可以看出山西省是主要的输出地 故可以判断是北煤南运 第 2 题 大同的煤炭首先通过大秦线运到秦皇岛 再转海运到上海是最合理的运输路线 答案 1 D 2 A 2009 四川高考 根据表中资料 完成1 3题 我国四省 区 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 2006年 1 表中 所示省 区 的简称依次是 A 川 黑 苏 陇B 苏 川 陇 黑C 黑 川 陇 苏D 陇 黑 川 苏2 下列推理 其

13、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 耕地面积 比 小 因此 山区面积 比 大B 水资源总量 比 多 因此 年降水量 比 大C 木材总蓄积量 比 少 因此 森林覆盖率 比 低D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比 小 因此 乡村人口比重 比 大3 有关四省 区 农业生产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省 区 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B 省 区 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C 省 区 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D 省 区 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解析 第1题 从表中可以看出 耕地面积在四省中最多 应为黑龙江省 水资源总量最少 应为甘肃省 地水资源总量最大 应为四川省 故选A项 第2题 耕地面积与总面积 地形等多个因素有

14、关 水资源总量与年降水量 蒸发量 总面积等有关 木材总蓄积量与森林覆盖率 总面积等有关 城镇人口比重加乡村人口比重等于100 它们之间是 此消彼长 的关系 因而D项正确 第3题 省是四川 西部多山地 种植业集中在东部平原 省是黑龙江 东部是粮食产区 省是江苏 南部农业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 省是甘肃 降水少 灌溉用水主要是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 答案 1 A2 D3 D 4 2010 安徽高考 根据材料和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指出 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80 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 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 承接产业转移 发展纺织服装加工

15、基地 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 十一五 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 指出 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 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 社会规划统筹考虑 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1 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 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解析 第 1 题 据材料和图分析 服装工业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 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逐渐向中部经济地带的安徽进行产业转移 而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原材料 劳动力 能源 市场 交通 政策等 安徽相对于东部沿海的突出区位优势有 原材料 劳动力 水 土地 能源等 生

16、产成本低 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 交通日益完善 市场较广阔 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 产业结构要升级 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据图和材料分析1978年以来人口从安徽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迁移 现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第 2 题 安徽省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 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增加了就业机会 人口迁入会增加 迁出会减少 因为工业的发展必然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促使城市化水平提高 答案 1 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 原材料 劳动力 水 土地 能源等供给充足 生产成本低 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 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 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 对外交通日益完善 市场广阔 政策扶持力度大 与安徽相比 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 就业机会多 收入水平高 教育 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 2 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就业机会增加 收入水平提高 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 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 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 城镇规模扩大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本小节结束请按ESC键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