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9938151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5.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本章重点 药用植物病原及病害的诊断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昆虫的构造 习性与病虫防治的关系 虫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原理 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病虫害及其防治 是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最为薄弱和关键的环节 种类繁多 管理粗放 第一节药用植物的病害 主要内容 6 1 1药用植物病害的症状6 1 2药用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6 1 3药用植物病害的诊断6 1 4药用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病害 植物在栽培生产或中药材贮藏过程中 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 正常新陈代谢遭到破坏和干扰 从生理机能到形态构造上发生一系列反常的病变现象

2、病原 植物致病的因素 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因素如干旱 洪涝 严寒等不利的环境因素或营养失衡等所致的病害 没有传染性 也称为生理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 由生物因素如真菌 细菌 病毒等侵入植物体所致的病害 具有传染性 也称为寄生性病害 病原生物 在侵染性病害中 致病的寄生物 简称病原物 真菌 细菌 病原菌寄主植物 被侵染的药用植物 简称寄主 6 1 1药用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 药用植物染病后 内部生理活动和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来的病变现象 包括病状和病症 病状 药用植物染病后所表现出的反常状态病症 病原物在药用植物发病部位所形成的特征性结构 变色 斑点 腐烂 萎蔫 畸形 人参

3、褐斑病 龙胆草斑枯病 天麻的根腐病 白术白绢病 杨梅的癌肿病 6 1 2药用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 一 非侵染性病原非侵染性病原主要是指不适宜的环境条件 由此而引起的病害称生理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 二 侵染性病原药用植物的侵染性病原是病原生物 6 1 2 1非侵染性病原 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大气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灼伤或冻害 大气物理现象造成的伤害 如风 雨 雷电 雹害等 大气与土壤水分和湿度的过多与过少 如旱 涝灾害 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病害 光照 养分 肥料元素供应过多或不足 如营养失调症或缺素症 大气与土壤中有

4、毒物质的污染与毒害 农药与化学制品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 6 1 2 2侵染性病原 1 病原真菌2 病原细菌3 病原病毒 类菌原体4 寄生线虫5 寄生性种子植物 病原生物 6 1 3药用植物病害的诊断 6 1 3 1诊断的程序从症状入手 全面检查 仔细分析 下结论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 1 症状的识别与描述 2 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 3 采样检查 镜检与剖检等 4 专项检测 5 逐步排除法得出适当结论 6 1 3 2植物病害诊断要点区分是属于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 6 1 3 3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 也分离不到病原物 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 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

5、象等 大体上可考虑是非浸染性病害 除了植物遗传性疾病之外 主要是不良的环境因素所致 不良的环境因素种类繁多 但大体上可从发病范围 病害特点和病史几方面来分析 6 1 3 4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病原生物侵染所致的病害特征 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 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 病害轻重不 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存在 病征 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 6 1 3 5柯赫氏法则 Koch sRule 柯赫氏法则又称柯赫氏假设 Koch spostulates 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诊断是从症状等表型特征来判断其病因 确定病害种类 如侵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鉴定则是将

6、病原物的种类和病害种类同已知种类比较异同 确定其科学名称或分类上的地位 柯赫氏法则具体内容 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 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 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 性状与原来微生物记录相同 6 1 3 5 1真菌性病害 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病征 或稍加保湿培养即可生出子实体来 区分这些子实体是真正病原真菌的子实体 还是次生或腐生真菌的子实体 较为可靠的方法是从新鲜病斑的边缘作镜检或分离 按柯赫氏法则进行鉴定 尤其是接种后看是否发生同样病害是最基本的 也是最可靠的一项 病原真菌 鞭毛菌

7、亚门 Mastigomycotina 接合菌亚门 Zygomycotina 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 担子菌亚门 Basidiomycotina 半知菌亚门 Deuteromycotina 多生活在水中 潮湿环境有利于其生长繁殖 与病害关系最大的是卵菌纲 病害常呈叶斑 猝倒 腐烂等症状 腐霉菌 猝倒病 疫霉菌 疫病 霜霉菌 霜霉病 白锈菌 白锈病 鞭毛菌亚门 Mastigomycotina 牡丹疫病 人参疫病 延胡索 元胡 霜霉病 马齿苋白锈病 接合菌亚门 Zygomycotina 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粪肥及其他无生命的有机物上 多能引起药用植物贮藏器官的霉烂 毛霉菌常引起药用植物产品

8、贮藏期的腐烂 根霉菌能引起人参 百合 芍药等腐烂 该亚门真菌为陆生的寄生真菌 与药用植物病害关系密切 有的能引起各种缩叶病 丛枝病及果实病害等 曲霉菌和青霉菌 贮藏药材腐烂 白粉菌 白粉病 核盘菌 菌核病 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 桃缩叶病 人参菌核病 该亚门为最高等的寄生或腐生真菌 黑粉菌 禾本科和石竹科的黑粉病 锈菌 锈病 病症多呈锈黄色粉堆 担子菌亚门 Basidiomycotina 薏苡黑粉病 延胡索锈病 菊芋锈病 该亚门含有大量的药用植物病原菌 约占药用植物病原真菌的半数左右 能危害药用植物的所有器官 引起局部坏死 腐烂 畸形及萎蔫等症状 斑枯病 炭疽病 白粉病 灰霉病

9、褐斑病 叶斑病 腐烂病 立枯病 白绢病或叶枯病 半知菌亚门 Deuteromycotina 槟榔炭疽病 白术铁叶病 白术根腐病 人参斑枯病 三七根腐病 三七黑斑病 三七立枯病 人参锈腐病 数量和危害性较小 细菌性病害多为急性坏死病初期有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 半透明 病斑上有菌脓外溢 从病部溢出黏液 细菌性腐烂常散发出特殊的腐败臭味斑点 腐烂 萎蔫 肿瘤大多数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部分真菌也引起萎蔫与肿瘤 切片镜检有无喷菌现象是最简便易行又最可靠的诊断技术 用选择性培养基来分离细菌挑选出来再用于过敏反应的测定和接种也是很常用的方法 6 1 3 5 2细菌性病害 天麻的根腐病 百合细菌性软腐病 寄生性强

10、 致病力大 传染性高 能改变寄主的正常代谢途径 使寄主细胞内合成的核蛋白变为病毒的核蛋白 受害植株表现出系统性病变 常见症状 花叶 黄化 卷叶 缩顶 丛枝矮化 畸形 无病征 在电镜下可见到病毒粒体和内含体 采取病株叶片用汁液摩擦接种或用蚜虫传毒接种可引起发病 用病汁液摩擦接种在指示植物或鉴别寄主上可见到特殊症状出现 类菌原体 过去认为是病毒引起的黄化 丛枝 皱缩等症状的病毒病 它们的病原体并不是病毒 而是类似菌原体的生物 独特症状是丛枝 花色变绿等 6 1 3 5 3病原病毒 类菌原体 太子参花叶病 泡桐的丛枝病 龙眼丛枝病 在植物根表 根内 根际土壤 茎或籽粒 虫瘿 中可见到有线虫寄生 或者

11、发现有口针的线虫存在 线虫病的病状有 虫瘿或根结 胞囊 茎 芽 叶 坏死 植株矮化黄化 缺肥状 已发现的线虫危害 危害根部 形成根结的根结线虫 危害根部 形成丛根 地上部黄化的胞囊线虫 危害地下根茎 鳞茎等的茎线虫 导致药用植物矮化的矮化线虫 引起根部损伤的根腐线虫 针线虫等 6 1 3 5 4寄生线虫 三七根结线虫病 在患病植物体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其寄生物 如寄生藻 菟丝子 独脚金等 本身缺少足够的叶绿素 或某些器官退化不能自养 必须寄生在其他植物上 从而导致对其他植物的危害 最重要的是桑寄生科 旋花科和列当科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抑制寄主的生长 草本植物受害后生长矮小 黄化 开花减少

12、落果或不结果 严重时全株枯死 6 1 3 5 5寄生性种子植物 6 1 4 1病害的的侵染过程及其流行条件6 1 4 1 1病害的侵染过程病程 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 到寄主出现症状的过程称为侵染过程 1 侵入期 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 侵入 到建立寄生关系的这一段时间 称为侵入期 2 潜育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建立寄生关系 到出现病害症状为止称为潜育期 3 发病期 从寄主出现症状到症状停止发展称为发病期 6 1 4药用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6 1 4 1 2病原物入侵的途径 真菌从伤口 自然孔口和表皮直接穿透侵入 细菌主要是通过植物表面的溢泌水的回收 靠鞭毛的游动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 病毒靠机械

13、擦伤或昆虫口器为媒介 只能从伤口侵入 并且立即与寄主细胞质直接接触 线虫多从伤口或裂口侵入 寄生性种子植物都是直接侵入 6 1 4 1 3环境条件对侵入期的影响 湿度和温度影响最大 对寄主而言 环境湿度大 植物抗病能力下降 有利于病原物的侵入 对病原物而言 湿度越高 对侵入越有利 水滴的存在是病原物侵入的重要条件 适宜的温度 促进孢子的萌发 缩短侵入所需时间 病害流行 在一定地区或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侵染性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是 大量感病寄主的存在 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大量积累 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6 1 4 1 4 病害的流行及其条件 6 1 4 2病害的侵染循环 病株或残

14、体种子及无性繁殖材料土壤和肥料 风 雨 虫 人 风 雨 虫 人 风 雨 虫 人 典型病程 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 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 周而复始的过程 第二节药用植物的虫害 主要内容 6 2 1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6 2 2昆虫的繁殖和发育6 2 3昆虫的生活习性6 2 4虫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6 2 1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应用 口器不同类型 咀嚼式口器 可用胃毒剂和触杀剂防治 刺吸式 虹吸式口器 可选用触杀剂或内吸杀虫剂胸 腹部气门入口 熏蒸杀虫剂的有毒气体体壁 在杀虫药剂中常加入对脂肪和蜡质有溶解作用的溶剂卵 掌握害虫的产卵类型 产卵地点 6 2 2昆虫的繁殖和发育 应用 昆虫的

15、龄期 进食量随龄期增长急剧增加 危害严重 低龄幼虫 体小幼嫩 食量小 抗药性差高龄幼虫 食量大 危害重 抗药力强 防治害虫必须在低龄时进行 了解害虫的生活史 抓住害虫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 采取措施 进行有效的防治 6 2 3昆虫的生活习性 一 食性 植食性 肉食性 腐食性 单食性 寡食性 多食性 二 趋性 某些外来的刺激使昆虫发生一种不可抑制的行为 三 假死性在防治上常利用假死性将其震落捕杀 四 休眠利用害虫休眠习性 开展冬季防治害虫 小结 本节内容到此结束 6 2 4虫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 气候因子 温度与湿度 二 土壤因子 物理结构 酸碱度 通气性和温度 湿度 三 生物因子 食物和天

16、敌 四 人为因子 各种栽培技术措施 组织防治工作 气候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气候因子包括温度temperature 湿度humidity 降水precipitation 光 气流airflow 气压airpressure等 对昆虫影响较大的是温度和湿度 一 温度 含外来热ab extrahot和内生热endogenesishot 1 昆虫对温度的一般反应 5个温区 1 致死高温区Causedeadhighttemperatureregion 2 亚致死高温区Sub Causedeadhighttemperatureregion 3 适温区fittemperatureregion 4 亚致死低温区Sub Causedeadlowtemperatureregion 5 致死低温区Causedeadlowtemperatureregion2 温度与昆虫发育的线性 linearity 关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昆虫的发育速率和温度成正比 directratio 2 温度与昆虫发育的线性关系 1 有效积温法则 Lawofeffectivetemperatureaccumulation 对昆虫发育起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