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九年侯方域文学创作述评.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38141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治九年侯方域文学创作述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顺治九年侯方域文学创作述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顺治九年侯方域文学创作述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治九年侯方域文学创作述评.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顺治九年侯方域文学创作述评摘 要:顺治九年秋,侯方域对自己的文学创作进行结集,并携集赴江南与当地文人切磋交流,在文学创作和理论总结方面都收获颇丰,形成了一个创作高潮。这次江南之行,也扩大了他古文创作的影响,扭转了清初的文风,开启了清代散文的新局面。 关键词:侯方域;总结;升华;影响顺治九年(1652年),侯方域隐居家乡已经八年了。此际,经过残酷的军事斗争与血腥的民族镇压,清王朝在中国逐渐站稳了脚跟。为了巩固统治,满清统治者入关伊始就恢复了科举取士制度,借此来拉拢汉族知识分子,并采取威逼利诱的政策,强迫那些士林名望出山与清廷合作。就在去年秋天,侯方域平静的隐居生活被打破了,在各种压力与引诱下,他

2、参加河南乡试,中了副车,他的朋友徐作肃中了举人。这次乡试据他的朋友宋荦说是被当局逼迫的(侯朝宗传),乡试后他作赠徐子序说:“侯子既放而有喜色,或问焉,曰徐子遇也。”从他的叙述来看,参加乡试并非本意,所以落榜他反而很高兴。但是这次乡试对于一向以名节自诩的侯方域而言,终归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对他今后的生活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隐居期间,他与同里贾开宗、徐作肃、宋荦等人修复旧社,结雪苑六子社,肆力于诗歌古文的创作。在与任王谷论文书中他说:“近得贾君开宗、徐君作肃,其相磋磨,乃觉文章有分毫进益。贾精于论,徐老于法。”经过几年的辛勤的耕耘探索,他对古文与诗歌的创作有了新的感悟和认识,觉得有必要走出去和更多

3、的人去交流探讨写作的心得体会。而且,自从南明政权覆亡,与江南的好友分别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尤其让他怀念的是阳?w陈贞慧。想当年,他们同学金陵,与方以智、吴应箕、冒辟疆等人在一起风流倜傥,诗酒唱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共同讨伐阉党余孽阮大铖,名扬天下。他一直筹划着去江南看望劫后余生的老朋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总不能成行,而现在,机会终于来了,顺治九年冬,他携带着自己新刻的诗文集踏上了南下的旅途。这次江南之行,是一次温情的友谊之旅,更是一次辉煌的文学之旅。沿着这条路,侯方域走向了他文学创作生涯的顶峰。顺治九年,是侯方域文学创作的自觉总结阶段,又是他创作激情迸发的时期,累计创作诗歌两卷100多首,古

4、文30多篇。他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古文,震动了江南的文人,也开启一代文风,标志着清代散文辉煌的序曲已经奏响。一、文学创作的总结反思结集顺治九年,侯方域已经三十五岁。早年的他恃才傲物,几遭杀身,“忽一日念之,怃然久之,其后历寝食不能忘。时有所创,创辙思;积创积思,乃知余平生之可悔者多矣。”(壮悔堂记)于是他筑室曰壮悔堂,来表达自己对以前生活的反思。这年春天,他把入清后所写的古文结集成册,请贾开宗为之作序,贾开宗有侯朝宗古文序。九月,他又把文集更名曰壮悔堂文集,徐作肃为之作序。他以壮悔名其堂,又名其文,足见其平生可悔者不仅是他早年的恃才傲物,同时在文章方面也是他悔的内容之一。他早年写文章注重文采,喜

5、骈俪之作,然所写文章多毁于战火。二、文学创作的高潮激情迸发是年九月末,侯方域辞别雪苑社友,携带四忆堂诗集、壮悔堂文集南下访友。先后到达南京、镇江、江阴、宜兴、苏州、金坛、嘉兴、常州等地,所经之处都是他当年游历过的地方。一路上“风景不殊,正自山河有异”(世说新语?新亭对泣),触目伤怀,颇有黍离之忧故国之思,历史的兴亡之感油然而生。这次南行,他见到故人陈贞慧、陈维崧、姜垓、彭宾、蒋鸣玉、彭孝先、练贞吉等,劫后重逢的喜悦难以言表。但是“访旧半为鬼,惊呼热衷肠”,他另外的好友像吴应箕、陈子龙、夏允彝等人早已为国捐躯,睹物思人,情何以堪?各种复杂的情感交汇成汹涌的激流,激荡着诗人的心胸,以至于“情迫气结

6、,纵其所至”,“形诸言辞,发为歌咏”(四忆堂记),从而引发了他强烈的诗歌创作激情。在与江南文人聚会时畅叙友情谈诗论文,又创作了大量的记序和书信,从而形成了他创作的一个高峰期。其诗歌创作的内容丰富,依据表达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故国亡友之思侯方域见证了南明王朝的灭亡过程,亲历了亡国之痛,所以旧地重游,耳闻目见无不引起他深切的故国之思,诚如过江秋咏第一首所云“岂是新亭终有恨,从来故国总关情”。第四首咏金陵:“龙虎脉从淮泗合,镐丰都为子孙留。三秋遥想埋弓处,不信钟山王气收。”对已逝的大明王朝充满了无限的留恋。前朝遗物,更能触发诗人对故国的一往情深,“濠上寝宫生秋草,天寿近闻有赐田。赖有宣皇能绘

7、事,见此百感翻凄然。看画未毕心如缕,整衫下拜头空府。”(章皇帝御笔歌)明朝皇陵已经残破,明宣宗的绘画尚留人间,诗人睹画百感交集,忍不住泣下沾襟。诗人对酒悲歌:“劝君莫饮鹦鹉杯,非人非时亦非地。灞陵野老尝吞声,忍读开元西狩记。”(鹦鹉啄金杯歌)他的故国情思深沉悲怆,催人泪下。他对亡友的悼念也是情真意切的,其哀辞九章沉痛悼念他的良师益友,其中有为国尽忠的倪元璐,周凤翔、练国事、夏允彝,有抗清殉国的史可法、吴应箕、陈子龙,诗人满怀景仰,赞美他们高尚的品格和为国牺牲的精神。仰视天汉星,泪下不成行:我今朱颜丑,何以归故乡?郁陶发病死,谁当谅舒章!”李雯仕清自有其苦衷,但是谁又能体谅他呢?诗人被迫参加乡试

8、的情形当与李雯有相似处,所以他很能理解李雯的心情。后来诗人三十七岁郁郁而终,和李雯的结局竟然如出一辙。所以后人评价这首诗,认为诗人“哀舒章,实不啻自哀也”(郭晋?浴对犹峁?朝诸名家诗集后),是很有见地的。2.砥砺品行节操在南行的诗歌中有不少是砥砺节操的,对那些能坚守节操的人侯方域是不吝赞美之词的,如老梅行赠韩翁:“十年曾起翻江风,百草零落江之东。唯有老梅干如铁,强项负气睨长虹。”借老梅不屈的形象来赞美韩翁不为风雨所动摇的节操。他还与张自烈、陈贞慧等老友相约归隐,终不仕清。顺治九年,侯方域在江阴时见到推荐吴伟业出山的启事,就诚恳地致信吴伟业:“少年学士今白首,珍重侯嬴赠一言。”(寄吴詹事)希望他

9、能坚守气节,不要出来做官。吴伟业表示必不负良友,后来迫于压力出仕,作怀古兼吊侯朝宗诗云:“死生总负侯生诺,欲滴椒浆泪满樽。”表达愧对侯方域的心情。 对不守节操、屈节仕清的大臣,诗人则委婉地加以嘲讽,例如白头吟:“人生感白头,变化何所无。昔乃夫弃妇,今乃妇弃夫。夫本朱门子,日矜娶罗敷。罗敷悦使君,愿随入上都。”诗人以夫妇喻明朝的君臣,使君喻清朝,讽刺了那些对大明王朝不忠,投降清朝贪图富贵的臣僚。他对那些在新朝得宠的权贵更是毫不留情地予以指责:“甲申长安勋贵人,不忆列宗与二祖。”(章皇帝御笔歌)3.抒写人生感叹诗人对自己的身世际遇有着深深的感慨,当年风流潇洒的侯公子如今已是鬓生二毛。虽然他只有三十

10、五岁,正值壮年,但是身经家破国亡之变,屡遭磨难,再回首时,诗人的心态早已苍老:“回首沾膺一放歌,十年羞说旧鸣珂。汉家公子五陵尽,魏帝词人七步多。鹊寄南枝惊赤羽。龙蟠北陆走黄河。徒怜昔日梁王苑,老向夷门叹逝波。”回首表现了诗人由世家公子到夷门侯生的人生巨变,寄寓了无限的人生感慨。还有一首乐府诗行路难:“红猩笑我瘦,苍?笑我寒。苍?犹自可,红猩善人言。我闻人言面死灰,险?侥哪苁鹿凇!鼻?折地表现了诗人入清后受到的政治迫害。三、文学创作的升华理论结晶侯方域此次南行,受到了江南文人的热烈欢迎,“壬辰过阳羡,其邑之名贤,莫不喜予之来,而醵酒为会以觞之;饮竟,分曹赋诗,长吟短咏,咸极其致,盖建安南皮之遗事

11、也。”(阳羡燕集序)宴饮之余,诗人和江南文人雅士探讨诗文之道,其中与陈贞慧陈维崧父子谈诗三昼夜不休,与任元祥论文穷十昼夜,都让侯方域获益良多。陈维崧回忆当时的情景:“忆昔侯生在阳羡,药栏低亚对衔卮。每于烛尽天寒夜,细说梁园数子诗。”侯方域为陈维崧、任元祥的诗集作序,并作与陈定生论诗书、与任王谷论文书、倪涵谷文序等文章,集中表达了他对诗歌风雅之旨和散文的渊源流变的见解,这是他多年来文学创作的理论成果。他在阳羡燕集序中对自己早期的诗歌创作进行了检讨,他说:“夫美酒十千,述诗见志,更唱予焉和汝,以流连而写物,此皆生逢太平,安乐无事之所为也。”进而对南朝的诗歌全部予以否定,“高者耽胜于兰亭,下乃荒湎于

12、桃叶。庾清鲍俊,抑且徒然;若夫西湖赏眺,遂至直作汴州,益复不足道;然则新亭之哭泣,盖终愈于子夜之歌也。”因为这些文学作品都与亡国联系在一起,他真诚地告诫朋友说:“今之江左,视昔日又何如?诸君而演绎余言,其亦当吟而辍,当醉而醒也哉!”他肯定何景明、李梦阳等七子以及云间派对恢复诗经风雅之道的功绩,反对其对古诗形式上的模拟,主张学习杜甫,“格调欲雄放,意思欲含蓄,神韵欲闲远,骨采欲苍坚,波澜欲顿挫,境界欲如声深山大泽,章法欲清空一气。”(陈其年诗序)他批评七子的复古模拟文风,主张以唐宋八大家为宗。他论作者重视“才、法”,所谓的“才”,就是作者的艺术创造能力。“才”需要靠实际生活的积累和多读书才能养成

13、。他所说的“法”,既不是文章的遣词造句的修辞之法,也不是文章的起伏照应、顺逆开合的结构之法,而是指文章写作的基本规律,即作者真才纵横驰骋自由发挥的结果。所以才与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合乎艺术规律的“才”方为真才,能让真才驰骋的规律即是“法”,束缚真才的法是“死法”,违背艺术规律的才是“伪才”(倪函谷文序)。四、文学创作的影响开启风气顺治九年是侯方域文学创作取得重要收获的一年,他对二十年来的诗文创作进行了自觉的总结,通过与江南文人的切磋交流,深化了对文学创作规律的认识,形成了可贵的理论结晶,标志着他在文学创上的成熟。这次南行又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同时还扩大了他的古文的影响。当时文坛的文风承明文之

14、弊:“皆竟为新异,绝不知世有所谓大家之文若震川、莱峰者。”(王瑞信文序)侯方域的古文学习唐宋八大家,笔力雄健,才气纵横,让江南文人耳目一新 。“侯子朝宗以其壮悔堂古文辞盛行于南浙,南浙之士莫不慑伏。”(计东语)他的古文创作足以开启一代文风,正如宋荦评价的那样:“侯朝宗始倡韩、欧之学于举世不为之日,遂以古文雄视一时。”(侯朝宗本传)侯方域顺治九年的文学活动,奠定了他在清初文坛上的大家地位,也拉开了清代散文复兴的大幕。参考文献:1侯方域诗集笺校 何法周 王树林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0年.2侯方域文集笺校 何法周 王树林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2年.3中国文学理论史 黄保真 蔡仲翔 北京出版社 1987年.4清代文学批评史 邬国平 王镇远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