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3.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938079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长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长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长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长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长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3.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阳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月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面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A. 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B. 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C. 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D.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是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之后的事情,而材料却是“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在时间上是不吻合的,综上所述不属于这一期

2、间移民因素的只能是B,另外,美国历史上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向美洲移民是必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在欧洲战场,美国不受影响,因而很多欧洲人为躲避战火而移民到美国,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为了开辟市场,向美洲移民,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考点定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德国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浩劫,但客观上又在某些方面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例如,战前法国士兵的服色比较鲜艳,随着战争的发展,换成了新式的为战壕战量身定做的军服。关于一战说法正确的是A. 索姆河战役中

3、德军率先采用新式武器坦克B. 大战后期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C. 推动化工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流程的改进D. 战后英法美建立国联,倡导集体安全,具有进步意义【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率先采用新式武器坦克,排除A;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排除;材料表明一战推动了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流程的改进,故选C;美国没有参加国联,排除D.3.一战时期某一战役的过程如下:“7月15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越过马恩河,楔入法军阵地310公里。7月18日,协约国联军转入反攻,夺取德军占领的马恩河突出部、亚眠突出地带和圣米耶尔突出部。德军遭受重大损失,退守兴登堡防线。”对

4、这一战役分析争确的是A. 是一战中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B. 德国视此役为“碾碎法军的磨盘”C. 巨大消耗战之后双方未能分出胜负D. 美军大规模加入让协约国实力大增【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在此之前,美军的大量援助及陆军支援已经到达法德前线,美军大规模加入让协约国实力大增。故答案为D项。A项为第一次马恩河战役,B项为凡尔登战役,C项为索姆河战役,均排除。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乃至爆发战争。以下史实能充分证明这一点的是法德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英德进行海军军备竞赛英法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中日爆发甲午战争A.

5、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法德矛盾源于普法战争。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失去了西欧和中欧霸主的地位,国内各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深恐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法德为争夺欧洲大陆霸权早已磨刀霍霍,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德国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陆军,又通过了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德国的奋起直追对英国海上霸权的威胁与日俱增。对德国海军的扩张势头,英国不惜血本,以保持自己的海军扩张优势。项正确;英法两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如在非洲二者有利害冲突,项正确;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与题意不符,不正确;故选B

6、。故排除ACD项。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五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欧美列强在一战前已制定军事时间表B. 世界性经济危机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C.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D. 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的爆发有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A项不符合史实;B项是二战的原因,不是一战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为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部战争埋下了祸根,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C项正确;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

7、是一战爆发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D项错误。【点睛】一战爆发的原因:(1)世界的整体性加强: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2)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3)主要原因: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4)物质、技术基础:20世纪初,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5)火药桶的出现: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6)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6.史料实证是指对获

8、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下列各项可以印证“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某种意义上催生了现代化的新路”观点的是A. 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B. 一战爆发后,一位德国官员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战争的祸根。”C. 列宁成功实践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理论D. 威尔逊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俄国引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成功的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开创了一条与资本主义发展不同的社会主义道

9、路。结合材料“列宁成功实践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理论”可知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强调的是一战爆发前的欧洲紧张的国际局势,A选项排除。材料“一位德国官员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战争的祸根。”强调的是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对抗,B选项排除。材料“威尔逊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强调的是美国参加一战的重要性,D选项排除。7.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一场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战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他所描述的

10、战役是A. 马恩河战役B. 索姆河战役C. 东普鲁士战役D. 凡尔登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结合材料“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战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和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符合题意,D选项正确。第一次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

11、5日至12日。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意志帝国军,A选项排除。索姆河战役在1916年7月1日爆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参战双方伤亡约134万人,英、法军未达到突破德军防线的目的,但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进一步削弱了德军实力,B选项排除。东普鲁士战役是俄国对德国发动的进攻,C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伤亡最大的一场战役。8.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

12、然而,这与现实不符。”下列史实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一战使德、奥战败,英、法等受到重创B. 俄国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革命C. 一战后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民族独立国家体系D. 美、日崛起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答案】C【解析】【详解】这一观点指的是一战后欧洲的全球霸权并不安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民族独立国家体系主要是二战后的史实,主要涉及20世纪40-70年代。时间不符,无法支持其观点,故答案为C项;一战使德、奥战败,英、法等受到重创,欧洲列强整体实力削弱,导致欧洲相对优势减弱,不利于维护欧洲的全球霸权,A项排除;俄国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革命,这加剧欧洲内部动荡的风险,不利于维护欧洲的全球

13、霸权,B项排除;美、日崛起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欧洲形成竞争关系,冲击了欧洲的全球霸权,D项排除。【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例如,这一观点是一战后欧洲的全球霸权更加风险;其二,据此逻辑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欧洲的全球霸权是建立在其实力全球领先的基础上,一战削弱欧洲整体实力,俄国十月革命可能导致欧洲各国因爆发革命而再次削弱。外部日美崛起,欧洲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削弱。总之,与一战前相比,欧洲实力在全球的领先程度大大降低了,导致其维护全球霸权的难度提高和风险加剧。9.一战期间作为主要战线的西线战场发生了多次重大的战役。结合地图标数,理

14、解正确的是A. 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B. 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C. 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D. 兴登堡防线突破后同盟国彻底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图示中的为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故答案为C项。为索姆河战役,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为马恩河战役,是一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兴登堡防线突破后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其他三项说法错误,排除A、B、D项。10.法国前总统曾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掉卫了法国的领士、理念和自由。”据此,下列对中国参加对德作战的评价中,最恰当的是A. 提高了

15、中国的国际地位B. 是中国政府的正确决策C. 导致大批中国劳工丧生D. 是德国失败的决定因素【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掉卫了法国的领士、理念和自由”可知,由于中国劳工为法国自由做出了贡献,得到法国人民的赞许和肯定,所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是中国政府的正确决策,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中国劳工的贡献,没有体现大批中国劳工丧生,C项错误;德国失败的决定因素不是中国参加一战,D项错误。11.熊伟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中写到站到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又确实没有给我们提供什么。人类并没有因为这一惨痛经历而变得清醒和理智,也没有因此而变得宽容和公正,他们仍然沿着老式的路数来思索和处理向题。”作者认为A. 各国并未吸取教训继续我行我素B. 人类在一战后根本没有进行反思C. 一战使各国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D. 战造成的物质损失还不够惨痛【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又确实没有给我们提供什么。人类并没有因为这一惨痛经历而变得清醒和理智,也没有因此而变得宽容和公正,他们仍然沿着老式的路数来思索和处理向题”可知各国并未吸取教训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