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食记忆.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31152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美食记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的美食记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美食记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美食记忆.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美食记忆从古至今,多少人沉醉在大理的风花雪月之中,迷恋于那些浓郁的少数民族人文风情。然而在这秀丽山水和人文风情之外,却没有几个人抵挡得住来自南诏大理国故土之上的美食诱惑。 乳扇和乳饼大理州的洱源县邓川坝素称“乳牛之乡”。这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牧草丰富,农民饲养的乳牛,体壮膘肥,产奶量高。邓川文士杨琼写于清末民国初年的滇中琐记一书说道:“邓川有德源岗者,草宜牛,牧于此得乳倍他处。”乳扇就用邓川乳牛的奶,经发酵制成“酸”,加热后再舀入鲜奶轻轻摇晃,凝成絮状。再用竹筷摊成薄片,卷在竹架上风干即成。因形状如斜扇,故名乳扇。据史籍记载,乳扇在明代就已生产食用。乳扇是高蛋白、高脂肪的乳制品,吃法方便

2、、多样。除可用作甜食做“乳扇茶”,还可用煎、炸、烤、烩、煮等方法烹制成各种香、甜、酥、脆的佳肴。如:炒乳扇丝、烩三鲜乳扇丝、炸乳扇豆沙饺等。乳扇也可生食,往昔滇西崇山峻岭不通公路。运输靠马帮。赶马人带乳扇、红糖,疲乏时吃一口乳扇,咬一口红糖,增加发热量和营养,体力大增。过去乳扇红糖一度成为马帮上路必备的食品。乳饼和乳扇都是奶制品,但乳饼是用山羊奶为原料,加入适量奶藤(野生植物),经加热、凝结、挤压,去酸水等多道工序而制成。滇中地区也产乳饼、色白,含水量大,保鲜期短,适宜及时烩食;大理剑川白族乳饼,颜色稍黄,含水量少,可保存较长时间,乳味特浓,切片后蒸、煎均可。“乳饼烩青豆米”、“火腿夹乳饼”、

3、“椒盐煎乳饼”等,都是白族筵席的常备菜。鹤庆盘腿和猪肝胙鹤庆盘腿与浙江金华火腿、滇东宣威火腿齐名。盘腿因形得名,生猪宰杀后,将后腿旋成圆形,并将猪脚弯曲盘插于边皮之中,在阴凉处风干,再用锅盐腌制。待皮肉回软,喷上鹤庆干酒,成批堆放,用重物加压使血水排出,便可入瓮。一月后取出,再悬挂风干,即可保持食用。盘腿肉质红白分明,红似玫瑰,味道浓香。吃法与外地火腿相同,蒸、煮、炒、炖均可。白族腌制盘腿的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把鹤庆火腿作为纳贡和远销外地的著名特产。鹤庆府志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名宦查伟“丰酒腿飨客”,肥腿指的就是鹤庆盘腿。酸肝又名吹肝,系用鲜猪肝插入空心竹管,吹入肝内空气把肝吹胀。再向肝管灌入调

4、制好的杨梅酱、草果、花椒、茴香面、辣油、食盐等配料,然后用麻线扎紧肝管口,风干后食时再蒸煮,冷却后切片装盘。其味酸香、酥软,是白族待客的常备佐酒菜。猪肝胙是鹤庆县的又一特产。主料是生猪肝、肠肚、排骨、洗净、煮得半熟,再加辣椒、食盐、白酒等拌和,装入陶瓮密封。食时须蒸熟,如嫌辣味太重,可加豆腐蒸炖,味更可口。肉饵丝和李氏烧卤来大理观光的游客,喜欢品尝著名的小吃“巍巴肉饵丝”。巍山古称蒙化,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居民擅长烹调。考究下来“肉”仍源于大理,是从古代的“全猪”,进步为炖猪膀。在偏僻山区白族聚居的村寨,逢赶街天的集市。有一种卖饭菜的食摊,把宰杀后的火烧猪,连皮带肉、内脏、骨头“大砍大啄”后,放

5、进大铁锅内,加葱、姜、花椒、食盐,用柴火煮熟,再舀进土大碗里卖给顾客。这种吃法明显地带有古代民族粗犷的饮食生活痕迹。饮食进入文明之后。白族把吃“全猪”分解为只用猪蹄膀即肘子的部位,洗刮干净后,放人特制的大砂陶锅内炖煮。锅口加盖,用棉纸及涂料密封,文火炖上十多小时,到肉烂而不碎之后才揭盖。肉切碎,加葱花、草果面、芫荽即可上桌食用。肉汤纯、色白、无油腻,味道特别鲜美,营养保持在汤里。用肉和汤浇在烫热的饵丝、米线碗内,就称肉饵丝或肉米线。现今肉饵丝已成为巍山的名特小食。下关龙尾街是南诏时期龙尾城所在地。至今仍保留着古香古色的街巷格局。在古城楼下边寿康坡上有家小食店名“李氏烧卤”。主人李映忠是白族厨师

6、,擅长制做白族传统菜肴。他做的烤肉、卤肉,玉露鸡、凉鸡米线,保持着白族正宗风味,是远近闻名的小吃。烤肉选用里脊、肋条等鲜精猪肉,用特制砂缸、栗炭火,铁钩挂烤。边烤、边浸刷配料。李氏烤肉不用红糖、味精、酱油,烤熟的成品鲜香异常,咸味适当,有别于广味叉烧。卤肉用多年熬存的“老卤水”,其味醇正,不同于川味烧腊。玉露鸡的制做更为复杂。卤水里有玉桂、三七花、丁香、砂仁及中草药配料,还要用苍山露水、玉石磨粉调制,鸡要用七八个月成长的嫩鸡,经腌泡、蒸熟,再烧烤。李映忠师傅已去世,传给子女在下关开了三家分店。喜洲粑粑扑鼻香喜洲粑粑是大理古城历史上的四种名特小吃之一,另外三种是:青石桥的豌豆粉,龙德轩的破酥包子

7、,四牌坊的白族肉。之所以说“历史上”,是因为在“现实中”已经消失或难觅“正宗”。时下从喜洲、大理、下关直至昆明,标榜“喜洲粑粑”的摊店不少,大都失去口感特色成为“发面烤饼”。地道的喜洲粑粑有一套传统的做法和吃法:小麦粉要用老面,发面相当讲究,适量加碱揉透,再用清油分层。使其烤熟后达到“破酥”。喜洲粑粑分甜咸两种,甜味用火腿丁、红糖加玫瑰糖做馅:咸味则串以葱花、花椒、精盐,掺板油渣,揉成圆形小饼后,再放到特制的吊炉盘内烘烤。这种吊炉上层是栗炭猛火,底盘是微火。关键是烘烤要掌握火候,使饼熟透而不焦煳。出炉时粑粑颜色金黄,香味扑鼻,酥而不烂。1940年代正宗的喜洲粑粑店在大理古城内的四牌坊,铺面里设

8、条桌、条凳,桌上放有青瓷茶壶和茶盅,随时备有烤茶。顾客坐定后,讲究现做现烤,待饼熟时铲在盘子里抬上桌面,趁热品尝。用筷子挟一块粑粑,喝一口烤茶,才能吃出喜洲粑粑的真味。喜洲粑粑的味道如何?举个学者品评的实例:抗日战争时期的1944年7至8月份,西南联大以历史系系主任郑天挺为首的一批名教授,应大理县政府邀请来大理修志和讲学。其中有罗常培、田汝康、孙云畴、吴乾就,以及先期到大理的云大教授徐嘉瑞,在过喜洲华中大学的联大教授游国恩等。他们在考察、探讨大理史志的余暇,自然要去游览一番苍洱山水和品尝地方名特小吃。郑天挺先生在大理访古日记7月28日这一天的下午记述:“四时,偕毓楠、汝康至大街得生和食喜洲粑粑

9、,较之昆明火腿月饼尤过之。”郑天挺是历史学家,与喜洲名人张耀曾家有亲戚关系,对昆明和大理的风土人情比较熟悉,他对喜洲粑粑的评价:比昆明(吉庆祥)的火腿月饼还要好吃,确是妥切之评。如今遍布大理、下关的喜洲粑粑摊店,主料喜洲“老面”不缺,但“破酥”的手艺已无人传承。粑粑的馅料没有一家用火腿或板油渣,更用不起玫瑰糖。喜洲仍在用传统的吊炉和木炭,咸味的喜洲粑粑“创新”为以鲜猪肉丁做馅,味道赶不上火腿,因为鲜肉水分大,只宜用于蒸煎的包子、水饺,烤饼的特色在于香酥,与糕点、月饼的用料和工艺程序是一样。 1980年代的后期,我发现两家喜洲粑粑做得好的店铺,一家是文化巷的“雪冰园”。有名的本地糕点铺,早点卖喜

10、洲粑粑现烤现卖,质量达到“破酥”,生意很好。搬迁到人民公园东大门后,就未再做这种早点了。老下关人还会记住“雪冰园”,再迁到下关宾馆隔壁后,终于停业消失。另一家是在人民南路未开通前的街口,沙河埂桥的位置。搭篷摆摊,是一对老年夫妇在经营。老大妈白族穿着整洁,揉面、擀面,动作利索,看得出是一位“老把式”。男的掌炉,火色拿得好,烤出的粑粑不夹生。我经常去光顾,熟悉后老大妈才说到她就是民国年间,大理四牌坊喜洲粑粑店的后人,从阿奶手上学到的手艺。她做的粑粑有掺油渣的品种,比普通的稍贵一点,味道已接近于当年我吃过的“得生和”名品。杨大妈的喜洲粑粑出了名。买的人要排队等候,只上午卖,11点左右收摊。令人遗憾的

11、是随着人民南路的打通,去大理的公交车在此处设起点站,这家地道的喜洲粑粑摊点属于违章搭建,之后就再也找不到这家“传人”了。我从旁打听得知,这位男主人是退休职工,两位老人只把做喜洲粑粑当副业。其实有特殊技艺的老人,也应该“发挥余热”把传统名食的薪火传下去,使地道的喜洲粑粑后继有人。2011年2月25日当地媒体报道:整顿“喜洲粑粑”市场,还其传统美食佳名,由喜洲镇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全镇30多家加工销售“喜洲粑粑”的商户进行排查整顿,“从食品卫生、工艺质量、品牌形象着手,还喜洲粑粑传统美食佳名,给游客及消费者以美好感受。”整顿是完全必要,前提是怎样发掘和继承传统的技艺,选用好配料,达到喜洲粑粑

12、又称“破酥”的形象和口感。毕竟人口的食品“味道好极了”才是硬道理。雕梅、炖梅和木瓜白族谚语说:“吃杏遭病,吃梅接命。”青梅是果类,在白族地区经过精心加工成雕梅和炖梅,成为大理州的特产食品。以洱源县为中心的山麓地带盛产梅子,梅园成片,仅梅坯每年远销内地和出口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地区,就达数十万斤,成为云南省独一无二的梅坯出口基地。外地用梅坯加工制作话梅,当地白族传统多制成雕梅和炖梅。雕梅以盐梅做原料,先用石灰水浸泡。取出晾干。再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连续曲折的花纹,从空隙处小心挤出梅核,中空如缕。压扁成菊花状、锯齿形的梅饼:再用上等红糖、蜂蜜浸渍数月,梅饼呈金黄色时就可从瓶坛中取出食用。其味清香,脆甜

13、。酸中带甜,甜中有酸,沁人肺腑。雕梅既是美食,又是精心雕琢的手工艺品。洱源白族姑娘,大都从小就学雕梅。因为这项手艺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当地风俗,在她们出嫁之前,呈献给婆家的见面礼,就是一盘精心制作的雕梅。新婚之夜,新娘要“摆果酒”招待客人,雕梅的技艺和味道如何,就成为评头论足的话题。文人墨客也以雕梅为题写诗助兴,如有一首是这样写的:“小小青梅上指尖,巧手翻作玉菊兰;蜜糖浸渍味鲜美,疑是仙葩落人间。”炖梅又名“黑梅”、“煮梅”。它是白族用作拌凉菜、煮酸辣鱼的调味品,比醋精还要酸:又是夏季炎热天的解暑饮料。加糖冲释后比北京的酸梅汤还香醇、解渴。炖梅以苦梅做原料,浸在陶罐内放在火盆的

14、“子母火”(谷壳烧微火)灰中,持续加温一至二月,待梅色黝黑时即可备用。炖梅能搁置数年不变味,白族人常把它用为馈赠亲友的礼品。炖梅不仅是调味食品,还是一剂传统中药,内服用于治疗慢性腹泻、痢疾,还有解热镇咳作用。外用捣烂后涂敷创伤、疮口,消毒、生肌均有疗效。木瓜是果品,又作药用。大理因气候、土壤适宜,木瓜栽种普遍,产量较高,一树可结瓜数十斤。大理木瓜品种有黄、白两种,果实匀称、光滑,个大、酸味纯正。木瓜在大理地区有多种用途:房前屋后种木瓜树,春节正逢花期,满树红花给节日增添喜气:采摘一支插入瓶内作室内清供,花期可长达一个月。开花后结出的小木瓜,切丝炒鲜肉丝。是一道鲜酸可口的时令菜。成熟后的大木瓜,

15、可用蜜糖渍成蜜饯,色泽橙黄透亮,酸香回甜。更多的用途是泡木瓜醋和木瓜酒。木瓜酒有祛风、祛湿的功效。一般饭馆用白酒泡木瓜,物美价廉适宜大众饮用。大理州的永平县,生产出一种“白木瓜酒”,该酒问世后很受欢迎,成为大理迎宾筵席的常备酒。菜三种高河菜是大理特有的高山名贵植物,原产于苍山顶峰“龙池”(洗马塘)海拔3500米以上地带。陈鼎滇黔纪游一书写明:“苍山绝顶有高河菜,七、八月生,红茎、碧叶,味如芥。”现已由白族农民引种于山麓菜地。高河菜属于咸菜类。鲜高河菜洗净,用开水烫过,加芝麻、姜丝,用热香油(核桃油、菜油)浸拌后放人罐内密封,可保存半年不走味。高河菜有开胃、健脾、清神等作用,是馈赠外地亲友的著名

16、特产。海菜又名海菜花,产于洱海,属绿藻类水生植物。茎长四五尺,软脆,粗细如绳,茎顶开花,有苞,每苞出花四五朵,四瓣、色白。海菜在洱海水面漂浮,成长,白族民歌里常引喻为四处漂泊的人生:“大理海子无根草,不漂不落不生根”,指的就是海菜。海菜打捞后用清水洗净,连花苞、茎叶与芋头煮汤,菜名“海菜芋头”,清淡可口。树头菜,大理州属漾濞、永平、云龙、鹤庆等县山区都有此野生菜。形似香椿。是一种刺藤乔木的伞状嫩尖,肥大鲜嫩,多在春季采摘。吃时先用沸水浸烫去其苦汁。漂洗切碎后,加火腿、鸡蛋混炒。味鲜香但略带苦涩,属清热解毒的保健山菜。米三味白族米糕品类多。做法精细。味道也特殊。鹤庆蒸米糕用细大米面,大理蒸糕用粗米面,先在簸箕中搓簸成细团,放人竹木甑中分层,边分层,边蒸。大甑米糕用于待客作午点时,表面加红糖、玫瑰糖;用于供神、敬佛时,糕面须插鲜花,像生日蛋糕插彩色蜡烛。小甑米糕用特制的活木圆甑,只有小茶杯大,分上下两层:再有专门的铜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