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到彼岸文学到电影.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22323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此岸到彼岸文学到电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此岸到彼岸文学到电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此岸到彼岸文学到电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此岸到彼岸文学到电影.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岸到彼岸文学到电影【摘 要】 文学作品中活灵活现的人物,离奇曲折的情节,精彩细腻的结构等元素都被电影创作所吸收、借鉴和继承。改编自小说答与问的印度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足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案例来剖析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技巧。 【关键词】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文学;改编;电影自从电影诞生以来,文学和电影之间的比较、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知识和文化交流传播日益频繁的今天,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冲击和碰撞愈演愈烈。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艺术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文学的影子无所不在。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要想达到叫好又叫座的水准,就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且分析之:一、原著的选择电影的改编绝不

2、是“图解小说”,成功的改编电影既要忠于原著,又要高于原著。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本身就有先天优势,经典小说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情节和叙事的完美程度比原创剧本更经得起考验。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正是借助了维卡斯?斯瓦尔巴鲁普的小说答与问坚实的文学基础,并在此前提下进行了二度创作。通读原著,它适合于改编成电影的特质主要有以下几点:(1)结构清晰,一目了然。小说用类似知识竞猜的形式将主人公的12段人生经历用12道问答的形式逐一带出。这些经历从侧面反映出了主人公所处的那个时代印度社会的种种问题。这种结构堪称巧妙,在节约笔墨的同时,又兼顾了作品结构的条理性和坚固性,颇为创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也沿用了此种叙事结构

3、,主人公每回答一个问题,就会回忆起一段故事,电影运用闪回的手法,不时伴随着离别、伤害、死亡等黑暗时刻的电影镜头出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行文简练,有画面感。答与问并不属于文学性很强的小说,其叙述节奏较快,文学描述和心理刻画也较少,行文简练,因而许多对话和文字可以直接套用到电影剧本中作为台词或者画外音使用。(3)情节曲折,视野广阔。印度社会中很多现实问题在原作中都有所触及,可谓是一部印度当代历史的教科书。并且,小说中描述的某些现象并不完全植根于印度当地,剧中收养流浪儿童的桥段,会令很多中国观众产生共鸣。由于视野的广阔,使其改编成电影后,也能同国外观众进行心灵沟通,更易于被国外观众所接受

4、。二、改编的技巧小说改编成电影,最忌讳拘泥于原作,所以“自由式”或“开放式”的方式应当是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最佳选择,力求风格、内涵和结构等宏观部分与原作保持一致即可,微观部分则要重新梳理和改造。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就属于这种类型的改编。(一)“化茧为蝶”的主题1.对社会阴暗面的适当删除。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印度上映后,引发了很多非议,大部分观众认为这部电影宣传了印度社会过于消极丑陋的一面,但把改编后的电影和小说进行系统比较,不难发现,电影已经大幅度地削减了很多阴暗的情节,尽可能少地暴露社会丑陋的一面。小说中很多情节都是印度社会真实存在的阴暗面,从而使小说被一层悲观残酷的色彩所笼罩。电影编剧对某些敏感情

5、节进行了删除,在保留了必不可少的故事情节的前提下,又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旨在说服观众,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同情。2.现实与童话相互交织。剧中三次提到了“三个火枪手”,而“三个火枪手”又是极具浪漫和冒险精神的形象,编剧意在用“三个火枪手”来隐喻剧中三位主人公的关系。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片中那段异彩纷呈的歌剧,少年贾马尔对爱情的向往正是由这段歌剧引发的,同时泰姬陵作为爱情童话的符号,在片中对扭转贾马尔的人生方向上起了重要作用。与小说有所不同的是,改编后的影片不再只充斥着黑暗和残酷,爱情、希望和乐观,这些本被小说忽略的因素,在影片中被放大,这样的改编在让观众体会到

6、些许温暖的同时更有助于进一步升华主题。由于主题的明确和进一步升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上映后,给处于各种危机和压力下的世界人民带来些许慰藉。(二)“化零为整”的结构1.调整叙述的顺序。小说作者斯瓦鲁普曾在采访中提到:“写作中困难之处在于考题顺序应该由简到难,但这样就不能按照主人公成长经历的时间顺序来写每段的重要经历,也正因为如此成就了小说的跳跃性的叙事风格。”改编后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运用了线性叙事模式。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变?众所周知观众在阅读文本和观看影像时的感受是不同的,前者可以重复阅读,因而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但电影语言是稍纵即逝的,留给观众思考和反应时间非常有限。然而,一直沿

7、用线性叙事可能会造成情节的单调,所以改编后的影片也不是一直遵循线性叙事的模式,有时会变成男主人公先叙述自身经历,然后再拉回到相关的问题上来。剧中“板球手”的问题就是由主人公贾马尔回忆第二次找到拉提卡,并同她仓促见面的经历带出的。2.增加爱情的主线。小说中的大部分人物在影片中都被移走了,只保留了几个重要人物,并对人物关系网进行了重新整合编织。小说中,贾马尔心爱的人是一个妓女,虽然贾马尔参加比赛的动机来自于这个女孩,但两人之间多是肉体方面的交流。而影片中贾马尔为爱人拉提卡一次次地付出,只为了赢得一份执着坚贞的爱情,这使得两人之间的交流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片中的男女主人公贾马尔和拉提卡玉洁冰清、生死不

8、离,影片用好莱坞加宝莱坞的模式把他们的爱情打造得浪漫至极。有很多人评论说这部影片后半部分的情节逐渐变弱,但我认为,如果不加强后半部分的爱情线索,整部影片就不会营造出如此明亮浪漫的主题。对主人公自身来说,这无异于是对其性格塑造上的一种破坏,就会使主人公缺乏一个有力的行动支撑点,进而就会影响整部影片的情节发展。(三)原著之外的补充除此之外,为了使剧中人物的性格更为鲜明可感,编剧对小说情节进行了补充和调整。原作中罗摩兄弟的性格表现的并不十分明确,萨利姆的愿望是成为电影明星,罗摩则没有树立明确的生活目标,甚至可以说过的有些颓废。在人物性格方面的塑造在影片的创作中得到了加强,萨利姆的一生始终追随着权力和

9、金钱;执着地寻找心爱人,真诚地善待周围人的信条则一直伴随着贾马尔。在整部影片的高潮处,为了凸显萨利姆和贾马尔两人巨大的性格差异,用平行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安排贾马尔赢得两千万最高奖项的同时,萨利姆却被活活打死在装满钞票的浴缸中,用极富冲击力的画面和视听效果隐喻了兄弟的不同命运,贾马尔为情而活,萨利姆则为钱而死,大悲大喜的落差给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编剧的冷静与犀利隐藏在影片情节的波涛暗涌之下。由此可知,小说改编成电影并不是机械地截取原作文字,再通过导演之手将其转换成一帧帧镜头画面而已,编剧不但要读透原作,还要对作品中所描述的社会状况进行了解,进而才能在剧本中融入属于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接下来再从原作中筛选适当的人物、情节和细节,并进一步整合,这样才可能成就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正是由于编剧对小说原作答与问的成功解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才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如今,文学与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的结合体,他们之间是不能被分割的,只有文学和电影在新的艺术形态中通力合作、相互影响,才能在宣传文学作品的同时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影视作品。参考文献:章颜.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D.苏州大学.2013刘澎珊.从小说到影视剧:双重文本的对话D.广西民族大学.2012作者简介朱笑颜,女,硕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