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质如兰和田玉人郭兰香其人其事(上).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22298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玉质如兰和田玉人郭兰香其人其事(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美玉质如兰和田玉人郭兰香其人其事(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玉质如兰和田玉人郭兰香其人其事(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玉质如兰和田玉人郭兰香其人其事(上).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玉质如兰和田玉人郭兰香其人其事(上)引子 2006年11月的北京,秋高气爽,中国第五届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的颁奖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被称为新疆玉石界传奇人物的郭兰香准时来到了会场,年届甲子的她身着一袭紫色裙装,端庄秀丽,落落大方。当她从中国珠宝协会孙文盛会长手中接过奖杯和奖状时,面对数百位玉石界的前辈和同仁,她声音哽咽,眼里满含着泪水,这泪水中包含着她的艰辛,她的幸福,她的喜悦“我是新疆和田人,我应该为新疆和田玉做一点事。获天工奖是我十几年的梦,今天终于梦想成真了。”在新疆,有很多做玉石生意的老板,郭兰香的名字众人知晓。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在中国玉石行业响当当的人物,涉足此行只有10多年时间。了

2、解郭兰香的人常说,买和田玉,郭兰香那里有好东西。郭兰香以自立、自信、自强作为她的人生追求,她创办的乌鲁木齐市锦兰经贸有限公司,以经营上品和田玉仔料及名家雕刻品而著称。公司在同类行业一直保持领先地位,生产的玉石、玉器等珠宝首饰已达几千种,产品销往全国乃至中亚的各大中小城市。她现在是新疆乃至全国和田玉界赫赫有名的女企业家。郭兰香经历过很多苦难,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布满她人生的每一条轨迹,但她终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玉缘1947年,郭兰香出生在甘肃兰州。童年家门的不幸,使她很早就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1967年,郭兰香被单位派到于田普鲁村的医务所工作,勤奋好学使她的医学专业知识有了很大提高。在

3、这里,郭兰香不仅给那里的百姓看病,还和当地的维吾尔族农民一起享受丰收的果实,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情。20世纪60年代末,郭兰香被派到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的昆仑山上为维吾尔族采玉工做医护工作。昆仑山采玉路难行昆仑山,是和传说中的神仙有联系的高山。郭兰香和采玉工要上的山就是昆仑山,而昆仑山北坡绵延1500公里的山体中藏有和田玉。和田玉因盛产于新疆南部的和田而得名。和田古代被称为“于阒”,藏语意为“产玉石的地方”。在唐朝,吐蕃人占有过此地。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阒,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按古图书。名河所处山日昆仑。”古代所称之昆仑,就是指今天于田河上源之山。于田县境内的五个矿

4、点分布于昆仑山支脉喀拉喀什塔格(汉语意为玉石山)。这里地势险要,空气稀薄,气候变化异常,每年5月至9月为采矿工作业季节。采矿人在4月以后进山,要经受气候的无常和生死考验。特别是在阿拉玛斯矿区,不仅要翻越高海拔的达坂,而且要在没有路的山上抓着铁索向上爬行。因为所有的矿点,只有阿拉玛斯和海尼拉克两个矿点产白玉。郭兰香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首次上昆仑山。这次上昆仑山,她和玉结缘。昆仑山地处内陆,在新疆、青海、西藏境内。早晚温差大,终年干燥少雨,海拔40006000米,冰河不发达,仅少数高峰上终年积雪不化。全区四季云层稀薄,阳光普照,景色美丽。郭兰香和玉矿工一行12人上路,她是唯一的女性。队伍中还有一位巴

5、区下放的干部包书记,40多岁,懂玉且识玉。郭兰香和他成了好朋友。采玉上山的路艰难险峻,翻越海拔4500米的达坂,只能骑毛驴前行,郭兰香紧紧贴在驴背上,距细小晃动的驴蹄子半尺处就是令人目眩的万丈深渊。所有的毛驴都在争抢山上唯一的一条小路,路上的石子被来往行走的驴蹄磨得闪闪发光。有的毛驴在抢道中蹄子打滑,一不小心就坠下了山崖。最后一天的路连驴子也上不去,只有靠人的双脚。先要过一条没膝的洪水,队长阿迪里带着大家一点点趟过翻腾咆哮的洪水。接着要攀登一处30余米的绳索,郭兰香双手紧握绳索,两腿不停发抖,浑身的肌肉和神经一点不敢懈怠。这就是玉石之路,采出的玉石从这里背出昆仑山。在琢玉人之前的采玉人在为无生

6、命的玉石消耗着生命,在连氧气都吸不够的昆仑山采玉,图的就是玉石那种难以言喻的美和诱惑。采玉人一边要开矿,一边还要找矿,这全凭运气。4月春寒料峭,带着生活给养和开矿的工具上山就得一个星期,再适应几天这里的气候,半个月就过去了。矿工们说,都知道和田玉好,可谁知道玉石都是拿命换来的!有时连续追了几天,脉矿突然断了,所有的工作还要从头再来。郭兰香跟随玉矿工人上山的主要任务是采雪莲。在昆仑山上,她和矿工们居住在依山而建的简陋住所,为矿工们调剂伙食,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生活单调却很快乐。在包书记的指引下,她了解了采玉的垒过程。昆仑山顶上终年积雪。亘古不化的玉矿是在玉石专家进行缜密的地质分析、观察、研究、辨

7、析后,并按成矿的玉带划定的。和田玉分山料和仔料,仔料是白玉中的上品。3000多年前。一支几十峰骆驼的驼队在不经意中敲开了悠长的“玉石之路”,驼队带着美玉,也带着神秘古老的玉石文化形成了贯穿东西的“玉石之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采玉的方法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下河“捞玉”,第二阶段是下河“踏玉”,第三阶段是“攻山采玉”。河中玉石俗称仔料。古代和田采玉以在河水中拣玉捞玉为主。水中捞玉、踏玉成为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一道独特景观。采玉是有季节性的,夏季雪水融化,将深山峻岭中的玉石碎块冲入河中,在低山及山前地带水流减缓,玉石被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秋末洪水退去,河水清澈,玉石显露,这时正是下

8、河捞玉的好季节。而春季冰雪融化,也是拣玉的最佳时节。捞玉并不难,只要看到河中玉石弯腰即可捞到。难的是河中踏玉。夏季水流泥沙俱下,看不到玉石,只有凭脚下的感觉。和田地区的维吾尔族人就有这样的本领,他们在河中踏行,脚能分辨出哪块是玉,哪块是石头。山中玉石俗称山料。古代称开采山料为“攻玉”。山料分布在海拔35005000米的昆仑雪山之中,山道险阻,高寒缺氧,驴能去的地方就用驴驮玉石,驴到不了的地方就用人扛玉石。太平御览记载:“取玉最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即使如此,上山采玉探宝者依然纷至沓来。山料是从玉矿中开采出来的,玉矿工们称之为开矿。开矿的第一声炮响最振奋人心

9、。几声炮晌后,采玉人从藏身处爬出来,扒开石渣清理出玉石。探矿就要懂矿,要知道玉石的形成过程,知道什么样的岩石里有玉石,并要熟知爆破技术。取玉时要用膨胀剂,采取无声爆破。阿迪里他们炸开一处岩石,将碎石清理干净,看到下面露出的青玉,阿迫里说,这些玉石还不太成熟,品质不好,要沿着这个玉脉继续往下找。清完了渣,工人们戴上口罩,抱起风枪,在指定位置钻起炮眼,扬起的阵阵岩末在矿坑里弥漫,白色石灰纷纷落在矿工们的身上。采玉难,一是工作环境艰苦,二是难在找到好的矿脉不易。矿工们在炸开的石头里拣出较完整、品质较好的玉石放进袋子里,背回 营地。包书记带着郭兰香来到玉矿现场,一个维吾尔族小伙子正在将大小不一的山料切

10、割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小块。包书记告诉她:玉不琢,不成器。这些不起眼的石头,经过雕琢加工后,就是一件宝物。因为和田自古以玉名世,汉文典籍中也叫“玉国”,西域部族首领给中央王朝的贡物中少不得和田玉。中国自古就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皇室之珍,连城之璧,都离不开玉。它还被蒙上各种神秘色彩:佩玉以求辟邪除凶,食玉以求长生不老,服玉衣以求尸体不朽。人们以玉为美,以玉为荣,以玉为贵,玉成为中国人生活习俗的一部分。正如礼记中所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郭兰香听了包书记的一番话,连连说:“包书记,你对玉还真有研究,在玉矿遇到你,真是我的荣幸,这也许就是缘分,是玉缘吧,听你说玉、评玉是一种享受!”包书记点点头

11、说:“过好今天,是哲人的忠告,也是智慧的选择,不要感叹自己的命运是怎样得不幸。你看玉矿工人那样艰辛,他们每天不还是快乐地工作吗?你的勇气就是你的成功,把你所有的懦弱都埋在这废矿中,陶然于生命的恢弘与超然中,你会干出一番大事的。”“这是我在玉矿的最大收获。”多年以后,郭兰香还清晰地记得包书记的这段话,“那时,山料每公斤只卖34元,仔料每公斤50100元,原产地价格很低。20世纪80年代,1公斤好仔料200多元;1999年民间贸易大开,仔料1公斤涨到2000元,山料1公斤800元;2003年非典以后,和田玉价格突然有个突破性增长。1980年到2000年间,价格上涨了1000倍。2007年扬州一场拍

12、卖会上,一块12公斤的白玉山料卖出600多万元,平均每公斤5万元。玉石的价格已经今非昔比。”在玉矿呆了两个月后,包书记、郭兰香以及玉矿工人们带着自己的收获下山了。郭兰香在矿工的帮助下采了一面袋雪莲(晒晾制干)交给了劳改农场医务室。古人以玉自喻、以玉喻人,玉是人们的心灵之友、文化之友。和田玉,光焰内蕴,质地坚硬,而性格温润,就像中国的艺术、文化和人际伦理,内省、亲和、吉祥、有原则操守。自这次上山,郭兰香开始钟爱玉石。她深知藏玉地区自然条件的艰苦,采玉人生活条件的困难,玉石矿的稀少以及开采之不易。耳濡目染,她不仅懂得了玉的珍贵,更与玉石结下了不解之缘。救人一命的阑尾手术郭兰香从昆仑山采雪莲下来,就

13、在一个叫普洛的村里住了下来。而刚到这里没多久,她就做了平生第一次外科手术,那一年她21岁。当时畜牧队队长帕萨克?依明得了急性阑尾炎,队上手术条件有限必须送往县医院。可是到县上要几天的路程,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本地做手术。病人情况危急,郭兰香容不得多想。她把被单子撕开,在外面抖了抖挂在简陋的手术室屋顶挡灰。两张桌子拼成的手术台,两把剪刀,一把手术刀,十几把止血钳她冷静沉着地找到了阑尾病灶,并迅速切除、止血、结扎,最后进行缝合时,发现羊肠线没有了,她又拿起缝衣线进行消毒后,把最后的伤口缝合好。回忆那次手术经历,郭兰香至今心有余悸:手术三天后病人才醒过来,郭兰香感觉那三天像过了三年。因为这次手术的成功,

14、郭兰香在老乡中间赢得了赞誉,大家由衷敬佩这个勇敢、果敢、沉稳又充满爱心的汉族姑娘。她没有想到的是,30年后,这里的老乡是如何报答她的。九死一生结玉缘1971年,郭兰香和丈夫周荣强在洛普县一间10平方米简陋的土坯房里举行了婚礼。屋里只有一张旧床、一个煤炉,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家当。婚后,郭兰香在洛普县医院当护士,随后她的大儿子周耀华、小儿子虎子先后出生,尽管经济拮据,生活窘迫,但郭兰香勤俭持家,他们的生活温馨和睦,一家人快乐融融。1987年,不惑之年的郭兰香病倒了。经过检查,她被确诊患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医生说最多只能活半年。在洛普县医院,郭兰香虽然配合着治疗,但她的身体状况却不容乐观,心悸、心

15、慌、肾脏也出现了问题,关节红肿,行走也日渐困难。“我不能死,我还有梦没有实现!”郭兰香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把家里最值钱的粮票分别扎好,准备去兰州治疗。随后,郭兰香又把从玉矿上捡来的一块羊脂玉仔料用手绢包好,随身带着。天地有情,人禀玉地而生,感应生情,玉石有情。郭兰香一直认为玉是有灵性的,是情感的爱物,所以,视此石为爱侣而伴其之身。得知郭兰香要去兰州看病,维吾尔族老乡白希汉拿来了一块巴掌大的白玉仔料。白希汉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看病的时候,把这个石头给医生,他喜欢得很嘛,好好地给你看病。”郭兰香满心感激。1987年12月25日,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给新疆洛普县发出了郭兰香病危通知书,郭兰香被护送回了

16、家。生命的迹象逐渐在减退,但在她的意识里,活下去的信念依然支撑着自己。昏迷了7天7夜,郭兰香终于睁开了眼睛,“生命太短暂,太珍贵了,活着就要做最有意义的事情,足以使人不虚此生,死而无憾。”郭兰香对生命大彻大悟了。她的枕头下面还放着那块羊脂玉仔料,“我也有通灵宝玉,是玉的灵性、玉的精华之气,让我与死神搏了一场;我赢了,遂与玉结缘。”面对生命的悲伤、面对接踵而来的痛苦和不幸,郭兰香不仅坦然承受,而且表现得清醒而冷静,从容而坚定。她顽强地同病魔抗争着,翻阅大量医学书籍,走访民间中医和西医,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她在家里边吸氧气边锻炼身体,积极调整心态。她还尝试自己用五谷杂粮配药方,坚持数月,这个偏方在她身上产生了奇效。奇迹发生了,郭兰香全身的浮肿开始消退,在医院的体检结果恢复正常,四肢关节的炎症也渐渐消失。6年漫长的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