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链计算方法k学习资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29922192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尺寸链计算方法k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尺寸链计算方法k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尺寸链计算方法k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尺寸链计算方法k学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尺寸链计算方法k学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尺寸链计算方法k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尺寸链计算方法k学习资料(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尺寸链就是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 由相互联系且按一定顺序连接的封闭尺寸组合 专题二 工艺尺寸链 一 尺寸链的定义 组成 A2 1 加工面 2 定位面 3 设计基准 1 在加工中形成的尺寸链 工艺尺寸链 图示工件如先以A面定位加工C面 得尺寸A1然后再以A面定位用调整法加工台阶面B 得尺寸A2 要求保证B面与C面间尺寸A0 A1 A2和A0这三个尺寸构成了一个封闭尺寸组 就成了一个尺寸链 2006 3 4 2 特征 1 封闭性2 关联性 4 增 减环判别方法 在尺寸链图中用首尾相接的单向箭头顺序表示各尺寸环 其中与封闭环箭头方向相反者为增环 与封闭环箭头方向相同者为减环 举例 1 工艺尺寸链

2、 全部组成环为同一零件工艺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2 装配尺寸链 全部组成环为不同零件设计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3 零件尺寸链 全部组成环为同一零件设计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4 设计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与零件尺寸链 统称为设计尺寸链 二 尺寸链的分类 1 长度尺寸链 全部环为长度的尺寸链2 角度尺寸链 全部环为角度的尺寸链3 直线尺寸链 全部组成环平行于封闭环的尺寸链 4 平面尺寸链 全部组成环位于一个或几个平行平面内 但某些组成环不平行于封闭环的尺寸链 5 空间尺寸链 组成环位于几个不平行平面内的尺寸链 2006 3 9 三 尺寸链的建立 尺寸链方程 确定尺寸链中封闭环 因变量 和组成环 自变量 的函

3、数关系式 其一般形式为 2006 3 11 工艺尺寸链示例 工件A C面已加工好 现以A面定位用调整法加工B面 要求保证B C面距离A0 2006 3 12 图示尺寸链中 尺寸A0是加工过程间接保证的 因而是尺寸链的封闭环 尺寸A1和A2是在加工中直接获得的 因而是尺寸链的组成环 其中 A1为增环 A2为减环 2006 3 13 尺寸链方程为 1 极值法 1 极值法各环基本尺寸之间的关系封闭环的基本尺寸A0等于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即 2 各环极限尺寸之间的关系封闭环的最大极限尺寸A0max等于增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和减去减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和 即 四 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

4、封闭环的最小极限尺寸A0min等于增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和减去减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和 即 3 各环上 下偏差之间的关系封闭环的上偏差ES A0 等于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 即 封闭环的下偏差EI A0 等于增环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 即 4 各环公差之间的关系封闭环的公差T A0 等于各组成环的公差T Ai 之和 即 极值法解算尺寸链的特点是 简便 可靠 但当封闭环公差较小 组成环数目较多时 分摊到各组成环的公差可能过小 从而造成加工困难 制造成本增加 在此情况小 常采用概率法进行尺寸链的计算 2 概率法特点 以概率论理论为基础 计算科学 复杂 经济效果好 用于环数较多的大

5、批大量生产中 2 各环平均尺寸之间的关系 1 各环公差之间的关系 3 各环平均偏差之间的关系 当计算出各环的公差 平均尺寸 平均偏差之后 应按将该环的公差对平均尺寸按双向对称分布 即写成 然后将之改写成上下偏差的形式 即 假定各环尺寸按正态分布 且其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重合 1 正计算 已知各组成环 求封闭环 正计算主要用于验算所设计的产品能否满足性能要求及零件加工后能否满足零件的技术要求 2 反计算 已知封闭环 求各组成环 反计算主要用于产品设计 加工和装配工艺计算等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 反计算的解不是唯一的 如何将封闭环的公差正确地分配给各组成环 这里有一个优化的问题 3 中间计算

6、已知封闭环和部分组成环的基本尺寸及公差 求其余的一个或几个组成环基本尺寸及公差 或偏差 中间计算可用于设计计算与工艺计算 也可用于验算 3 尺寸链计算的几种情况 1 等公差原则按等公差值分配的方法来分配封闭环的公差时 各组成环的公差值取相同的平均公差值Tav 即极值法Tav T0 n 1 4 确定组成环公差大小的误差分配方法 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 但没有考虑到各组成环加工的难易 尺寸的大小 显然是不够合理的 概率法 2 按等精度原则按等公差级分配的方法来分配封闭环的公差时 各组成环的公差取相同的公差等级 公差值的大小根据基本尺寸的大小 由标准公差数值表中查得 3 按实际可行性分配原则按具体情况

7、来分配封闭环的公差时 第一步先按等公差值或等公差级的分配原则求出各组成环所能分配到的公差 第二步再从加工的难易程度和设计要求等具体情况调整各组成环的公差 1 按 入体 原则标注公差带的分布按 入体 原则标注时 对于被包容面尺寸可标注成上偏差为零 下偏差为负的形式 即 T 对于包容面的尺寸可标注成下偏差为零 上偏差为正的形式 即 T 2 按双向对称分布标注对于诸如孔系中心距 相对中心的两平面之间的距离等尺寸 一般按对称分布标注 即可标注成上 下偏差绝对值相等 符号相反形式 即 T 2 当组成环是标准件时 其公差大小和分布位置按相应标准确定 当组成环是公共环时 其公差大小和分布位置应根据对其有严格

8、要求的那个尺寸链来确定 5 工序尺寸的标注 工艺基准 工序 定位 测量等 与设计基准不重合 工序基准就无法直接取用零件图上的设计尺寸 因此必须进行尺寸换算来确定其工序尺寸 1 基准不重合时的尺寸换算 五 工艺过程尺寸链的分析与解算 1 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的尺寸换算 2 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的尺寸换算 若实测A2 40 30 按上述要求判为废品 但此时如A1 50 则实际A0 9 7 仍合格 即 假废品 当实测尺寸与计算尺寸的差值小于尺寸链其它组成环公差之和时 可能为假废品 采用专用检具可减小假废品出现的可能性 图4 30所示零件 尺寸A0不好测量 改测尺寸A2 试确定A2的大小和公差

9、 由新建立的尺寸链可解出 例4 2 假废品问题 只要测量尺寸的超差量小于或等于其余组成环尺寸公差之和 就有可能出现假废品 为此应对该零件各有关尺寸进行复检和验算 以免将实际合格的零件报废而导致浪费 假废品的出现 给生产质量管理带来诸多麻烦 因此 不到非不得已 不要使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 假废品的出现 2006 3 26 2 工序基准是尚待加工的设计基准 1 拉内孔至 2 插键槽 保证尺寸x 试确定尺寸x的大小及公差 3 热处理 建立尺寸链如图b所示 H是间接保证的尺寸 因而是封闭环 计算该尺寸链 可得到 4 磨内孔至 同时保证尺寸 a b 图4 31键槽加工尺寸链 解 2006 3 27

10、讨论 在前例中 认为镗孔与磨孔同轴 实际上存在偏心 若两孔同轴度允差为 0 05 即两孔轴心偏心为e 0 025 将偏心e作为组成环加入尺寸链 图4 32b a b 图4 32键槽加工尺寸链 重新进行计算 可得到 2006 3 28 图4 33所示偏心零件 表面A要求渗碳处理 渗碳层深度规定为0 5 0 8mm 与此有关的加工过程如下 3 表面淬火 渗碳 镀层的工艺尺寸计算 例4 4 解 图4 33渗碳层深度尺寸换算 1 精车A面 保证直径 3 精磨A面保证直径尺寸 同时保证规定的渗碳层深度 2 渗碳处理 控制渗碳层深度H1 试确定H1的数值 建立尺寸链 如图b 在该尺寸链中 H0是最终的渗碳

11、层深度 是间接保证的 因而是封闭环 计算该尺寸链 可得到 例4 5如图所示轴套 其加工工序如图所示 试校验工序尺寸标注是否合理 4 多尺寸保证时的尺寸换算 解 1 分析从零件图上看 设计尺寸有10 0 3mm 15 0 2mm以及50 0 34 根据工艺过程分析是否全部达到图纸要求 其中10 0 3 50 0 34直接保证 15 0 2间接保证 为封闭环 必须校核 2 查找组成环 建立尺寸链 3 计算尺寸及偏差求得A0 15 0 4 0 5 超差 4 解决办法 改变工艺过程 如将钻孔改在工序40之后 提高加工精度 缩小组成环公差 5 重新标注尺寸 校核计算现将尺寸改为 10 4 0 1 14

12、6 0 1 10 0 1可求得 A0 15 0 2符合图纸要求 5 校核工序间余量 例4 6一轴其轴向工艺过程如图所示 现要校核工序30精车B面的余量 粗车端面A B 直接得到A1 28 0 52A2 35 0 34 调头 粗 精车C面 直接得到尺寸A3 26 0 28 调头 精车A B 直接得到A4 25 0 14A5 35 0 17 解 根据工艺过程作轴向尺寸形成过程及余量分布图 寻找封闭环 建立尺寸链求解 Z为封闭环 求得 Zmin 0 38 0 合适 工序尺寸图表法 2006 3 33 当零件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加工尺寸较多 且工序 测量 基准需多次转换时 尺寸链建立和计算比较困难 采用图

13、表法 追踪法 可较好解决这个问题 4 靠火花磨削 面 控制余量Z7 0 1 0 02 同时保证设计尺寸6 0 1试确定各工序尺寸及公差 1 以 面定位 粗车 面 保证 面距离尺寸A1 粗车 面 保证 面距离尺寸A2 2 以 面定位 精车 面 保证 面距离尺寸A3 粗车 面 保证 面距离尺寸A4 3 以 面定位 精车 面 保证 面距离尺寸A5 同时保证设计尺寸31 69 0 31 精车 面 保证设计尺寸A6 27 07 0 07 2006 3 34 1 画尺寸联系图 1 画零件简图 加工面编号 向下引线 2 按加工顺序和规定符号自上而下标出工序尺寸和余量 用带圆点的箭线表示工序尺寸 箭头指向加工

14、面 圆点表示测量基准 余量按入体原则标注 3 在最下方画出间接保证的设计尺寸 两边均为圆点 4 工序尺寸为设计尺寸时 用方框框出 以示区别 注 靠火花磨削余量视为工序尺寸 也用用带圆点的箭线表示 图4 35尺寸联系图 解 2006 3 35 2 用追踪法查找工艺尺寸链 结果尺寸 间接保证的设计尺寸 和余量是尺寸链的封闭环 沿封闭环两端同步向上追踪 遇箭头拐弯 逆箭头方向横向追踪 遇圆点向上折 继续向上追踪 直至两追踪线交于一点 追踪路径所经工序尺寸为尺寸链的组成环 2006 3 36 3 初拟工序尺寸公差 中间工序尺寸公差按经济加工精度或生产实际情况给出 0 5 0 3 0 1 0 3 0 0

15、7 0 02 0 1 0 31 0 1 2006 3 37 4 校核结果尺寸公差 修正初拟工序尺寸公差校核结果尺寸链 若超差 减小组成环公差 首先压缩公共环公差 0 23 0 08 2006 3 38 0 55 0 83 1 0 30 3 0 480 85 1 83 0 18 5 计算余量公差和平均余量根据余量尺寸链计算 0 02 0 08 0 1 2006 3 39 25 59 3426 7 6 1 6 18 6 计算中间工序平均尺寸在各尺寸链中 首先找出只有一个未知数的尺寸链 解出此未知数 继续下去 解出全部未知工序尺寸 2006 3 40 追踪法建尺寸链分析 对于工件形状复杂 工艺过程很

16、长 工艺基准多次转换 工艺尺寸链环数多时 就不容易迅速 简便地列出相应的工艺尺寸链来进行工序尺寸的换算 而且还容易出差错 采用追踪法 就能够更直观 更简便地去解工艺尺寸链的问题 而且也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工艺设计 1 追踪图的绘制 2 符号说明 工序尺寸 3 举例 为封闭环A0 C A B A3 A4 Z4 Z2 A2 A1 Z1 A5 Z3 Z5 A03 36 25 0 25 工序2以D面定位 精车A面 得A3 粗车C面 得A4 D 工序1以A面定位 粗车D面 得A1 车B面 保证A2 工序3以D面定位 磨A面 保证工序尺寸A5 同时保证设计尺寸 4 尺寸链建立方法 以A03为封闭环得到的工艺尺寸链 工序尺寸计算机求解方法 2006 3 47 123456789 141312241213221214 1 1 1 11 1100 0001 1 1100 1 尺寸联系矩阵 T矩阵 对应尺寸联系图 在计算机中可用矩阵形式表达 矩阵的每一行对应联系图的一个尺寸第1列表示自上而下尺寸线序号 第2 3列表示尺寸线左 右端点所在尺寸界限序号 第4列表示工序尺寸箭头方向 1表示箭头向左 1表示向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