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亲和教育的力量.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20678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亲和教育的力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谈亲和教育的力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亲和教育的力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亲和教育的力量.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亲和教育的力量摘要:学生能否健康发展,教师的教育态度起决定作用,采取亲和教育不能立竿见影,我们必须有耐性,细心观察,全面地了解学生。这样,亲和教育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巨大的教育功效。 关键词:亲和;教育;力量亲和教育,主要是指在教育中为青少年营造一种精神和物质相互协调的良好成长环境,使青少年充分体会到这个环境带来的爱、信任、温暖和关怀,从而为其全面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亲”主要是指亲情,体现为爱、关心、温暖、支持等;“和”主要是指协调、和谐,体现在适度、合理上。“亲”与“和”的统一形成青少年成长的良好人际环境。本着“为了每一个人发展”的教育新理念,我们不能忽视亲和教育的力量,它往往比

2、暴风骤雨式的批评更有效果。有人对两位教师进行了观察:老师A 对学生比较严厉,动不动就训斥学生,常听她埋怨学生不听话。老师B对学生比较亲和,课间常看到她与学生玩闹的身影,并常听她说这些孩子蛮可爱的。可以窥见,老师A是好强的,对学生“恨铁不成钢”,希望她的学生也和她一样强。老师B好像对学生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要求。A老师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循规蹈矩,似乎令人放心。B老师的教育方式,看上去有点放任,使得一些家长忧心忡忡,怕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一学期过去一半了,学区举行调研测试,结果呢?B老师班上学生的测试成绩明显好于A老师的班。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反差这么大?不少家长,就连有些老师也表示不解。观察者

3、分别到这两个班旁敲侧击进行了调查了解,情况是这样的:A老师班上的学生,除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见到老师不大惧怕外,其余的中等生,尤其是所谓“差生”见到老师,就像老鼠看到猫那样恐惧,不敢乱说乱动。学生“不敢乱说乱动”,应该对老师的话绝对服从。可是“不敢乱说乱动”的背后是什么呢?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请教,使得背负的困难越来越多,成绩搞得一差再差,久而久之失去了上进的信心。白天在学校答应老师认真完成作业,可到晚上摸到作业就头疼,没有兴趣,不如玩耍、看电视、睡懒觉那样舒心。学生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不敢让老师知道,自己又无力化解,以至产生种种不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又会表现为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这就

4、更容易遭到A老师的训斥,以至师生之间恶性循环。 B老师班上的学生,普遍对老师有亲和感,心里有什么想法,学习或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敢于向老师倾吐。向B老师作了探询,B老师说:“在和学生打闹的亲和接触中,我能容易地发现学生所思所想,也更能有意无意、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传递解决某些问题的思想、方法,比一味机械的说教、训诫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这两位老师对待学生的两种教育态度产生了两种教育效果,如一位教育名家说过的: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对学生亲和点儿,学生对教师、对周围事物,包括对学习、对行为规范,就会产生亲和感。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多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我的心情会怎

5、么样?我希望老师怎样对待我?当我在学习或者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最希望得到什么?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经常这样思考,这样去做,我想师生的关系会融洽很多。亲和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们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个性、智商和情感,甚至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虽然“一个也不能少”,但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嗜返厝鲜兜讲煌?学生之间的差异和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亲和教育中,老师需要一点一滴、持之以恒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信念灌注到学生的心灵里,把人类的责任和精神通过感情交流植入学生的心灵中,这样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师生情感亲和了,相互间的心理行为就会配合默契,教育目标达成率高。这就是亲和教育的力量。反之,

6、如果教师把学生高压怕了,学生对教师、对周围事物,包括对学习、对行为规范,就会产生恐惧、敌对、逆反、厌烦等不良心理,教师高压的“良苦用心”也就因此适得其反,付之东流。亲和教育还可提升师生幸福感。 近年来,一些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同时也暴露了教育发展的一些问题。一些学校把学校硬件建设作为全部工作,注重学校的教育职能,忽视其“生活本色”,对教师的成就感和学生的幸福感重视不够。有调查显示,部分学生上学时会感到“惴惴不安”,少数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部分老师感觉工作单调、压力大。种种迹象表明,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需要进一步引起高度重视。“亲和教育”恰恰是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让老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提高教育的幸福指数。”提高教育的亲和力,首先需要慢慢积淀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再就是需要加强对教学的研究,提高课堂生活品质,使学生如沐春风。最后一点,教育的亲和力,归根到底是教育者的亲和力。教师需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热情去感染、吸引和激励学生。因此,学生能否健康发展,教师的教育态度起决定作用,采取亲和教育不能立竿见影,我们必须有耐性,细心观察,全面地了解学生。这样,亲和教育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巨大的教育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