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开放减少误读.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20152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大开放减少误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加大开放减少误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大开放减少误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大开放减少误读.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大开放,减少误读不久前,美国运动画刊刊出一篇The Creation ofYao Ming(创造姚明)的文章,说姚明从一开始就是由中国政府创造出来展示中国人伟大的产物。这篇文章又被最近一期时代周刊转载成了封面文章,使之愈发像是煞有介事。作者的理由很简单,姚明父亲姚志源与其母方凤娣都曾是中国篮坛叱咤一时的名将,两人本互不相识,但在组织安排下,由球队领导出面“劝说”,两人最终结婚,目的是为了制造中国的篮球巨星。这是一场中国式的“基因阴谋”。这项行动被命名为“姚明行动”(Operation YaoMine)。文章使不少中国读者愤怒,有评论说,为什么美国人一提到中国,就想到要妖魔化呢?其实作者从主观

2、上大概并不是想要妖魔化中国,这更可能是一次文化误读。“姚明行动”仅是该文的一小部分。而就整个文章来看,作者是想着力描述姚明的成长史,特别是,展示两种文化和体制下运动员的不同成才路径。作者写道,姚明到美国打球后,其母还跟过来,细致入微地照料这个完全应该独立起来的“巨人宝贝”,而这在美国文化中是不可想像的。不管怎样,事实是,如今,载人飞船可以瞬间飞越地球,互联网连通五洲四海,世界已成名副其实的村落,但村民之间的误读,却并不一定减少,有时还有增大的可能。再比如,今年10月底,新华网曾报道英国卫报承认“太石村事件”报道失实。该报新任上海记者采用了“意识流写法”,后来发表的稿件又经过大幅度删减,截稿前记

3、者和编辑也没有交换意见。这个报道“损害了本报对华报道的可信度和诚实度”。卫报是以“客观真实报道”闻名、有着严格的新闻职业规范约束的西方媒体,出现这种事情是使人遗憾的。这样的事例说明,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在加快,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在上升,但是,中西方要真正客观地认识对方,还需要大量的艰苦努力。就中国而言,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的“自主性”,在中西文化对话中采取主动的姿态,用外国人能读懂的方式,介绍好中国。最近,中国文化节在美国的举行便是这样的一个重要努力,它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中国文化活动。惟一不幸的是,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小小的惊慌,比如,文化节施放的焰火,被一些美国居民认为是恐怖主义袭击。这本身亦

4、说明了互相读懂的必要性。如何让世界接受“这一个”中国?这其实是一个恒久命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逐渐恢复了它在世界上的重要影响,但毛泽东却忧虑着中国或会被开除球籍。到了80年代,人们又一次担心中国不能赶上世界脚步,球籍问题又一次提出。20多年过去了,情况似乎大变。如今,环球各地,都可见中国人安家落户。中国人在纽约大街上,用西班牙语,打手提电话与南美人谈生意,再到澳大利亚,教白种人打高尔夫球,在马耳他设工厂,把服装卖遍欧洲,而此时杨利伟和他的同事们正从太空中俯瞰这一切。球籍问题似乎消除了。但真是这样吗?当中国女子在马来西亚接二连三受污辱时,外人心中的中国又是怎样呢?实际上,我们球籍上的一些特征

5、,比如姓名、出生、背景等等,是不能抹去的,同时背负着的,还有着这个国家日渐稀少下去的石油和煤炭、仍在增长的巨大人口以及拉大着的贫富和地域差距。这一切,是否真的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行我素不再是时髦。中国无疑还需要更加的开放,更加的透明度,比如在禽流感、艾滋病、水污染等问题上及时向国际社会通报,让友好的外国记者在中国的采访更加方便;同时,也需要警惕少数人的心态重新封闭起来的可能。如本刊不久前在一篇关于愤青的文章中谈到,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些新人类中间,出现了义和团似的盲目排外情结。时间渐近年底,中国也与世界更加贴近。胡锦涛主席出访朝鲜和越南后,又访问英国、德国、西班牙和韩国

6、,出席APEC峰会,温家宝总理访问法国、斯洛伐克、捷克、葡萄牙、马来西亚并出席多边会议。通过这些活动,中国领导人向外界表露了坦诚。而比外交更有潜移默化功用的或许还是文化。今年11月至明年4月,英国皇家艺术院举办以中国三位皇帝为主题的展览,除展示我们熟悉的康熙、雍正、乾隆的文治武功外,还揭示了我们不太知道的另一些事情,比如,以前,我们认为,中国的许多文物如今只能在大英博物馆才能见到,我们却不知道,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制造的一些稀罕钟表,现在只能在中国才能找到原物康乾盛世时,中国就以开放的姿态,进口过大量西方物品。而我们大力希望让外国人理解的和谐世界概念,在这个展览中,却被不经意地描述得很形象:中国人本性喜画山水鸟虫,那是效法自然,这里面也多有象征和双关意义,如中国人画“鹤”,即是为了表示“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