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揭露性题材的电视调查性报道策略.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16614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揭露性题材的电视调查性报道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非揭露性题材的电视调查性报道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揭露性题材的电视调查性报道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揭露性题材的电视调查性报道策略.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揭露性题材的电视调查性报道策略调查性报道起源于西方,由于中西方在国情等方面的差异,调查性报道引入中国后逐渐实现了其在中国的“软着陆”。用西方的标准观照调查性报道,尤其是中国的调查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的题材和采访活动空间将受到很大局限。中国式的调查性报道可以理解为是由媒体相对独立完成、以记者调查为主要方式、揭示不为人知的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形式。它在表现非揭露性题材,即中性和正面题材方面同样可以发挥作用。本文以央视新闻调查为例,对如何做好非揭露性题材的调查性报道节目进行探讨。新闻调查的非揭露性选题新闻调查从1996年5月17日创立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风雨历程。如今,新闻调查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史上

2、具有标志性的一页,“走向调查”便是这一页的历史标签。这个长达45分钟的新闻栏目成功运作,标志着我国电视调查性新闻报道进入成熟发展时期。右表是自2009年2月21日至2009年11月7日期间新闻调查栏目的选题统计,从中可以看到近年来新闻调查节目的选题范围和特点。从右表可以看出,在近一年中的30期节目里,属于传统西方式的“揭黑幕”题材的调查性报道只有9篇,其余的21篇所选的题材都是中性的以及正面的选题,这就意味着非揭露性题材的调查性报道已经成为新闻调查的主要选题内容。如何做好非揭露性选题的调查性报道如何才能把握非揭露性、甚至主题性报道的特点,做好非揭露性的选题呢?以新闻调查为例,应当做到如下三点:

3、1.选好切入点,叙述方式上讲求故事化、悬疑性非揭露性题材报道较之揭露性题材,缺少了一种先天的“看点”,就是“探秘”,因此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同时在叙述中创造故事性和悬疑性,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对整个节目来说非常重要。美国60分钟的制片人休伊特说过:“如果我们能使主题多样化,并采用个人新闻不是处理事件,而是讲述故事;如果我们能像好莱坞包装小说那样包装事实,我担保我们能把收视率翻一倍。”例如鉴真千年之缘,这期节目围绕的主题是千余年来的中日文化交流和中日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主题,选题的背景是时政的要求。如何将这样一期主题性的题材做得富有故事性和趣味性?节目巧妙地选择了一个切入点,那就是回顾了

4、一个日本建筑唐招提寺修建1000多年来的历史。由于这个建筑的创建者是中国高僧鉴真,而这座寺庙1000余年来的发展历程又恰恰体现了中日文化传承、碰撞的点点滴滴。因此,节目便成功地把一个庞大的主题具体化为一座寺庙的故事,让观众能够在故事中体味主题,得到真实的启发。2.发挥调查性报道的特质,充分挖掘事件的深度深度报道的“深”就深在以事实的讲述和事实中疑问的解开为核心。记者采访过程中撷取的新闻事实越多,就越能为论点提供有效的话语支持,就会更有深度。调查手段的运用可以使非揭露性题材摆脱传统的“带着观点找例子”、“板起面孔教训人”的说教模式,通过调查记者在现在进行时态下的步步探问引导受众“参与”调查过程,

5、梳理关系、盘活真相。例如取消中考这期节目,围绕云南省取消一次性中考的教育制度改革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对制度的实施背景、其可能面对的困难和可能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其中,节目在深入调查方面做得十分出色,突出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调查对象广泛、全面。这期节目中标注出名字的采访对象就有50余人,其中包括学生、学生家长、学校老师和领导、教育部门的相关领导,涉及范围非常全面。二是调查的手段丰富。为了获得更深入的资料,得到更权威的结论,节目采取了非常丰富的调查手段,包括使用调查问卷,与老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座谈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相结合,使得调查的结果更权威,也更真实。三是调查的问题深刻。为了使节目

6、的结论更具参考价值,节目组更是多角度地研究了事件的前因后果,对中考改革的具体内容、新的评价标准如何实施、其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实施的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使得节目不仅起到了调查的效果,而且具有很强的对制度改革的指导意义。3.在调查和报道中注重人文关怀在电视新闻领域里倡导人文关怀已经成为众多电视人的共识。新闻调查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重视人文关怀的栏目。中国维和警察、沈浩:小岗村记忆、“三生教育”课堂、丈量大地的人们、一个售假者的自我救赎等选题本身都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意味。无论是关注正面人物如中国驻外的维和警察,还是关注先进人物,或是关注道德建设中的事件,都揭示着平凡人的内在精神、品格、信念、理想和尊严,弘扬的是蕴于其中的质朴、坚韧、善良和互助这些美德。总而言之,我国的调查性报道不以揭人之丑为终极使命,非揭露性的调查性报道在我国有着特殊的发展空间。如果非揭露性的新闻题材选择了恰当的切入点,在叙述方式上做好了故事化和悬疑性,同时作品在采访和制作中充分发扬“调查”的手段和追求的深度,又不忘增添人文关怀,对中性及正面题材,调查性报道也能够做到既好看又有价值,获得良好的社会影响。(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