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背后的抚慰.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16432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念背后的抚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怀念背后的抚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怀念背后的抚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念背后的抚慰.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怀念背后的抚慰摘要“怀旧”一词已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情感景观,此现象在时下电影作品中尤为突出。这些电影的叙事形式主要可归结为三种类型:以思乡恋旧为情感内驱力的怀旧电影,当下所有民众对于一个特定年代的集体记忆,以及对于经典的改编以及翻拍。而隐藏于“怀旧现象”背后的现实层面的原因则是中国社会转型期间,人们由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而引起的种种文化困惑和精神寻找。 关键词怀旧电影;类型;文化现象怀旧一词在文化镜像中,似乎正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无处不在的情感景观。怀旧,更是电影中的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永恒话题。笔者认为,时下怀旧电影的叙事形式主要可归结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思乡恋旧为情感内驱力的怀旧电影,这类

2、电影往往注重内容,多以表现个体童年记忆、青春体验或对昔日生活的怀念为主。近几年的代表作主要有:立春、孔雀、青红、向日葵、芳香之旅、看上去很美、阳光灿烂的日子、我的父亲母亲等。这些电影的影像基调通常是充满诗意、意蕴绵长而又点缀着些许现实的残酷与伤感。一方面,这些电影无可避免地带有创作者个人的生活印记和主观经验,另一方面,在个人化书写中,很大程度地代言了同辈人甚至几代人的共同体验,如孔雀中一家人围坐在树下吃饭、纳凉,再如芳香之旅中那首亲切热烈的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以上的几部影片更多的是一种悲天悯人式的怀旧,而以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张元的看上去很美为代表的影片,则在书写个人往昔的同时,以个人历史颠覆

3、正统历史。戴锦华曾评价,“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文化意义之一,在于它成功地实现了一种对*记忆的个人化书写。”如果说第一种怀旧仅仅关乎个人,引起同辈同代受众的共鸣,这第二种怀旧就涉及了当下所有民众对于一个特定年代的集体记忆,其中大部分影片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如色?戒、长限歌、阮玲玉、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上海伦巴、茉莉花开、天堂口等。这类影片大多为观众呈现了一边是暗潮汹涌,一边是歌舞升平的“孤岛上海”,使得它风情万种,具有无与伦比的诱惑力。“在慢镜头和特写镜头的作用下,这里仿佛就是一个似真似幻的梦境,散发着精致优雅的贵族气息和唯美的情调。”这种怀旧在

4、满足人们的感观享受的同时,按照现代人的期望重塑历史,在重塑中满足了由于消费主义盛行的现代,人们对于物质文化享受的欲望。第三种怀旧电影即对于经典的改编以及翻拍,其所讲述的故事大多为大众所熟悉,曾感染过一代又一代,这使得电影浸淫上了浓重的怀旧气息,文学与影视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名著首当其冲地成为电影的改编目标。这种现象在今年的电影市场中尤为突出,红楼梦的电影版本和电视版本同时由第五代女导演胡玫和李少红分别指导;由吴宇森导演,根据三国志改编的赤壁即将上映;陈嘉上的魔幻版画皮也正如火如荼地拍摄。此外,金庸、张爱玲等作家的大部分小说几乎全部都已经拥有电影版本。不止文学作品,许多经典的老电影也已经

5、被后人不同程度地进行翻拍,如徐克曾翻拍了李翰祥的倩女幽魂,胡金铨的龙门客栈;田壮壮亦曾翻拍了费穆的小城之春等。从本质上说,改编和翻拍的区别不大,作为艺术创作,它们都必须经过原著的洗礼,而创作者想在电影中呈现的多半是对于当年观影感觉的回味以及对于前辈的致敬,并在此基础上寄托其个人的某种情结和价值诉求。怀旧,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人类千百年来的一种集体行为,但当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流行于当今的社会时,我们不得不关注隐藏于其背后的现实层面的原因。我国怀旧风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商业化开始发展,现代文明如洪流般汹涌而至,短短的十几年内,中国社会

6、的文化语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的生活状态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代人终日生活在喧嚣忙碌的都市,游走于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中,生活单调,人情日渐淡薄,又面临竞争激烈的生存压力,似乎在精神层面上,每个人都变成了孤独的流浪者。而大量庞杂的观念,理论、主义的涌入,让人们迷失于繁杂的信息之中,失去了固定的信仰,面对这种心灵上的迷失与空虚,人们亟须一种释放与救赎,于是“怀旧”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于是,在第一种以“追忆童年,怀念故乡为主题的怀旧电影中,受众对于过去生活的记忆被过滤和美化,对于彼时彼刻的时代气氛以及生活方式的再体验,使观者产生穿越似水流年,重拾童年或青春的幻觉,在“还原的记忆”中找回曾

7、经的精神依托,而在第二种怀旧电影中吸引观众的,是对于遥远而传奇的年代的那种生活美学、人际关系、思维乐趣的拟想,这些生活方式往往都是现代社会可望而不可即的。越是不可触及,这种拟想越是能够给予“看”的人释放压抑的快慰感。这样才有了影片中摇曳的旗袍、袅娜的老歌,才有了阮玲玉中张曼玉翩然自怜的独舞,长恨歌中郑秀文平静迷离的凝望。至于第三种怀旧,更贴近一种对于信仰的回归。在文学名著或曾经的老版电影中,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均有一个固定而明确的,人类最原始的核心价值观,还身处繁复社会关系的我们一个干净简单的“世界”,正因为其简单,所以历久弥新。不可否认,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怀旧电影,都在试图用影像书写过去,创作者们试图从对历史的追忆中重建精神家园。不过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些电影从叙述角度、镜头语言和画面色彩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也许“螺旋状前进的历史,本来就是怀旧之上的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