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藏韵(三).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13629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风藏韵(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汉风藏韵(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风藏韵(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风藏韵(三).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风藏韵(三)释迦牟尼佛 黄铜 高43.5厘米清 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释迦牟尼佛长圆型脸,隆鼻阔目,神态寂静安祥,全跏趺式端坐于单层莲座上。左手施禅定印,右手作触地印,莲座下为须弥方座。佛着袒右袈裟,刻均匀的阴刻线表现衣纹,领口及袍边刻多层褶边,为清宫廷佛像常见作法。背光浇注成型铜板厚重,在精致的卷草纹衬托下,高浮雕摩尼宝、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四臂观音菩萨、力士。须弥座正中垂台帘,上刻精美细密的缠枝莲纹、交杵。左右两边雕造型生动细腻的狮子,为汉族传统狮子样。须弥座底后背平面满雕精美的八宝图案,雕铸工艺精细、线条规整流畅,为内地清宫廷风格作品。背光后面刻八思巴文方印,三厘米见方,印

2、文为第司桑结嘉措寿字印(西藏历代藏印70页),说明此佛像与第司桑结嘉措有关系。四臂观音菩萨黄铜鎏金 高56厘米清 康熙年间(1662-1722年)四臂观音长圆脸丰满圆润,神情慈祥,头戴五叶宝冠,前胸佩饰项链、璎珞,衣纹起伏自然,莲瓣圆鼓,还保持着永乐、宣德造像的一些特点。莲座形式已多有变化,莲座下呈凸字形华丽的须弥座,座立面高浮雕双狮、摩尼宝,配以精美的花纹、联珠线装饰。舟形大背光内侧顶部雕金翅鸟口衔长蛇,两手抓住蛇身。左右是两条腾起的行龙,背光外侧高浮雕云卷图案。虽工艺不太细致,基本造型具有清初宫廷佛像的特征。座后正中刻印一方,印文为汉满藏三体,汉文篆字,“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

3、喇怛达赖喇嘛”,此印文内容格式与顺治九年(1652年)清朝廷颁赐给五世达赖喇嘛的大印一致(见历代西藏藏印第60页)。印文两边分别刻汉文题记:“大清康熙年”,“布达拉宫供”。释迦牟尼佛黄铜鎏金 高59厘米清 乾隆年间(1736-1795年)释迦牟尼佛面带微笑,祥和可亲。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降魔印,全跏趺坐。身着华丽袈裟,袈裟田相格内高浮雕千佛,衣褶细密流畅,刀法爽利。佛前立两位托钵侍从菩萨,菩萨双腿直立小莲花座上,佩饰整齐,肩披绕身长帛,在外侧长帛卷起呈U字型,左右对称。宽大的双层须弥方座,底层雕八宝图形和五位菩萨,姿态各异,均装饰马蹄形背光。二层正中立金刚杵,左右两边雕大黑天、吉祥天母、双狮。

4、正方型大背光上部为五拱圆形,背光满雕莲花缠枝,在花枝中雕九尊佛像端坐在莲花座上,左右两侧雕两条腾起的行龙,为皇家专用的飞龙形象。高大华丽的须弥座,精美的大背光,巧妙的烘托出释迦牟尼佛伟岸崇高的形象。豪华精美的大场面设计,显示出鲜明的清宫廷特色。其宏达的庙堂气魄,是民间普通佛像难以具备的。弥勒菩萨黄铜 高54.8厘米清 康熙年间(1662-1722年)弥勒菩萨双腿直立双层莲台上,头上戴五叶冠,发髻顶立佛塔,身材壮硕,面相丰满,右手作说法印,左手握莲花茎。下身着双层长裙,身侧莲枝缠绕盘升,随身长帛翻卷垂地,造型优雅,工艺精致。莲座面刻“大清康熙年施”双钩楷书字,由右向左书写,字体端正有力。释迦牟尼

5、佛黄铜 高99厘米清 乾隆年间(1736-1795年)释迦牟尼佛,面相方圆丰满,螺发肉髻,高鼻阔目,大耳垂肩,五官端正开朗,双目微启,神情静穆慈祥。臂膀浑圆肌肤饱满,符合佛像的相好标准。全跏趺坐,手作触地印。身着华丽袈裟,每个田相格内浮雕千佛,形象各异,花纹优美,錾刻精湛,右臂下多层衣褶细密流畅,刀法劲爽。仰覆莲座下沿用减底法雕刻缠枝莲。是一尊难得的清代精彩佛像。莲座后部刻有藏文释迦牟尼佛咒。观音菩萨黄铜鎏金 高98厘米清 康熙年间(1662-1722年)观音菩萨双腿直立双层莲台上,头戴五叶冠,冠叶高耸。辫发垂肩,身材壮硕,面相丰满,双肩雕两朵莲花,枝叶交错婀娜多姿,造型别致,双手作说法印,手

6、牵莲花长茎。下身着双层长裙,肩披长帛,贴身飘下直垂地面,翻卷上扬,造型稳重、庄严。座面刻“大清康熙年礼部造”双钩写法,由右向左写,字体端庄有力,此像为清宫廷所造。四臂观音菩萨黄铜 高53.5厘米清 康熙年间(1662-1722年)观音菩萨面相丰腴,永乐、宣德佛像常见的典型的汉族脸形,四方脸,下颏浑圆,神态安详和悦。镂空的宝冠,正中冠叶为兽面的金翅鸟,上部摩尼宝。大圆耳覆盖肩头,镂空刻花,秀美华丽十分突出。胸前饰仁兽皮、璎珞、项链,简洁精致。全跏趺坐,前双手合掌于胸前,后左手持一朵莲花,右手持念珠。衣褶起伏流畅自如,仍可见永乐佛像意蕴。此像铸造精湛,具有康熙宫廷佛像特点。座面由右至左行阴刻“大清

7、康熙年施”双钩正楷字。四臂观音菩萨黄铜 高61厘米清 康熙年间(1662-1722年)四臂观音又称六字观音,是由六字真言所化现的观音,在藏传佛教诸多观音形象中广受尊崇。此像由观音身像、双层圆莲座、背光三部分分铸组合而成。观音头戴花蔓宝冠,以阿弥陀佛为顶严。着耳环、项链、胸饰等珠宝八饰。神情静穆安祥,双目微眯,以菩萨慧眼凝视众生,表现观音悲悯众生的情怀。上身袒露,左肩头披羊皮,下身着裙,薄衣贴体,不刻衣纹。肩披短短的帛带,没有绕臂翻卷,直垂肘前。双层圆莲座,中间由圆柱支撑连接,柱两侧为三颗宝珠串,外圈卷云装饰,莲瓣雕刻华丽的卷云边。葫芦形镂空背光,以变形卷云组成火焰纹,装饰简约而不失精致。此像与

8、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时期清宫廷所造金四臂观音,形象近似,双层圆底座形制完全一样(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宫廷珍宝图185),说明二者间的密切关系。此像早于乾隆,具有康熙宫廷佛像的特点,此像作为一种优美的佛像样式流传久远。宗喀巴黄铜 高40.8厘米 清 康熙年间(1662-1722年)宗喀巴大师头戴班霞帽,面容丰满,笑意盈然。眼嵌银,嘴唇嵌红铜。设计紧凑的五官,加上银铜两种不同金属色泽对比,显得年轻而有活力。双手牵莲花茎作说法印。身侧两枝莲花上立宝剑与经箧,表明其为文殊菩萨化身。全跏趺坐,袈裟衣褶起伏自然,衣缘镶嵌刻花银边。袈裟面用银丝镶嵌卷云,錾刻花朵。下摆、坐垫錾刻细密精美的花边。凸字形须弥座,下加圆台角,形制独特。须弥座后平面阴线刻整幅的花卉图案。此像铸造、镶嵌、錾刻工艺具佳,表现了清宫廷造像精工华美的艺术追求。座面由右向左刻有“大清康熙年施”双钩楷书字款。增长天王黄铜鎏金 高36.5厘米清 康熙年间(1662-1722年)增长天王颦眉怒目,面相凶猛,身着铠甲战袍,右腿盘曲,左腿伸出,坐于须弥座上。天王右手握剑把,平端宝剑,左手持剑刃前端,动感强烈,生动的刻画出天王的威猛和剑拔弩张的气势,其造型与常见的增长天王形象迥异,显示了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十分接近于居庸关云台雕刻的增长天王拔剑出鞘的形象。(责编:高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