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南朝大明年《隗先生铭》.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04739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见南朝大明年《隗先生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见南朝大明年《隗先生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见南朝大明年《隗先生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见南朝大明年《隗先生铭》.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见南朝大明年隗先生铭四川阆中市收藏协会副会长杨平波先生与我通话中曾谈到阆中有不少收藏爱好者,而且有许多我喜欢的碑帖与文字著作,这无疑是最能鼓励我出行的理由。己丑年初春,我自成都携二同好前往访古。 阆中位于四川省北部,与陕西汉中地区交界,是汉代至三国时的重镇,古城内至今还有一半保持着旧貌,有著名的张飞庙等古迹。在阆中,我们先后拜访了收藏协会的王会长、谭副会长和张秘书长。张先生在阆中古城内拥有自己的一座小院,甚雅致。院中厢房有一小型展示,展出了许多收藏品,有陶器、瓷器、瓦当、铜镜、铜器等。张先生知我喜碑拓文字之类,便欣然拿出许多当地碑拓让我欣赏,并说明天让我看一件绝好的碑拓。匆匆应酬并早早歇息,

2、第二天一早便去张先生家,请张先生拿出那件碑拓。碑拓已裱好,展开一看,知是摩崖刻石一类。据张先生讲,此石在山崖之上,文字已有不少残损,加之石面上常年流水又有藤萝蒺藜所掩,拓之极为困难,拓工每年只有几个时间段才能搭架施拓,这是当地难得一见的“汉代刻石文字”。此石现仅能拓得两段,一文字较多而长,一文字较少而短。张先生知我喜欢研究碑刻,便欣然将此二张摩崖拓本送给了我,让我十分感动。所以,归长安后,我便检寻资料,决定将此靡崖刻石考释一番,以谢这些千里之外的同好。根据此摩崖文字的内容,我拟定此石为南朝大明年隗(读如伟)先生栖隐之山铭,简称隗先生铭。此二段拓本,上段较小,高约32厘米,宽约54厘米。存文11

3、行,首行存2字,第11行存6字。下段文字较多,高约48厘米,宽约93厘米。存文19行,首行存10字,第19行存7字。从文字内容分析,较小的上段文字应是摩崖刻石右上角起首的部分,下段较多的文字应是摩崖刻石右下角部分。因为从行文用词来看,最下一句与最上一句文字内容紧密衔接。尽管中间缺少一些文字,但前11行的文字还能基本读出大意来。首行上段为“先生”二字,下面应是姓氏名讳,但已残去。下段首行第1字水墨漫漶未见拓出,下面文字为“秦州天水人隗嚣之后”。隗嚣为东汉初年的大将军,占据陇西一带,称“西州上将军”。上段文字第3行为“宋大”及下面一残笔画。下段文字为:“学道,历口众山,遍求栖隐。”检历书,未见其后

4、有能修道栖隐者。可见是在说这位隗先生立志学道,归隐山林的决心。经研究,上段第3行文字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此石文字不是汉代所刻,而应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大明年间(457464年)所刻。在我初见此靡崖刻石拓本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在极力翻检出与之相近的汉代刻石文字。但无论从书法特点、用词习惯上都未能想出,倒是觉得南朝宋大明二年(458年)爨龙颜碑的书法风格与之多相近。于是用爨龙颜碑与此隗先生铭摩崖刻石上的文字对照,其中“巴”“石”“深”“西”等字的结构、用笔几乎完全相同。我们知道,爨龙颜碑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碑刻之一。因为这个时代正是中国文字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阶段,其文字的书写风格与结构特点为以

5、后中国文字的楷书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上将此碑列为“神品第一”“古今楷法第一”。而清代的金石大家阮元在访得爨龙颇碑后,题跋说:“此碑文体、书法皆汉晋正传。求之北地亦不可多得。”诚然,此阶段开南北朝书风的碑刻传世极少,隗先生铭的面世,将会与云南的爨龙颜碑交相辉映,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颗明珠。我们再回到上段第3行文字上来看,“宋大”之下有一残字,仅存左上角一短横画。以文意推测此字应为“明”字较为合理。所以,上段第3行上的前3字即为“宋大明”。再结合书法特点断此隗先生铭为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大明年间所刻当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另外,我们还可结合拓本上其他一些方面作为证明。如下段文字第4

6、行“州,巴西郡阆中县”,检汉书?地理志,阆中县属益州巴郡,此处称巴西郡,当是在东汉以后的事了。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巴西郡条:“汉末刘璋置,晋因之。故治在近今四川阆中县西。南朝宋日北巴西郡。”可见,此摩崖刻石不可能是汉代所刻。下段文字第6行及上段文字第7行:“是张天师、王长、赵升得仙之处。”“张天师”即张道陵,他是中国道教奠基人。据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宋代成书的太平广记记述,张道陵汉末入蜀中修道,住鹤鸣山,先收王长为徒,又经历7次考试收赵升为徒,并度2人成仙,后3人冲天而去。此靡崖刻石中说,隗先生栖隐修道之山正是当年张天师、王长、赵升成仙之处。那么此处是否就是当年的鹤鸣山或鹄鸣

7、山呢?隗先生铭下段第4行及上段第5行:“巴西郡阆中县东北有神山名”可惜“名”字下残损,不知此山名何。因为古书上虽记载了张天师修道住在鹤鸣山,但鹤鸣山的具体位置均未明言,以此摩崖刻石文字分析,当在阆中县之东北。今日阆中县的位置与古时变化不大,询问当地人此摩崖刻石的大致方向,又检古今地图,知今阆中县东北有鹤峰乡,又称鹤丰,此地有山亦可称善,岂是年代久远将鹤鸣读转为鹤峰了?此事应请当地历史地理专家再进一步考证为好。张天师的故事晋以后才广为流传,所以,隗先生铭中所称张道陵师徒得仙事也应是在晋以后,这也是隗先生铭为南朝宋大明年间所刻而非汉刻的佐证之一。南朝大明年隗先生栖隐之山铭由于位处悬崖峭壁之上,加之常年流水,藤萝丛生,捶拓之时既要求搭架,又要求气候合好,条件极不易得,所以今日所见拓本多水湿漫漶,捶拓不清。本人所得此本字迹基本可见,笔路也较清晰,就靡崖刻石的拓本来讲,亦可称善了。责编潇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