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04581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摘要:在创意产业大发展的形势下,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才能适应创意产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 关键词:创意产业 创新 艺术设计 教育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 或译为“创造性产业”,是由英国最早提出的。指的是“源于个人创造力与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 1998 年.英国创意产业专责小组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的定义)。创意产业是文化艺术创意和商品生产的复合型产业,涵盖了电影电视产业、广告产业、数字娱乐产业、新兴媒体产业等领域

2、。 一、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全球化的竞争过程中,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关乎企业、地区乃至国家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创意产业俨然已成为当前影响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变量。尤其是以英国、美国、日本、丹麦、瑞典、荷兰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 近年来,中国的创意产业也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相比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领先地位,中国的创意产业发展可谓是后起之秀。2008 年的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内地的创意产业在2005 年开始

3、萌动发芽;2006 年是中国创意产业的元年;也是创意产业广泛普及并开始为更多人所关注的第一年。在产业走向集聚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创意产业持续升温,创意产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统计数据显示,2007 年,我国的创意设计业实现总产出45.38亿元,同比增长10.7 %,增加值18. 59 亿元,同比增长7.4%,占知识型生产服务业的比重为25.2 %,完成区级税收同比增长18.7%。2008 年上半年,创意设计业实现增加值12. 00 亿元,同比增长21. 4 %,完成区级税收同比增长15. 4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年3 月版)。尤其是香

4、港、台湾地区,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北京、上海、深圳、武汉、长沙等城市积极推动创意型产业的发展,已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的产业特征,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极大功能。 二、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创意人才是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英国,创意产业人才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4%;日本为15%;美国为12%;而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单从创意人才数量上的差别就反映了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差距。 创意产业是建立在教育的高度发展基础之上的。英国

5、学者弗罗里达在他的创意阶层一书中,强调了创意阶层对于创意产业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从根本上看,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依靠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大量投入和文化创意阶层的崛起。艺术设计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艺术设计教育的成败不仅关系到一个学校、一个国家的发展, 而且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类艺术化生活理想的实现,是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的支撑点。”(任轩.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 时代人物,20088) 创意产业在经济生活中的新地位为创意产业本身在高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主要在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

6、中。近年来,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迅速,许多高校都相继成立了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其趋势之猛、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由于艺术设计的教学规模膨胀发展与教育体系结构调整不同步,从而导致诸多问题的存在,如:办学模式个性不鲜明;传统艺术设计专业体系的结构单一;专业门类不够齐全;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薄弱;行为主义教育方法等等。 三、对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教育的探索创意的核心就是文化的创新。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创意产业涉及的领域广泛,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我们只有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始终贯彻创新的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一)注重培养教师与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创意产业的人才需

7、求已不再是传统技艺型人才,更需要知识创新性设计人才。艺术设计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质量,教师应当有超越时代的精神,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教师和学生应该自觉地培养创新意识。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中也应具备多元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自主地学习、创新的能力,并着重培养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这是高等教育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对策”(林良夫,楼成礼.论高校创新教育背景建设J. 教育发展研究,200212)。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来看,创新精神也是个

8、人应付知识经济挑战的一种重要素质。这样,教与学形成互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学生的主动性创新。 (二)构建创新型设计教育体系 艺术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创新设计的前提是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积累大量的职业经验,才能发现问题,从而产生好的新设计。特别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强化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减少由于技法训练造成的思维和情感训练的缺失,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设计和进行创造。学校要有重点地发展具有学院和区域特色的专业,将教学与设计实践开发一体化,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对艺术设计开发的各个环节进行调研和实践。在一体化教学进程中,充分利用分数的

9、杠杆作用,将成绩的考核与各个实践环节紧密结合,改变重设计正稿不重设计实践开发过程的传统评分办法。同时可以允许教师将社会艺术设计实践活动纳入到科研项目的技术服务范畴,鼓励师生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为社会提供有偿技术服务,以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 创意产业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学科产业。设计艺术学科是艺术与科学交叉的学科,学科特点必然在课程结构上体现,在专业理论课方面,应该开设与专业方向相关的人文和自然科学交叉课程。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应有跨学科的专业能力,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应打破以往专业分工明确的界限,让学生充分了解各学科间的联系,做到借用其他学科来弥补本专业的空隙。在这个层面上,与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10、相比,单一的艺术院校有着明显的优势。(三)加强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民族艺术的精神内涵与美学品质,是经过其独特的历史性营造,以及淘洗、凝练而形成的。在全球化背景下所提供的种种新的机遇面前,作为本民族文化突出体现的民族艺术,可以在主动进取中展现独特风采。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城市现存的文化创意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创意资源会很快濒于枯竭。文化创意只有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才会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任何有个性的艺术设计都是扎根于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富有民族文化本色的设计思想,只有立足本民族的独特的文化资源,走差异化的道路,才能在世界创意产业发展浪潮中,有鲜明的个性和强劲的竞争力。(四)鼓励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创意产业的

11、发展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与社会其他领域、其他产业一同协调发展。高校教育的局限性在于只能传授基本理论与技能教育,不可能传授所有的社会需要的知识,因此,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影响力,积极引进社会上有成就的各方面的专家担任教育辅导工作,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以新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准备人才。 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和进一步了解社会需求,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对学生来说,使其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做到“真题实做”,增加了参与设计、参与讨论、参与开发的机会。从市场调研、同客户的交流沟

12、通、创意设计,到最后的制作完成,都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也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设计定位和设计方法。 四、结论 在创意产业大发展的形势下,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市场,机遇和竞争将迅速增加和扩大,带有创意性的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前景也将是非常广阔的,同时,也对艺术设计教育的需求、内涵及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定位。艺术设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因地制宜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这是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该思考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建军,葛宝琴城市化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J.浙江学刊,2008. 【2】胡晓鹏基于资本属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U.中国工业经济,2006. 【3】陈汗青,柳冠中.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李开沛.试述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其培养J.吉首大学学板,2002. 【5】张信群.高等艺术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探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此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YBA166)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0243) 责任编辑:晓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