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Songjiang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29895075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档案编研】Songjiang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档案编研】Songjiang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档案编研】Songjian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档案编研】Songjiang(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松 江 档 案 信 息(总第101期) 2011年1月25日编松江区档案学会松江区档案局 第1期本 期 目 录【新春献词】 新春献词 / 范田华【获奖感言】 加强档案科研工作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 陆钱华【史海钩沉】追忆先父云间朱孔阳(续四) / 朱德天【工作交流】加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沈 丽基层档案工作交流心得 刘丽波【工作动态】档案工作被纳入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 王 华松江区档案局党支部召开党建共建结对座谈会 局党支部松江区档案局召开2010年度档案考核工作总结会 / 陈琼芝 “区县多媒体档案管理研究”项目荣获上海市档案科研成果三等奖 / 金伟清松江

2、区档案局表彰世博档案先进工作者 / 陈琼芝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新春献词新春献词上海市松江区档案局局长 范田华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满怀“十一五”收获的喜悦,我们依依惜别难忘的2010年;带着新的憧憬和梦想,我们迎来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2011年,迎来“十二五”开局之年充满期待的崭新画卷。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向全区档案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祝福!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我区档案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并祝福你们新春快乐、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区档案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3、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营造了松江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为松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档案服务;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发档案内在价值,拓展了档案服务功能;加强局内部管理和全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了全区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面完成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努力推动全区档案事业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抖落征尘,送走难忘的2010年,我们无愧于兰台使命;迎着朝阳,跨入崭新的2011年,我们豪情满怀。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这个主题;立足保障档案安全这个根本;紧紧抓住加快转变

4、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进一步夯实档案工作基础,努力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这个目标。我们要立足实际,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高档案资源服务能力;要强化服务,推动档案标准化建设,实现档案工作的均衡发展;要依法行政,推动依法治档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档案事业发展环境;要注重实效,推动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科学发展综合素质。新的一年,预示着新的希望、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发展。让我们团结起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区委和区政府的工作大局,戮力同心,埋头苦干,为努力开创我区档案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我区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获奖感言加强档案科研工作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5、松江区档案局 陆钱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下午好!首先感谢市档案局为我区提供与大家切磋和交流的机会。在这里发言,我觉得非常荣幸。近年来,在市档案局和松江区科委的热情关心下,在市档案局科教处的精心指导下,松江区档案局在开展档案业务建设的同时,加强了档案科研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局的档案科研工作先后在“档案库房温湿度控制”、“档案网站建设相关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和“区县多媒体档案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并将科研成果及时地推广应用,建设了高质量的档案信息网站和多媒体档案管理系统。目前已经从松江电视台接收收集、抢救整理了700多张光盘的多媒体档案,其内容涉及自1985年松江电视台成立以来的

6、松江新闻、社会动态、政府信息、科普教育等,共整理著录了多媒体档案条目2万多条,时间460多小时,建立了容量达2.7 T的视频档案数据库;我们还对馆藏三万多张历史老照片进行整理、扫描,进行数字化加工,组成照片档案专题数据库。在组建专题数据库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多媒体档案资源,将多媒体档案连接到松江区档案网站上向民众提供浏览、展示,查阅。利用历史老照片组织编辑了田野上的歌:松江农民30年心灵档案史、腾飞的松江-记松江撤县建区十周年图片展、难忘的历程-老照片集、上海之根档案史料展、见证松江60年等多种展览和图册。近千张历史照片直接或间接向社会提供利用。多媒体档案管理开辟了松江区多媒体档案资源体系和服

7、务体系建设的新局面。我局档案科研工作的选题立项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即针对档案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并注重采用信息化手段来加强基础业务工作,因而科研工作才能取得显著成果。如何做好档案科研工作,我们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档案科研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做好档案科研工作,就好比外出旅行,旅行前首先要明确目的地,然后选择好到达目的地路线,准备好旅行的工具、必备物品、地图,旅途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没路修路、没桥架桥。科研也是如此,首先要想明白达到什么目标、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值得不值得,可能不可能解决,然后要确定实施的计划、路线、步骤和方法,配置必要的设备、技术,特别是要组织起精悍的人才队伍。档

8、案工作现代化是发展的方向,信息化又是现代化的核心,要实现现代化,除借鉴其他行业成功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外,档案部门自身的业务工作还有不少需要自己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档案工作的特殊性。档案科研的选题要针对这些特殊性。但选择哪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要根据档案工作发展需要和人力、财力的情况量力而行,选择力所能及的项目,要适应工作的需要,通过科研的力量,解决档案工作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总之,档案科研工作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选好题,才能顺利实施,并确保课题的成果将来有推广价值。二、要借助外脑,多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在现有体制下,区级档案馆开展档案科研工作难度大,主要存在“两少

9、一弱”即技术人员少,经费少,科研基础薄弱。档案部门经费短缺,这几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单靠自己的那点有限的财力,可以说开展档案科研工作十分困难。但选题经论证后,争取市档案局乃至国家档案局和地方科委立项和经费支持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们通过市档案局、区科委立项,取得了大力的支持,获得科研经费弥补不足,除此之外,解决科研力量不足,可以走横向联合或协作之路,区县联合,集中大家的财力和智慧,抱团搞科研,避免重复投资建设,科研成果大家共享。借助外脑,特别是借助高校档案专业学系专家教授和档案专业软件开发商联合,相互取长补短,互利双赢,这次获奖的项目区县多媒体档案管理研究就是走了这条路,在理论研究上借助高校

10、的档案专家,在转化硬课题实践系统开发上借助软件开发商的先进技术,取得了成功。另外今年在编制松江区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时候,邀请了上海大学档案学系共同参加,采取“地校合作,以校为主”方式,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开展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研究提出我区档案事业“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不少创新的想法和很好的思路融入“十二五”规划中,编制的质量大大提高,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采纳了其中四处(包括电子档案、建立开放便捷的民生档案服务体系、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档案文献遗产保护),这是在以往的规划中从未有过的。三、要以科研促科研,以科研

11、养科研。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不仅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大大提高和鼓起科研人员的士气和信心。科研过程像十月怀胎,一经鉴定像一朝分娩,不但科研人员高兴,单位领导和同志都高兴,这样就烘托了科研气氛,更有信心攀登下一个目标,促进科研工作继续开展。另一方面,科研成果的利用推广,可取得相应的经济回报和社会效应,以达到良性循环再求发展,这个不失为以科研养科研的好方法(科研项目得到信息委、财政局财力的支持)。四、依法行政和领导支持是搞好档案科研工作的关键。开展科研工作是档案法制的要求,将科研工作纳入依法行政是档案科研工作的强大动力。搞好档案科研工作,与单位领导的支持和理解是分不开的。从课题的选择、立项、经费的落

12、实,到科技人员的配备等,到处都体现着领导关心和人力的支持。领导是决策者,参与者,又是后勤保障者,没有领导的支持和关心,科研工作很难搞好,这也是中国国情,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没领导支持,一般很难开展,档案科研工作也是如此,因此,领导重视与否是科研工作的关键。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制定,档案工作随着社会事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相信会有很多档案科研项目需要研究,也一定对档案管理工作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我们每一位档案工作者都要热心搞科研,要以开拓意识、创新思维、务实意识扎扎实实地推进科技兴档的事业并为之做出新的贡献。以上发言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专家、同行指正!谢谢大家! (在2010年度上海

13、市档案科技研究成果颁奖会上的发言)-史海钩沉追忆先父云间朱孔阳(续四) 朱德天l958年春,先父曾数度亲赴苏州郊区七子山,调查勘察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的遗址。经过反复实地考察,他遍访了史籍中提到的遗迹地点附近的农民和苏州的史学家,终于在七子山脚下一个名为张家桥的小村附近山凹里,发现了徐灵胎隐居著书的“画眉泉”遗址。以后,又陆续在吴江县访得了徐氏的“洄溪草堂”,在八坼镇找到了徐氏夫妇的墓地。在中医杂志1962年第2号上,刊登了先父撰写的文章:徐灵胎著书遗迹画眉泉发现记。这次对徐灵胎遗址的医学实地考古,被称为“考古学与医史学相结合的典范”,对医学史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文革”后重建的徐灵胎墓地和纪

14、念处,完全是按照先父当年发现的碑拓等重新复制修复的。著名的德国慕尼黑大学文树德教授,为写徐灵胎一书,特地远道而来,拍摄了徐灵胎的墓地照,刊在他的著作的扉页上。1963年起,上海中医学院(今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制定了十年科研规划,要求对历代医史文物作考古说明,编辑出一本具有国际权威的图文并茂的中国医史文物图谱,以显示我国古代文化的光辉成就,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启发和激励人们继承发扬祖国文化遗产的信心。先父主要负责对馆藏文物的整理筛选和编撰说明。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他对馆藏医史文物认真整理,细致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复推敲,加以说明,终于按期完成初稿。他又到处访求征集,不断充实内容

15、,补充缺漏,订正疏误,使之不断完善,为医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中国医学史,学者们普遍感到困难和麻烦的事,就是古人(包括医人)的名字问题。古人不仅有姓名和字,还有别名和号,以及书斋名(室名)等等,如有名的明末清初大医学家傅山,就有二十多个字号。而他们的著作,作品又往往只署别号、室名,不写真实姓名,给后人研究鉴别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先父为“为民解困”,编了一本中国历代名医别号室名索引,给医史研究带来一本十分实用的工具书。1955年,先父为迎接下一年上海地区即将召开的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代表会议,镌刻了包括两方耶稣造象和九方字章的纪念印章。造像与教堂的画像十分相似,慈祥悲悯,仁爱安详的形象,让人肃然起敬。而根据圣经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