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手法、穴位幻灯片课件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29893801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6.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手法、穴位幻灯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小儿推拿手法、穴位幻灯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小儿推拿手法、穴位幻灯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小儿推拿手法、穴位幻灯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小儿推拿手法、穴位幻灯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手法、穴位幻灯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手法、穴位幻灯片课件(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推拿 小儿生理特点 1 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稚阳未充 稚阴未长 2 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 纯阳之体 小儿辨证论治特点 四诊 望 闻 问 切儿科主张四诊和参 但特别重视望诊 幼科铁镜 而小儿科 则惟以望为主 问继之 闻次之 望诊主要内容 望神色察舌象察大便察指纹 大凡小儿面青 一般病情较重 应注意观察 观察舌体 舌质 舌苔三方面 注意 新生儿舌红无苔 哺乳期婴儿乳白苔均属正常 进食药物或某些食物会影响舌苔 黑 橄榄 乌梅 铁剂青 青黛白 牛奶 豆浆黄 橘子 蛋黄 胎粪 出生3 4天内 粘稠糊状 褐色 无臭气 2 3次 日纯母乳喂养 卵黄色 稠而不成形 稍有酸臭 3次左右 日动物乳品喂养 淡黄色

2、 较干硬 有臭气 1 2次 日 大便燥结 实热 阴虚内热大便稀薄 白色凝块 乳食内伤大便赤白粘冻 痢疾大便成果酱色 阵发性哭闹 肠套结大便灰白不黄 胆道阻滞 一般用于三岁以下 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缘所显露的一条脉络 按指节分为三关 近掌侧一节为风关 第二节为气关 第三节为命关 指纹 中医上是属于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 现代医学认为是浅表静脉 检查方法 将小儿的手放在光线较亮处 医生用手指轻轻从命关推向风关 使指纹容易显露 临床意义 三关测轻重 位置 红紫辩寒热 颜色 浮沉分表里 深浅 淡滞定虚实 颜色 小儿推拿介绍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介绍 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 根据小儿的生理

3、病理特点 运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一定部位和穴位 以防治儿科疾病 保健儿童身心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一门中医外治手法 一 小儿推拿的对象 传统小儿推拿主要适用于学龄前小儿 即0 7岁 7岁以上小儿运用小儿推拿时应增加时间和力度 并配合成人手法 二 小儿推拿适应症和禁忌症 由于小儿推拿兼有治疗和保健双重功效 小儿推拿手法本身轻快 柔和 平稳 着实 因此 理论上小儿推拿基本没有禁忌证 但因为小儿推拿为直接用手在患儿一定部位进行操作 所以 如果局部出血或有出血倾向 或局部感染 皮肤破损和急性伤筋等一般不宜运用 许多危急重症 虽然并非小儿推拿禁忌证 但恐延误病情 耽误救治时机 也不宜单独选择小儿推拿 呼

4、吸系统 感冒咳嗽 发烧 鼻炎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扁桃体炎等消化系统 疳积 肠炎 吐奶 厌食 腹泻 呕吐等其他类 惊风 夜啼 汗证 遗尿等保健类 益智 助长 增强免疫功能 操作时间与疗程 每次操作时间以20 40分钟为宜 时间太短达不到阈上刺激 时间太长恐小儿烦躁 急性期可每日操作一次 有时可操作2次 3 5天为一疗程 慢性病每日操作1次 或每周2 3次 以周或月为一疗程 小儿推拿不是推拿诊治方法在小儿疾病中的简单应用 而是在理论 手法 穴位上都有不同于推拿在其他临床各科中应用的特色 小儿推拿手法 1 定义 是以医者的手或借助一定的器具 介质 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 以力的形式在小儿体表

5、进行操作的方法 2 要求 轻快 柔和 平稳 着实3 补泻 结合所刺激的穴位和部位 4 介质 滑石粉 水 麻油 凡士林 葱姜汁5 顺序 先头面 次上肢 再胸腹 腰背 后下肢6 处方 手法 穴位 时间 操作次数 如 揉太阳100次 捏脊10遍 摩腹2分钟 推拿手法分类 1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推 摩 运 揉 按 掐 捏 捣 拿 搓 捻 摇 抖等 2 复式操作法 黄蜂入洞 运水入土 运土入水 打马过河 水底捞月 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骨等 一 推法 推法又分为3种 直推 旋推 分推与合推 1 直推法 单方向直线运动称直推法 从一点起 沿直线推向另一点 即朝一方向 指腹紧贴于皮肤做直线推进 用于线性穴位

6、 临床上以上推为补 下推为泻 2 旋推法 表面有摩擦 同时又带动深层肌肉的回旋运动 只用于手指螺纹面 顺时针为补 逆时针为泻 3 分推与合推法 中央向两边推称合推 反之 称合推 两侧用力对等 部位对称 多用于起式 即分阴阳或合阴阳 二 摩法 摩法又分为指摩和掌摩 1 手法为典型的圆形运动 指腹或手掌应紧贴与皮肤 圆周各处的操作力度与速度要均匀 力度较轻 即不带动深层组织运动 2 缓摩为补 急摩为泻3 古有 逆时针为补 顺时针为泻 补法的代表 能消食化积 和中行气 三 运法 多用拇指指腹 或食 中 无名三指操作 1 此法做弧形或环形推动 2 弧形运动时 动作不要突然转折 要自然 流畅 3 不宜轻

7、不宜重 宜缓不宜急 运法有平衡起点与终点的关系 也是消除积滞的常规手法 四 揉法 多由拇指 掌根 鱼际揉 1 吸定基础上的回旋运动称揉法 2 指下吸定 不得移动 3 频率 方向 和深浅要根据症状来确定 4 指揉多用于穴位 掌揉多用于腹部 鱼际揉在面部运用较多 五 按法 稍大面积的垂直下压为按法 1 多用指腹和掌根 先轻后重 适当停留数秒后放松 再按 2 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及痛点 可聚元气 散寒邪也可用于积滞的消散化积 3 临床上常与揉法相结合 称揉3按1 六 掐法 掐以甲入 即指甲刺入皮肤1 快进快出 垂直使力 2 借其强刺激作用于外感 有发汗驱邪 急救醒神的作用 3 中病即止 严格控制次数

8、不要掐破皮肤 七 捏法 两手拇指置于脊柱两侧 从下向上推进 边推边以食中二指捏拿起脊旁皮肤 1 均从龟尾向上推进 至大椎 2 操作时 拿捏皮肤要适度 遵循捏单不捏双 每捏3提1 有皮肤与筋膜剥离的声响 3 攻补兼施 强身健体的常用方法 4 强刺激手法 可用于化积 化痰等 尤以治疗疳积显著 有病治病 无病防病 捏法 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 食 中指前按 三指同时对称用力捏拿皮肤 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用食指中节桡侧缘顶住皮肤 拇指前按 两指同时对称用力提拿皮肤 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捏脊部位 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 背部的正中 即督脉所在 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 经络穴位有风府 大椎 腰俞 至阳

9、 命门 腰阳关 八髎 背俞穴等 要领 捻动 食指 中指 捏住 提起 推动 拇指 八 捣法 屈曲中指指端或以食 中指屈曲的之间关节髁击打 1 瞬间作用 快起快落 注意部位的固定与准确性 2 用于点状穴处 四肢关节处 可震惊定志 3 还可用于头面部 有醒脑开窍的作用 九 拿法 以拇指与食中二指或其余四指相对捏住一定部位 再向上提起 1 拿起方向为朝向后方 快拿快放 2 重要的放松及消除疲劳的方法 有舒筋通络 活血化瘀之功 3 提拿时手指不要屈曲 不能用指甲抠掐 十 捏挤法 以双手拇 食二指共四指 对称置于穴位周围 同时用力向穴位中央推挤称捏挤法 1 两手四指要对称2 捏挤时 为沿正方形的对角线同时

10、向中央运动3 手指在皮肤表面并无摩擦 但却推挤皮下组织4 节律性强 双手掌夹住一定部位 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 同时上下往返移动 用力对称 快搓忙移 十一 搓法 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运动的方法 十二 摇法 捻法 拇指和食指相对 先捏住 再均匀和缓来回捻揉的方法 主要用于四肢小关节 十三 捻法 拍法 虚掌拍 五指并拢 掌指关节微屈 掌心内凹 十四 拍法 定义 也称腧穴 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是疾病的反应点 也是治疗的刺激点 穴位 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法 手指比量法 手指同身寸法 体表形态标志法 简便取穴法 小儿推拿穴位包括 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 经验穴 阿是穴 推拿特定穴 特点 1 形态

11、点状 线状 面状 2 分布 大多数在头面和四肢 特别双手 3 联系 散在的 没有经络样的联系 4 理论 初步的 朴素的 部分的 尚未连贯成系统 直接来源于实践 1 五脏六腑 心经 大肠 膀胱等2 人体部位 五指节 腹 脊等3 作用功能 端正 精宁等4 五行学说 脾土 肝木等5 山谷河流 山根 洪池等6 建筑物体 天庭 三关等7 动物名称 老龙 龟尾等8 哲学名词 阴阳 八卦等 名称 五经穴 1 位置 五指末节罗纹面拇食中无小指脾土肝木心火肺金肾水 2 手法 旋推为补 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次数 1 到 次 3 作用 脾常不足 宜补不宜清肝为将军 只清不补心多有余 宜清不宜补肺为娇脏 可清可补肾无实

12、证 只补不清 腑之穴 1 位置 胃 拇指桡侧二指节 亦有拇指第一掌骨桡侧缘大肠 食指桡侧小肠 小指尺侧膀胱 第五掌骨和指骨的尺侧胆和三焦无特定部位 2 手法 上推为补 下推为泻 来回推为调 平补平泻 保健用调法 3 作用 大肠虚寒 用补法大肠湿热 用泻法 30min有效 小肠 泻法 代清下焦湿热胃 清法 食滞中焦 四横纹 1 位置 掌面 食 中 无名 小指第一指间横纹 2 手法 掐揉 3 5次 以拇指甲掐1次 依次捻掐完四指为一遍 操作10遍 或往返直推 约50 100次 3 主治 咳喘 腹痛 惊风 小横纹 1 位置 掌面 五指根节横纹处 2 手法 掐 3 5次 或往返直推 50 100次 3

13、 主治 发热 烦躁 掌小横纹 1 位置 掌面 尺侧 小指根与掌横纹间的细小纹路 2 手法 可揉 可掐 揉3分钟 掐10次 3 主治 治痰要穴 适用于痰浊引起的胸闷 气急 咳嗽 痰喘 咽喉不利等 肾顶 1 位置 小指顶端 2 手法 可旋推 可掐 旋推100圈 掐10次 3 主治 自汗 盗汗 解颅 肾虚骨弱 五迟五软等 内八卦 1 位置 掌心四周 以内劳宫为圆心 内劳宫至中指指根横纹的2 3为半径作圆 2 手法 顺时针或逆时针做运法 3分钟 3 主治 咳喘胸闷 呕吐泄泻 顺运能升能散 善开胸利气 化痰化积 用于胸闷 咳嗽 气喘 厌食 腹胀 逆运能降能平 对呕吐 痰吼 头昏等有效 顺运和逆运配合 能

14、调理气机 治二便不调 肝胃 脾 不和 寒热往来等 小天心 1 位置 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 2 手法 点按 揉 捣 揉1分钟 点按20次 快捣1分钟 3 主治 惊风 神昏 失眠 心悸 1 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 推法分几类 其中直推法和旋推法各自的补泻手法如何操作 3 五经穴在手指是如何分布的 4 描述四横纹的手法操作 5 运内八卦中顺运和逆运的功效各是什么 头面四大穴 外感表证 天门 攒竹 位置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手法两拇指交替从两眉正中推向前发际 称开天门 可推200次左右 功效调节阴阳 祛风散邪 通鼻窍 坎宫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手法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 用指腹沿眉毛

15、上缘向两侧推至眉梢 一般分推3分钟 功效疏风解表 调节阴阳 醒脑明目 太阳 位置外眼角与眉梢连线的中点后方的凹陷处手法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 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 向眼方向运为补 向耳方向运为泻 般运24次 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 功效疏风解表 调节阴阳 清利头目 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 耳廓中下部突出骨性标志为乳突 即 高骨 其下约1寸许凹陷中 手法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揉3掐1为1遍 50遍 功效疏风解表 镇静安神 定惊 止泻四法 龟尾七节 摩腹揉脐 龟尾 位置尾椎骨末端手法行点 揉法 点10次左右 揉3 5分钟功效止泻 通便 七节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 长强 成一直线 手法用

16、拇指桡侧面或食 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 分别称为推上七节法和推下七节法 推至局部发热为主 功效推上七节骨为温为补为升推下七节骨为清为泻为降 腹 位置脐周大腹部 手法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 称分推腹阴阳 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次数 分推 到 次 摩腹 分钟 功效调理脾胃与大小肠 攻补兼施 脐 位置肚脐 手法用中指端或掌根揉 称揉脐 指摩或掌摩称摩脐 用两手拇指和食 中三指抓住肚脐抖 掌根振颤 次数 揉 到 次 摩 分钟 功效益本固元 消积泻浊 膻中 位置胸部 前正中线上 平第四肋间 两乳头连线中点手法以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膻中 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推至乳头名分推膻中 用食中指自天突向下推至剑突名下推膻中 揉约1分钟 分推与下推50 100次 功效理气顺气 止咳化痰 开胸散结 璇玑 位置胸部 当前正中线上 胸骨上窝中央下一寸手法可揉 可按 可振功效宽胸理气 止咳平喘 通利大小便 开璇玑拇指指端先从璇玑穴处沿胸肋自上而下 向左 向右分推至季肋部 再从鸠尾穴向下直推至脐部 再由脐部向左右推 最后从脐中推至小腹 此手法操作5 10遍 功效 开胸顺气 宣肺止咳化痰 璇玑穴 鸠尾穴 上腹部 前正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