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乳源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9888450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7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乳源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冶金行业)乳源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冶金行业)乳源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冶金行业)乳源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冶金行业)乳源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乳源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乳源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乳源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乳源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崛起、建设幸福乳源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发展指导意见的重要时期。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乳源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共乳源瑶族自治县委关于制定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目标和任务,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乳源经济社会发

2、展的宏伟蓝图。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为复杂、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努力建设全国一流少数民族自治县为奋斗目标,实施“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绿色乳源”的发展战略,积极应对特大洪涝、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按照“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的工作部署,紧紧抓住“两个关键”,牢牢把握扩大内需带来的重大机遇,迎来了全县经济增速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社会效益提高和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

3、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8.7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4%,超“十五”6.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898元,年均增长18.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09亿元,年均增长21.9%,超“十五”6.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人均收入达12117元,年均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35元,年均增长11.9%,超“十五”6.6个百分点。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提升最快的十强县之一,挺进全省山区五市十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加快,旅游突出。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14.2:54.6:31.2到2010年调整为11.8:5

4、1.4:36.8,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5.6个百分点。2010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58亿元、19.9亿元、14.22亿元,年均增长6.1%、17.6%、15.8%;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83亿元,年均增长18.7%;全县接待游客186万人次,旅游收入11.62亿元,分别年均增长25%、53%。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79亿元,年均增长27.2%,比“十五”期间增长8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全县修筑三面光水圳78千米、改造陂头56座、架设便桥(涵洞)82个、

5、维修机耕路32.9千米,整治改造农田4.4万亩,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200多亩。交通枢纽建设全面展开,改建公路193.2公里,总投资2.42亿元,全县拥有公路197条,通车总里程1463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9.6 公里。电力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兴建主网110kV茶园变电站并进行扩容,增加110kV变电站 3座,扩建220kV主变1台、110kV主变1台、35kV主变1台,增加供电变压器容量372.5MVA。电子通信事业快速发展,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万户,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62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50.3部,传输技术实现了光缆化、数字化。环境保护成效突出,生态

6、建设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县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县”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旅游强县”荣誉称号,被省政府定为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发展试点县,完成各类造林面积35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展开,森林覆盖率达到65.1%,林木绿化率达到69.4%。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控制在959吨以内,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控制在1070吨以内,南水水库水体质量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县城无公害生活垃圾填埋场动工兴建将投入使用。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人均收入12117 元,年均

7、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5335元,年均增长11.9%。2010年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1.7 亿元,年均增长15.8%。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4亿元,年均增长18.9%。全县就业和再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其中,培训农村劳动力11809名、转移就业27526名,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850人,每年新增就业人口2100人,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5家,专业技术人员532人,建成农村卫生站121个,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75.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社会事业进步巨大,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实施“科教

8、兴县”战略, 2010年学前入园率达到86.6%,中、小学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00%,高中毛入学率达到89.1%。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县已建成基层综合文化站9个,农家书屋66家,基层服务点131个,拜盘王、瑶族刺绣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编制出版瑶绣等一批瑶族文化书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新疾控中心和县人民医院门诊、急诊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卫生监督能力不断增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成县体育馆群众健身广场,2010年成功承办了广东省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押加、秋千、毽球三大项目赛事。高度重视计生工作,“十一五”期间计划生育率年均为91.17%,比“十五”时期上升2.62个

9、百分点。信访维稳、人民调解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社会局面和谐稳定,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政府自身建设加强,执行力显著提升。深入开展“解放思想,争当发展排头兵”和“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大公务员队伍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依法治县”创建活动、争优创先活动、“树立正确权力观,提高执行力”学习教育活动,加大工作督办力度,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依法行政,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过错追究、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制度,实行网上行政审批,政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监督检查和审计,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提高。

10、“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总体水平仍然偏低,重点产业项目缺乏,发展后劲仍显不足,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二是城镇化步伐缓慢,城镇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农业农村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农民增收和扶贫攻坚存在困难;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名牌产品等;四是地方财税收入低,收支矛盾突出,支出压力加大,结构不合理。(二)发展环境分析“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面临新的发展形势,既有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又要面临严峻挑

11、战。1、发展机遇国际环境 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会改变。全球将进入科技创新密集时代和绿色发展时代,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重要领域,正在酝酿新的突破,重新确定在知识密集型工业领域的竞争优势。发达国家新一轮增长点逐步形成,并形成新的国际分工格局,而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世界经济朝着有利于多极化方向发展,发展进程加快。国内环境 继续实施扩大内需发展战略,继续巩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将更加科学协调,国家将着力平衡国内生产力布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加大扶贫力度,增加落后地区的投入,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民生,推动城乡、区

12、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收入和基本保障水平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利益协调机制,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省内环境 伴随着广东省落实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和实施“双转移”战略,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10-2015)和关于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支持生态发展区的发展;更加关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县环境 韶关市确定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粤北区域中

13、心城市战略定位的目标,深入实施特色经济战略,打造产业集聚中心,建设新兴制造业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旅游休闲基地,一体化进程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县工业化进入加速发展期,城镇发展框架进一步拓展,市政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显著改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稳步推进,这些都为全县“十二五”期间的大开发、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有利条件从我县自身发展来看,区位优势进一步突出,交通设施进一步完善,发展基础进一步坚实,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工业基础的夯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扶贫攻坚力度的加大,将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省委、省政府对自治县、扶贫开发县和生态发展区的扶持政策倾斜,我

14、县经济社会发展将获得更多更大的政策支持;生态发展功能区的定位,迫切要求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思路。3、制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上我县仍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和制约因素。从外部来看,全球需求萎缩下降,生态发展限制增加,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自身来看,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县镇财力非常薄弱,自身发展能力不强,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双转移”难度较大,农村贫困比例较大,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这些因素将制约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民族地区

15、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绿色崛起、建设幸福乳源为核心,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坚持打“民族牌”,走“生态路”,以观念策动、工业驱动、旅游推动、城乡联动、文化促动为发展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特色资源产业化和生态建设系统化,推动绿色崛起和跨越发展,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二)原则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原则。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寻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的新突破,提高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并紧抓发展机遇,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做到经济发展上规模、提速度,实现经济的生态、和谐、安全的跨越发

16、展。坚持环境友好、绿色发展原则。乳源是全省的生态屏障,遵循人与环境协调共进的原则,继续推进生态立县战略,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发展低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转型,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实施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乡。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推进“双转移”和扶贫开发,重点发展瑶族镇,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形成中心突出、轴线(交通线)辐射、梯次推进、以城带乡、和谐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的原则。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是乳源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