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单元练习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9887821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单元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单元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单元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单元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单元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单元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单元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单元练习题 【课内四基达标】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要认识新形势中的新矛盾和新联结。”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B联系是普遍的,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D认识要不断发展2下列关于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正确说法是( )A现象是事物的个别和片面,本质是事物的整体和全面B现象多变,本质不变C现象可以认识,本质不可以认识D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3认识、理论、科学理论、真理的共同点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其内容都不取决于人脑,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并对实践有反作用 都如实地反映

2、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A B C D4“思维既要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们的要素。”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思维就是先把要素联合,后把要素分解B分析与综合的统一是科学的思维方法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D通过思维可上升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5苏轼在石钟山记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段话中“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蕴涵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6现代科学技

3、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掌握克隆技术后,又完整地破译出人体第22对染色体的秘密。2000年6月,人类基因草图被宣布绘制完成。这些都表明(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B现代科学能够揭示一切奥秘C人类始终走在迈向终极真理的途中D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7“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到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看作是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这种认识事物的过程和方法( )A核心是要坚持矛盾分析法B是完成认识第一次飞跃的过程C要借助于概念、判断反感觉的理性思维形式D就是把事物分解为多个要素并分别加以研究的过程8山西太行吕梁山区原先自然条

4、件很差,有的甚至欠缺生存条件,但当地广大农民依靠科技摆脱了贫困,奔上了小康之路。这告诉我们,治穷先治愚,是似慢实快的致富之路。这表明( )A穷和愚是对立统一的B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C改造世界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D科学理论能极大提高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水平9有一则寓言说:古时有一个叫朱萍漫的人跟人学习屠龙技术,学成后,无法施展其才能。这人错在( )A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B他的知识还停留在对事物现象的认识上,没有揭示事物本质C他不明白不以实践为目的的认识是毫无意义的D他不懂得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10“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

5、到共同富裕。”这句话是真实的判断 运用判断作出的合乎逻辑的推理 对事物的理性认识 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真理性的认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指导作用( )A B C D11“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攻不破的,所以,我们的事业是任何敌人攻不破的。”从这个逻辑推理的例子可以看出,推理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B能准确地分析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C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方法D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定12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总结,又是人们获得新知识的起点。只有概念明确,才能恰当地进行判断,才能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人的思维一刻也离不开概念。这段话说明了(

6、)A概念是判断的基本单位B概念是推理的基本单位C概念是正确认识的基本单位D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13明确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需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这是由( )A思维规律的特点决定的B事物的客观性质所决定的C综合分析的要求决定的D实践的需要所决定的14理性认识循序提高的思维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感性、理性、真理C理性、真理、科学理论D概念、判断、推理【能力素质提高】二、问答题15为什么不能说感性认识是错误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16在分析与综合的过程中,怎样做到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三、辨析题17创造性思维就是敢于打破常规,想人之所想,见人之所未见。1

7、8“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渗透拓展创新】四、材料分析题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流传全世界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提出来的。直到现在为止,查阅培根的全部著作,特别是他的巨著伟大的复兴,根本没有“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材料二 “知识就是力量”用文言文表示即“知为力”。这句话是我国东汉时期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老先生在其代表作论衡中提出的。请回答:(1)“知识就是力量”中的“知识”指什么?(2)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说明“知识就是力量”的正确性?(3)比较材料一、二,你有何想法。参考答案【课内四基达标】一、选择题1D 2D 3B 4B 5D 6A 7B8D 9B

8、10D 11C 12D 13B 14D【能力素质提高】二、问答题15(1) 认识应该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因为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不是说前者错误,后者正确。(2) 认识是否是正确的,关键在于它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而不在于它反映的是事物的现象或是本质。只要是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现象的认识就是正确的感性认识,只要是真实地反映了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是正确的理性认识。反之亦然。16 (1)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合理的科学的想象,立足已知的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这说明合理想象必须坚持尊重客观

9、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不立足事实,离开客观规律去想象,就是胡思乱想;合理的想象的过程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因此,只有坚持二者的结合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它要求我们克服固守书本、墨守成规的旧思想,树立具有创新意识和不断更新观念的新思想。创造性思维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为出发点,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若脱离实际或以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就不会有什么新成果。三、 辨析题17(1)人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伴随着合理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这有

10、利于人们认识能力的进一步发挥和提高。(2)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客观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固守书本和教条,墨守成规,不从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提出科学化的新知识、新方法,就不可能探索出新规律,创立出新学说。(3)进行创造性思维确实需要敢于打破常规,想人之所想,见人之所未见。但进行创造性思维绝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凭空捏造。从这个角度上讲,命题的观点具有片面性。18(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与客观事物相接触而形成的认识。但感性认识中有大量的还是零乱、片面及至虚假的东西,因此,感官所感知到的不一定都是真实的。所以“眼见未必就实。”(2)感性认识是理

11、性认识的必经阶段,理性认识要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并加工制作,才能抓住本质的东西。(3)间接经验是别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学习间接经验虽然是听来的,但也可能是真实的。所以,“耳听未必就虚。”(4)对于见与听,实与虚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渗透拓展创新】四、材料分析题19(1)“知识就是力量”中的知识是指认识和理论。“知识就是力量”中的知识强调的应是运用于实际的科学理论。(2)“知识就是力量”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科学理论是指从实践中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关于事物本质及规律的正确理论。它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是可以转变成人们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同时,能成为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思想武器,培养真正有觉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3)从材料一、二中可看出,“知识就是力量”实际上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就提出来了,可见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作为一名中国人要为之自豪。并坚信,中华民族一定会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