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内蒙古自治区XXXX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9884873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内蒙古自治区XXXX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冶金行业)内蒙古自治区XXXX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冶金行业)内蒙古自治区XXXX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冶金行业)内蒙古自治区XXXX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冶金行业)内蒙古自治区XXXX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内蒙古自治区XXXX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内蒙古自治区XXXX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 2010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全年经济运行平稳、协调,民生改善迈出了新步伐,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2010年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综 合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655亿元,首次超过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

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1.3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6365.79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4187.83亿元,增长12.1%。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1%,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3%。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5:52.5:38调整为9.5:54.6:35.9。“十一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快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分城乡看,城市上涨3%,农村牧区上涨3.5%;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9.5%,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

3、1.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8%,居住类价格上涨2.2%,其它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均比上年下降。从生产资料价格看,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6.7%和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1.4%。详见附表1年末全区就业人员1184.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06万人,增长3.7%。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65.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55万人,增长5.8%。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2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33万人,增长11.5%。全年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56万人,比上年增加0.21万人,增长1.7%。年末城

4、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738.1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9.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2%和25.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28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2010年,公共与民生领域仍然是支出的重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1.33亿元,增长20.2%;医疗卫生支出120.20亿元,增长16.8%;教育支出328.46亿元,增长34.9%;环境保护支出107.22亿元,增长9.5%。“十一五”期间,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和支出年均分别增长29.4%和27.3%,

5、分别比“十五”时期快4.6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产业发展不充分,农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不足。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偏重,非资源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原字号”产品比重大,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三是生产力布局比较分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严重。六是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

6、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二、农 业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00.2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46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49.8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48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2158.25万吨,比上年增产176.55万吨,增长8.9%。全年油料产量128.15万吨,增长7.1%;甜菜产量160.96万吨,增长46.9%;蔬菜产量1350.90万吨,下降2.2%;水果(含果用瓜)产量278.17万吨,增长33.3%。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10798.5万头(只),比上年同期下降0.6%;牲畜总增6412万头(只),牲畜总增率达59.1%。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

7、头数10136.3万头(只),比重93.9%。全年肉类总产量248.93万吨,比上年增长6.4%;牛奶产量905.15万吨,增长0.2%;山羊绒产量8104吨,增长9.9%;禽蛋产量50万吨,增长2.3%;水产品产量11.38万吨,增长7.4%。详见附表2林业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65.78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3.02万公顷,飞播造林7.9万公顷,封山育林34.86万公顷。全年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荒地造林面积5.50万公顷,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11.70万公顷,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面积28.96万公顷,完成“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造林面积15.48万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9.

8、17万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366.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0%。全年实现林业产业产值201.43亿元。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033.5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8%;机电井数量42.86万眼,增长2.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2.7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6%;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48.41亿千瓦时,增长17.6%;化肥施用量(按折纯)177.24万吨,增长3.4%。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61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5.1%,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14.5%,股份合作企

9、业增加值增长52.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9.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9.2%,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49.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6.8%;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9.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25.6%;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46.1%。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左右,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工业产品产量看,全区原煤产量首次突破7亿吨,达7.87亿吨,比上年增长26.3%;发电量达到2483.88亿千瓦小时,增长13.1%,其中,风力发电量199.25亿千

10、瓦小时,增长73.2%;羊绒衫、载货汽车产量分别为2021.16万件和41646辆,分别增长48.5%和67.6%;其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和下降。详见附表32010年1-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845.26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实现利润1074.26亿元,比上年增长67.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95.45亿元,同比增长73.6%;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55.4亿元,同比下降23.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4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

11、筑施工企业845个,比上年增加25个;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270.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8%;竣工房屋面积3192.50万平方米,增长1.7%;房屋建筑竣工率43.9%。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76.31亿元,比上年增长2.6%;实现税金4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97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80.86亿元,增长19.2%。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3371.02亿元,增长15.3%;集体单位投资108.74亿元,增长52.9%;个体投资105.45

12、亿元,增长4.8%;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5386.87亿元,增长21.3%。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8005.27亿元,增长19.3%;中央项目完成投资926.81亿元,增长11.8%。“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9923 亿元,年均增长27.3%。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50.63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投资4451.75亿元,增长15.8%,其中,工业投资4330.94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投资4069.70亿元,增长32.5%。从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74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1120.02亿元,

13、比上年增长37.3%;在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经济适用房投资39.09亿元,下降27.4%;农村牧区固定资产投资230.73亿元,增长18.6%,其中,非农户投资139.51亿元,增长26.4%。从主要行业投资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351.41亿元,增长17.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1042.88亿元,增长22.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657.98亿元,增长7.6%。全年新开工项目1.0115万个,比上年下降8.5%;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2210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在全区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全部建成投产项目9349个,项目建成投

14、产率73%;新增固定资产5554.85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2.6%。城镇住宅施工面积9837.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城镇住宅竣工面积2472.7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3%。商品房竣工面积2192.0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3%;商品房销售面积3020.54万平方米,增长17.0%;农村牧区竣工住宅面积360万平方米,下降8.6%。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14.5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3%,增长1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2.72亿元,增长13.9%。从行业看,批

15、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897.31亿元,增长18.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39.99亿元,增长20.9%。消费品市场呈现的主要特点:一是城镇消费品市场主导地位明显,乡村市场增速缓慢。二是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质量不断上升,以汽车、住房为主导的消费升级,有力推动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大宗商品拉动作用突出。全年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277.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商品房销售的快速增长,居住、家庭装饰等消费增长较快。全年建筑装潢材料零售额增长21.9%。三是一系列保障、改善民生措施得力,对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形成有力支撑,加速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特别是“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

16、,有力带动了全区农村牧区的消费市场。全年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和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25.9%和58.7%。六、对外经济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87.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出口总额33.35亿美元,增长44%;进口总额53.84亿美元,增长20.8%。从主要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达40.64亿美元,占46.6%,比上年增长29.4%;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9亿美元,占10.3%,比上年增长2.4倍。“十一五”时期,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381.08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4倍。其中,出口143.19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86%。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3.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