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9884779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上述诸项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也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科学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中生物中安排的个学生实验中,其中单纯的观察实验个,占全部学生实验的3.,而且观察贯穿于全部实验中。因此,教师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地、正确地、深入了解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察能力。

2、一、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一

3、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三、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

4、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四、对比观察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

5、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例如:鳞翅目昆虫的分种要从头、胸、腹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种主要观察胸部。常见的灰蝶科与凤蝶科容易混淆,通过对比观察从同中找出异点,灰蝶科翅正面花纹少,颜色单一,腹面花纹较多,颜色较多;而凤蝶科翅正面和腹面花纹和颜色都多。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对各科、种的生物特

6、征就易掌握。五、重复观察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例如:观察脊髓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属于低级反射中枢。该实验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脑的切除是否干净,因此,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观察。在实验中首先让学生把去脑的蛙进行翻身反射试验,这样来确定脑是否除荆当然这种实验要反复进行观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验证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时,也应该重复的使用不同浓度硫酸来进行刺激,反复进行观察,最后使学生认识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脊髓能完成低级的反射功能。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我

7、深深体会到:只有指导学生反复的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趣味教学浅谈中师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是力求认识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有兴趣的学习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甚至废寝忘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迅速牢固。反之,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好中师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笔者对、三年进入我校普师班的名新生在初中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生理卫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不署名、不讨论、实事求是的调查,结果如下表(学生来自五县一市、两个矿区,具有

8、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项目 结果(人数) 百分比() 对生物是否感兴趣 是 否 生物是否难学 是 否 初中老师做实验次数 次以上 次 自己做过实验吗 是 否 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吗 是 否 无所谓 是否适应新教法 是 否 无所谓 毕业后是否愿意去农村 是 否 无所谓 从上表可以看出,进入中师的学生,学校换了,教师换了,再加上基础不一,教学的脱节和学习的不适应现象是很普遍的。他们中有的对生物学习感到困难,有的对教师的教法不适应,有的在初中放弃了生物学习,甚至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了生物课,生物学知识基本上是空白,这给中师的生物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只有坚持启发性、趣味性,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才能

9、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中师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应尽可能使他们在课堂上体味到知识、趣味与启发性的有机结合的教法,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为此,笔者多年来始终坚持做到以下几点,效果较好。 一、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言 好的导言,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我查阅大量资料,尽可能采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引入。每章、每节乃至每节课,也尽量通过实验、模型、讲故事、讨论、设疑等方式引入。 如在学生物与环境前,补充了人口增长与粮食资源危机、人口普查、水法、土地法、矿产资源法等内容,介绍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并列出惊人的数字:全世界每年增加万人,须增加粮食t,目前

10、尚有亿人处于饥饿之中,我国也有少部分地区仍未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年与年相比,人口增加一倍多,土地减少,尽管奋斗了年,人均占有粮食仅增加kg。全球每分钟有公顷土地变为沙漠、公顷森林消失;每小时有个物种灭绝,有t土壤流失,每天生产垃圾t,向大气排放co,2 t;有万人死于污染造成的传染病和癌症;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亿元,相当于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损失。通过这些数字提高了趣味性。 二、加强生动多样的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可使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理解知识。对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来说,语言叙述不如实物、标本直接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感知那样鲜明、具体、完整。 多年来,本人

11、坚持贯彻直观性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实验、录像、图表等形式辅助教学。如在讲鲫鱼时,就将鱼放在玻璃缸中,先让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再剪掉一条鱼的尾鳍和腹鳍,放回水中,观察其运动情况,并与其它鱼对比,了解鳍的功能。再破坏另一条鱼的侧线,用木棍搅水,让学生观察思考:鱼游的方向与水流方向如何,以掌握侧线的功能。讲昆虫的呼吸系统时,把两只蝗虫同时浸入水中,其中一只身体浸入水中,头部露出水面;另一只头部浸入水中,身体露出水面,观察哪只先死,了解气门的功能。在讲松杉柏时,把学生带到校园,分别观察松杉柏的树干、树枝、树叶,找出异同点。在讲较难掌握的细胞的分裂时,设计制作了有丝分裂演示仪,配合挂

12、图,演示出各期变化的特点,归纳总结并填写“有丝分裂简明表”,编写顺口溜,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加深了印象,增强了记忆。 三、建立兴趣小组,做好实验 中师新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各校条件差异较大,有的农村学生基本上没动手做过实验,因此教师要对中师新生的实验水平摸底,检查每个学生的基本操作,了解存在问题,有计划地纠正与补足。要努力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各种实验现象广泛观察,使之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发展思维能力;也应通过自制简易教具、标本,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动手能力;通过提问、讨论、讲故事等培养训练表达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

13、科普读物和有关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 同学们在初三时面对升学的压力,被大量的练习题、复习题、模拟题搞得自顾不暇,根本谈不上课外活动。而中师生的未来职业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包括独立设计一些小实验。所以应较多地开展能发挥学生特长爱好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建立兴趣小组,将会使他们耳目一新,兴趣陡增,从而训练和培养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所需的各种技能和能力。为避免课外活动流于形式,应定教师、定学生、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制作一些简易教具和代用品,设计与小学自然课教学内容有关的生物小实验以及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有关的小实验。如显微

14、镜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栽培蘑菇、草莓;饲养金鱼、蝌蚪、牛蛙;制作动物标本、给校园的花草树木挂牌标明科属种及生活习性等。但活动一定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否则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会减少,课外活动的优越性就难以发挥。 四、教给科学的记忆方法,“授之以渔” 生物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名词和概念繁多、知识零碎、要记忆的东西多,“记不住”是普遍问题,但只要指导得法,仍可使课本上的文字变活,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教师首先要根据大纲,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记忆要求,提高记忆的自觉性、积极性;其次教给科学的记忆方法,学会“点金术”,使之事半功倍。在教学中笔者常采用理解、对比、口诀、分类、联想等记忆方法。尤其是理解记忆

15、,易记且保持时间长。如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遗传的三大规律等具有相反、相近以及有联系的内容,列成表格,比较分析,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理解越透彻而记忆越牢固。如将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制作过程总结为八个字:解离、漂洗、染色、压片;减数第一次分裂突出六个字;联会、分离、减数;而基因分离规律强调三个分离;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杂合体后代性状分离。又如将生物的基本特征编成迷语,使其生动形象、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比如,“身体圆筒状,把口当作肛,口旁多只手,反应不定向(水螅)”;“没有腿、眼、牙,耕地胜犁耙,脱衣产幼仔,钓翁喜欢它(蚯蚓)”;“有尾无腿水中生,有腿无尾陆上登,又能游泳又善跳,见到害虫吞口中(青蛙)”;“两个大瓦片,盖个小房间,有个胖娃娃,静静睡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