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索 3~4节人教实验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9884762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索 3~4节人教实验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政治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索 3~4节人教实验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政治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索 3~4节人教实验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政治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索 3~4节人教实验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政治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索 3~4节人教实验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索 3~4节人教实验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索 3~4节人教实验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政治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索 34节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索43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44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二. 重点、难点:1.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主要观点:毛泽东论十大关系集中了我国建国初期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成果,即使在今天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3.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认识三. 具体内容:(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1)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过几年的国民经济恢复,从1953年开始了对私有制的社

2、会主义改造,并于1956年宣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此期间,苏联国内问题的暴露,使我们对待苏联经验的态度由过去的“以俄为师”转为“以苏为鉴”。怎样借鉴苏联经验,避免我们少走弯路,成为当时我国必须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从1956年2月开始,毛泽东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听取国家34个部委(包括直属局)和部分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的汇报,对我国经济建设情况和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2)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

3、义服务的基本方针。(3)协调比例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为了改变历史形成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和战备的需要,要大力发展内地工业,但要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础,使我们更有力量发展和支援内地工业。(4)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关于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的关系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关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要坚持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以正确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5)向外国学习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

4、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P70相关链接:论十大关系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以下十个问题: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其中,前五个关系主要是经济关系,后五个关系主要是政治关系。论十大关系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其中多数政策主张,直至今天,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5、。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苏为鉴,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结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的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四)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1. 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国民经济恢复期间,毛泽东对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都持积极态度,这对保证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三大改造过程中,虽然采取了一些限制市场作用的措施,但毛泽东仍然非常注意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与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

6、、三个补充”的要求,即在工商经营方面,应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应按计划生产,附有一部分计划外的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应以国家市场为主体,附有一定范围的由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这一要求,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即: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与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这一要求,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2. 发展商品生产

7、为社会主义服务。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出现了把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要限制乃至消灭商品生产的主张。然而,人民公社消灭商品经济的尝试失败了。在此背景下,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第一次郑州会议、武昌会议和第二次郑州会议。会上他坚持了列宁关于利用商品交换巩固工农联盟的主张,坚持了斯大林关于发展商品经济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的观点,并强调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即:在大跃进的形势下毛泽东坚持了列宁关于利用商品交换巩固工农联盟的主张,坚持了斯大林关于发展商品经济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的观点,并强调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为社会主义服务。3.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

8、原因,毛泽东赞同斯大林的说法,但又认为斯大林的说法不完整。他认为,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即使实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可能依然存在。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围,毛泽东提出了某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论断,突破了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认识。4. 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学校(目题)。关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毛泽东受斯大林的影响,一方面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主张在限制价值规律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

9、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把握:(1)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存在(2)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调节作用(3)强调运用价值规律【典型例题】1. 我国建设的重点是( )A. 重工业B. 农业C. 轻工业D. 畜牧业答案:A2. 我们要按照 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计划,使重工业的发展有可靠的基础( )A. 重农轻B. 农重轻C. 轻农重D. 农轻重答案:D3. 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必须首先加强 。( )A. 精神文明建设B. 粮食生产C. 经济建设D. 军队建设答案:C4. 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正确

10、处理 和 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各方积极性的调动和提高,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A. 物质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B. 法治 人治C. 国家 集体D. 中央集权 地方集权答案:D5. 在论十大关系中,关于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正确认识是( )A. 必须三者兼顾 B. 只要国家和集体利益,不要个人利益C. 只要个人利益,不要国家利益D. 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答案:A6. 正确对待外国经验,洋为中用,我们的态度是( )A. 一切照搬,机械搬用B. 有分析有批判地学C. 全盘否定D. 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答案:B7. 我们通过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我

11、国的( )A. 全民所有制经济B. 集体所有制经济C. 农业体系D. 工业体系答案:B8. 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毛泽东坚持了列宁、斯大林的一些正确观点,并强调通过发展 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A. 钢铁生产B. 粮食生产C. 公有制经济D. 商品生产答案:D9.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毛泽东认为,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是( )A. 两种所有制B. 全民所有制C. 集体所有制D. 非公有制答案:A10. 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和 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 )A. 生产关系B. 上层建筑C. 生产力D. 公有制答案:C11.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围,毛泽东认为,生活资料是商品,

12、 也是商品。( )A. 消费资料B. 生产资料C. 农业生活品D. 工业生活品答案:B12. 关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价值规律对生产 调节作用。( )A. 起决定性B. 没有C. 不起决定D. 有答案:C13.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一报告中毛泽东主席分析了问题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即( )A. 大力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C. 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D.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针答案:C14. 毛泽东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著作是(

13、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答案:B15.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在建设中应处理好的经济方面的关系有( )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A. B. C. D. 答案:D16.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先论述的关系是( )A.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B.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C.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D.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答案:A【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专题四第三节知识能力检测一. 单项选择1. 我

14、国于 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A. 1949B. 1953C. 1956D. 19572. 苏联国内部暴露后,我国对待苏联经验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 ”转为“ ”。( )A. 以俄为师 以苏为鉴B. 以俄为鉴 以苏为师C. 中苏互鉴 苏以中鉴D. 平等对待 断绝来往3. 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 的报告。在这一报告中,毛泽东集中阐述了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成果。( )A.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B.论十大关系C.矛盾论D.实践论4.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 的基本方针,也是贯穿论十大关系全篇的中心思想( )A. 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C. 调动工人和农民和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D. 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5.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是( )A. 知识分子和人民解放军B. 工人和农民C. 工人和企业家D. 农民和科学家6. 反动势力是一种消极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