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管理)药理学发展简史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9883622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药品管理)药理学发展简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理学发展简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理学发展简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理学发展简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疗药品管理)药理学发展简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药品管理)药理学发展简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药品管理)药理学发展简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理学发展简作者:张钰麟二一一年九月二十日药理学发展简史摘要: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药理学pharmacology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德国人施米德贝尔(Oschmiedeberg,18381921)首创的实验药理学成为近代药理学的基础。药物同毒物有时也难于严密区分,药理学实际上也以毒物为研究对象,因此把药理学中特别关于医药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为药物学(原意为药饵学),与以毒物为对象的毒物学(toxicology)相区别。(一)目的和任务1药理学: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

2、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该学科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2学科目的和任务: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药理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 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

3、分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3药理学三大任务:第一:药理是医学院校必修的一门课,指导临床用药。第二:评价药物疗效以及在经济上面和其他方面有些什么不同。第三:药理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中药发展简史及现代研究的主要成就:(1)中药发展简史及本草学主要著作中药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广大劳动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劳动人民在自然斗争、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得到的药物知识的总结。其中麻黄治喘、常山抗疟、楝实驱虫、大黄泻下等,都是有价值的科学记录。汉、晋时期,华佗、李当之、吴普等人对药物均有较大贡献。唐。苏敬、李

4、勩等二十余人编纂了新修本草、收载药物844种,并收集了全国各地药材标本绘图,于公元654年颁布,又称唐本草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比纽伦药典早877年,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它对于国内外的影响甚大。明李时珍鉴于证类本草之后五百年间出版多种本草学著作,涌现大量实用药物,对药的功能主治又有新的发展,加以他本人积累丰富的采药、辨药、制药和用药的实践经验、乃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经史百家图书近八百种;实地调查研究,鉴别真伪,编成本草纲目52卷,分16部,62类,收药1892种,药图1120幅。于1590年初刻于金陵。此书总结了中国十六世纪以前本草学的成就,出版后三百多年来历经多次翻刻,己有

5、英、日、德、法、俄等译本,蜚声国内外,影响深远。本草纲目问世后,清代学者从不同角度在它的基础上撰写了与其有关的本草学著作,如增补纠误的本草纲目拾遗,删繁就简的本草纲自摘要、本草汇纂,还有临床实用小型本草本草备要,本草从新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吴其澞的植物名实图考作者以实物为依据,精绘药图,清晰逼真,修正了古代本草图绘的错误,“长编”部分摘录了历代本草及文史杂书中的有关记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普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解放后,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十分关心,先后颁布了中医政策,设立了中医药研究机构,开办了中医药院校。随着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的资源调查,品种鉴定,化学及药理研究,临床观察等,均积累

6、了大量资料。中央卫生部编纂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中药的规格、功效、主治、剂量用法及质量控制,都做了明确规定。不少中药书籍,如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临床中药学等,均从不同侧面作了初步总结。还出版了大型综合药物书,如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和中药大辞典等,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药研究的成就,而后者还摘录了古代本草文献,是研究中药的重要参考书。(2)近年来药理研究的主要成就利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己有八十余载。二十年代初,中国学者首先对麻黄的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和麻黄定碱进行了系统的化学及药理研究。由于发现它的特异药理作用,其论文报告不仅震动国内,也受到国外的极大重视,并引起世界学者对麻

7、黄碱及其他中药研究的兴趣,致使麻黄碱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药物。由于当时社会动荡,战乱不安,设备简陋,人员极少,故研究缓慢,成果甚少。主要进行了一此单味药的研究,而且没有化学、药理与临床三者的协作。化学方面主要对延胡索、钩藤、麻黄、常山、防己等数十种药材进行研究。药理则主要对麻黄、黄连、常山、延胡索、仙鹤草等数十种药材进行了研究。解放后,政府对中医中药的整理研究和发展十分重视,提出继承、发扬、整理、提高中医中药的重要批示,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省市的中医中药研究机构和各级中医医院,使中药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研究范围从单方发展到复方,研究课题从资源调查到生药鉴定、炮制、化学、药理直至临床,

8、单味药品种之多及研究范围之广,诚属空前。对延胡索、粉防己、人参、黄连、葛根、川芎、丹参、三七、枳实、枳壳、灵芝、莪术、大黄、青蒿、青木香、益母草、天花粉等研究均较深入,还从抗微生物、抗寄生虫、抗肿瘤、解热、镇痛、强心、利尿、抗高血压、抗心律不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筛选。不但对传统中药研究较多,还研究了很多草药,如穿心莲、四季青、毛冬青、矮地茶、福寿草、满山红等,并已提供临床应用,大大丰富了药物品种。综括中草药药理研究,其中部分阐明了中医药理论(如活血化瘀、扶正培本等治则),搞清了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如延胡索乙素、青蒿素、川芎嗪等),改良了某些剂型(如感冒冲剂、生脉注射液等),发现了某些药的新用途(如枳实、青皮、鹤草芽等)。但中药的成分是复杂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一个成分绝不能代表一味中药,某个作用也不能概括其全部功效,固此,中药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 中国药学史,渠时光,辽宁大学出版社2. 药理学,吕圭源,北京中医药出版社3. 中药药理学,王筠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 药理学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5. 药物史话,高宣亮,化学工业出版社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