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管理)精品文档管理学人力资本对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_人力资源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9879062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管理)精品文档管理学人力资本对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_人力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资本管理)精品文档管理学人力资本对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_人力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资本管理)精品文档管理学人力资本对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_人力资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本管理)精品文档管理学人力资本对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_人力资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资本管理)精品文档管理学人力资本对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_人力资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本管理)精品文档管理学人力资本对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_人力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管理)精品文档管理学人力资本对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_人力资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本对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作者:网络收集下载前请注意: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时间:2010-06-10 20:00:59引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直至90年代,在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大学生“统分统配”的就业制度背景下,相对于增长缓慢的毕业生数量来说,中国的大学生需求旺盛,大学生作为稀缺资源就业不成问题。但是,自1999年以来,高校连年扩招,且规模有了一个数量级的变化(1997年招生规模突破100万),这样,从2003年开始,毕业生数量也年年持续快速增长。高

2、等教育在学人口的增长既拉动了内需,又有力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但由于扩招增速过快,超过了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速度,同时,由于社会转型、企业转制,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的史无前例的矛盾和困难,致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现。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大学生就业仍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大学毕业生要实现自己的择业目的,就必须重视社会的影响因素,自觉调整自身的职业期待值,择业意向等等。人力资本理论提供了研究大学生择业问题的一个新的理论视角。研究大学生如何根据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在可选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使大学生群体的职业选择

3、呈现出多层次性,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文献回顾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最早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他认为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它表现为能为任何个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能力与知识。在对人力资本的界定中,由于各自的出发点不同因而其定义的侧重点也不同。有的学者认为,人力资本是“凝结在活的人体内的能够在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生产过程中转移和增加价值的劳动能力。”1还有的学者认为,人力资本是“投入到生产中的知识、技能、体力、经验等。”2也有观点认为人力资本是指人身上所具有的教育、文化及其健康的投资,既包括私人投资或家庭投资,也包括国家投资或社会投资。而比较全面的则是从个体和群体两方面来界定人力资

4、本:“对于个体而言,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凝结在人身体内的知识、能力、健康等所构成,能够物化于商品和服务增加商品和服务的效应,并以此获得收益的价值。对于群体而言,人力资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每个人具有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个体人力资本构成要素的整合,并能够物化于商品和服务,提高商品和服务产出效应。”3国外对大学生择业预期、择业观念、择业意愿的研究起步较早,常把在校大学生收入预期作为择业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贝茨发表了关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269位在校生收入预期的报告,多米尼斯和曼斯基对威斯康星州110名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收入预期进行的合作研究,以及欧盟十国在19992001年间对高校学生就业预期开

5、展的联合调查研究,都是这方面的代表。4这些研究分析的框架是建立在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基础上的,而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很不完善,况且由于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背景及政治价值观的影响,国内外大学生择业观念与行为存在着差异。我国关于大学生择业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关于大学生择业的研究领域才开始从单纯的择业观教育逐渐扩展开来,社会学、心理学与其它方面的研究开始兴起。我国现有的社会学研究一般更注重从大学生的择业期望(愿望)、择业途径等个人属性上来探讨对择业各方面的影响。复旦大学国政系课题组对大学生择业意愿的调查发现,大学生择业存在着普遍倾向,即地域选择上趋向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单位选

6、择青睐三资企业,职位青睐白领,择业时重点考虑收入。5黄发友从择业意识、择业意向、择业态度、择业标准等方面来分析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择业观念的现状,他调查发现大学生择业目的是为实现自身价值,国家机关、三资企业、科研教育部门是择业的第一选择,理想的就业地区是沿海开放城市、北京上海和国外。6王路江、马俊杰等对2000年全国五类高校已签约的本科毕业生作了关于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了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认为:职业理想、地区差异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都有一定的影响,自我认知程度、个人能力高低对大学生的就业准备以及职业规划、职业设计都有着巨大的影响。7 学者邝晓军研究了人力资本诸要素对大学生就业

7、收入的影响,学习成绩、工作经历、工作能力和政治面貌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后月收入有显著影响,应聘技巧、学校名气、外貌条件和性别则没有显著影响。8 袁堂明在对人力资本对个人就业谋职的作用进行研究时得出结论:人力资本影响一个人就业的根本因素之一,人力资本存量大,易于就业且不易下岗,其工资水平和职业声望都很高。9本文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将人力资本对择业意向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细分了人力资本诸因素与择业意向三方面的相关关系。为大学生择业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角度。以这种理论角度分析,可以对大学生择业差异性进行很好地解释,为大学生理性择业提供指导。二、研究设计(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择业意向择业意

8、向是择业的主体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倾向等,它既是择业主体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也是择业主体对职业的社会评价的直观表达。简单的说就是指择业主体在择业时希望达到的职业期望目标。择业意向的内涵应该包括择业地域、择业薪资标准、择业单位的性质选择等方面。2.大学生人力资本在本文概念的界定中,将大学生人力资本定义为:“大学生在就业之前通过各种教育投资形成的,将来能为大学生本人和社会带来各种效益的知识和劳动能力。”由此,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主要由其在大学期间形成的知识积累、实践经历以及身份资格认证构成。(二)资料收集方法1.问卷法本调查所选取的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该校有文科、理科

9、和工科三类方向的专业设置,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人力资本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在择业时存在着很大的异质性。考虑到要调查已就业的往届毕业生有很大的困难,所以本次调查主要选取应届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这一群体正处于择业、就业阶段,有的已经成功就业,有的还未就业,他们的择业意向已经形成并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明确。本调查在该校区抽取150个样本,构成本次调查的150个样本。全校范围内以院为单位抽取三个院包括文科、理科和工科,每个院发放问卷50份,其中每个院抽取两个系,每个系发放问卷25份。 !2.访谈法本文将从上面的调查对象中随机选取5个样本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三)实施过程本研究的调查对

10、象是应届本科毕业生,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实际发放问卷150份,有效回收145份,有效回收率为96.7%。其中,男生占56.5%,女生占43.5%,文科专业学生占41.3%,理科专业学生占31.0%,工科专业学生占27.7%(见表1-1)。表1-1 样本特征变量 频度(N) 百分比(%)性别 男 82 56.5%女 63 43.5%专业 文科 60 41.3%&nbs;理科 45 31.0%工科 40 27.7%三、调查结果分析(一)大学生人力资本状况分析大学生人力资本可以由所获得的证书、是否为党员身份以及学习成绩排名、是否兼职并获得经济收入、在校内担任职务状况这五项指标测量出

11、来,如表2-1,笔者所调查的该重点本科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有91.1%的大学生取得了英语证书,39.3%的大学生持有计算机等级证书,拥有证书可以增加大学生的择业信心。调查结果显示,在样本中有83.1%的大学生成绩在班级排名的前1/2,有55.5%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入党;另外,有55.5%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做过兼职并且取得了收入,有64.5%的大学生在校担任过各种职务,积极活跃于学生会和社团,可见当代大学生具有实践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为自己积累人力资本。总的来说重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呈现比较好的状态。表2-1 大学生人力资本状况描述统

12、计变量 频度(N) 百分比(%)英语等级证书 132 91.1计算机等级证书 57 39.3党员 80 55.5学习成绩排名 120 83.1兼职并获得经济收入 80 55.5担任职务状况 93 64.5(二)大学生择业意向1对择业地区的选择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区域选择时,明显地呈现出“孔雀东南飞的”倾向。这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2),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地处东南沿海的省会、大城市作为自己首次就业的理想区域,选择这一项的人数占总体的77.1%之多,这一现象是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影响,沿海城市比西部城市经济发达、知名企业也大多坐落在这些发达城市中,无疑为大学生择业增添了很大的吸引力。也有一

13、部分大学生选择地处东南沿海的中小城市,占12.3%,中小城市的竞争压力不如大城市大,所以不少大学生愿意选择这里作为他们的就业地区。地处中部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少有人青睐,共占7.7%。而地处西部的大、中城市以及乡村基层则面临冷遇,本调查中无人选择到西部就业。这些正迫切需要人才建设的地区却无人问津,正是我国就业市场的一大困境。表2-2 择业时的首选地区变量 频度(N) 百分比(%)地处东南沿海的省会、大城市 111 771地处东南沿海的中小城市 18 123地处东南沿海的县乡村等基层 5 29地处中部的省会、大城市 4 25地处中部的中小城市 7 52地处中部的县乡村等基层 0 00地处西部的省会

14、、大城市 0 00地处西部的中小城市 0 00地处西部的县乡村等基层 0 002对择业单位性质的选择当前,由于大学生对自我没有准确的认识和评价,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缺乏准确定位,使其对择业单位性质的定向失去合理性和准确性,带有盲目性。在调查中,大学生期望进入的单位第一选择是党政机关占38.2%,第二是国有或集体企业占25.4%,第三是三资企业占18.4%,然后才是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分别占10.8%和6.9%.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择业意向还是深受择业单位的“公有”、“私有”的观念影响,在理想的职业性质选择中,排在第一、二位的,都是党政机关和国有或集体企业,其次则是风险大但待遇好的

15、三资企业。(见表2-3)。大学生对党政机关和国有、集体企业的青睐,一定程度上受父母的观念影响,上一代人认为进入“公有”性质的单位意味着“铁饭碗”、“旱涝保收”,而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公务员的“铁饭碗”将会被打破,到那时大学生和家长们的职业预期则面临落空。“我是学经济管理的,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小学教师。在大四实习之前,父母已经在家乡给我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国企当职员,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挑战,而且待遇很好、福利也很好。父亲是公务员,所以他想让我也从事公务员一类的工作,或者进国企,他们认为这样的工作旱涝保收,也比较适合我。”(N.3)可见,目前大学生选择就业的单位性质偏重于“公有”性质

16、的单位。不过风险大但待遇好的外企,近年来越来越受大学生的青睐,这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素质比较有信心,敢于到这些竞争激烈的外企中挑战自己。表2-3 你最初希望自己进入何种单位工作变量 频度(N) 百分比(%)党政机关 55 382事业单位 16 108国有或集体企业 37 254私营企业 10 69三资企业 25 184其他 2 113对薪资标准的期望在职业收入上(表2-4),大学生期望职业月薪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3000元、3000-4000元、4000元以上的人分别为5.7%、37.4%、35.9%、12.8%、8.2%,这种比例分布与当前的现实情况比较相符,符合大学生就业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