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对经济金融化的观察与思考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9877684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保险)对经济金融化的观察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融保险)对经济金融化的观察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融保险)对经济金融化的观察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融保险)对经济金融化的观察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融保险)对经济金融化的观察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保险)对经济金融化的观察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保险)对经济金融化的观察与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经济金融化的观察与思考 一、对当前经济金融化的观察与分析(一)经济金融化的本质是虚拟经济不断扩张从现象看,经济金融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国证券交易规模快速增长。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工业国家债券与股票交易占其GDP的比重均低于50%。近年来,证券交易规模迅猛发展,已经达到了空前水平。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证券交易额占GDP的比重已超过100%。据IMF统计资料,2006年全球总产出为48.2万亿美元,全球股市总市值为50.8万亿美元,金融资产为190.4万亿美元,金融衍生产品市值高达485.7万亿美元,分别相当于世界经济

2、总值的105%、395%和10倍以上。有关国家股票市值占GDP比重的具体情况见表一。表一: 主要国家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 单位:万亿美元、国家股票总市值(时间)GDP总额股票总市值/GDP总额美国17.8 (2007年12月2日)13. 2 135日本4.21 (2007年底)4.4 96英国3.7 (2007年8月3日)2.2 168法国2.4 (2006年底)2.3 103印度1.4 (2007年10月12日)1.0 139中国 4.5(2007年底)2.9 155全球50.8(2006年底) 48.4 105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国家统计机构、证券交易机构、IMF资料综合计算。二是国际短

3、期资本交易量猛增。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不到4,国际贸易年均增长率为7左右,但国际短期资本交易年均增长率却高达25。最近10年来,全球外汇日交易额增长超过12倍,远远超出世界贸易和投资增长速度。这说明全球外汇市场交易活动已经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关专家估计,目前每天外汇交易规模超过3万亿美元,全年超过900万亿美元。每年国际金融市场短期资本流动至少7.2万亿美元,约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1/5。在短期资本流动中,仅有3%左右是出于实体经济需要,其余部分都属于可谓“游资”,交易的目的是为了牟取利润,一有风吹草动这部分资本就会迅速抽逃,为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埋下隐患。三是国际金融市场

4、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由于金融交易日益信息化和网络化,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各地区之间的金融市场相互贯通,世界主要股市和主要国家利率水平基本上同步变化。同时,信贷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发展,使得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日益融合。四是金融交易规模、实际利率、金融业利润及持有金融资产的收益急剧上升。金融动机、金融市场、金融参与者和金融机构在国际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从本质看,经济金融化是虚拟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的过程。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态。早在140年前,马克思就就对虚拟经济作了系统论述。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只是实物资本的所有权证明,是

5、“实物资本的纸制复本”。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中,实体经济是第一位的,虚拟经济是第二位的。虚拟经济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但同时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8。同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运行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1)高流动性。虚拟经济只是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巨额虚拟资本交易瞬间即可完成。(2)高风险性。虚拟资本的价格决定并不遵循实体经济的价值规律,而主要取决于公众主观预期、宏观经济环境、政治和政策变化等许多非经济因素。(3)高投机性。虚拟资本价格不稳定和不可预测,部分人可以

6、通过“低买高卖”获得受益,使虚拟经济处于持续波动之中。如果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迅速攀升,就可能产生泡沫经济和虚假繁荣。一旦价格上涨的预期发生逆转,就会产生价格暴跌,泡沫破灭,引发金融危机乃至整个经济衰退 杨凤娟: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与现代虚拟资本的特征,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经济金融化不断发展,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迁。美国经济学家斯威齐于1995年指出:到20世纪80年代末,传统经济结构“已经让位于新的经济结构,在新的经济结构中,急剧膨胀的金融部门获取了高度独立性,并高高凌驾于实体生产体系之上”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资本主义的金融化,国外理论动

7、态2007年第7期。可以预计,随着经济金融化的不断发展,虚拟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得到强化。(二)经济金融化已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国际贸易自由化,包括WTO主导的多边贸易谈判、各国降低关税总水平、撤除关税壁垒等;二是双方或单方授予的投资便利化,包括政府减弱投资干预、改善投资环境、签署国际投资协定等;三是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国际运输与信息交流的成本大幅下降,使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成为可能;四是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上述四大动力依然存在并将继续发挥作用,但其作用已经趋于

8、减弱。主要原因在于:国际贸易自由化存在诸多制约,多哈谈判迟迟不能取得进展,主要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依然强大;各国吸收外国投资的积极性高涨,投资便利化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短期内无法取得进一步的重大突破;对全球化具有革命性的信息技术新发明、新发现尚待时日等等。金融化已经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动力,这一趋势已经初现端倪。这一判断主要基于对如下几点事实的观察:首先:全球金融机构、金融网络、金融市场深入发展,为全球统一市场提供了机构和制度保障。目前,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金融业务的跨国界进行,国际融资、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特别是

9、外汇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流动性的全天候市场。其次,金融自由化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实行自由化导向的金融改革,主要内容是放松金融管制;放松利率和外汇控制;允许银行、保险和证券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允许银行在离岸市场开展外币业务等。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加入了金融自由化行列,东南亚各国几乎都放松了金融管制,尤其是放松了资本项目管制。这些政策措施使得资本能够自由地在世界各地流动,资源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只有配置,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第三,垄断金融资本的形成和发展,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动力发生重大变迁的

10、重要标志。金融资本经过竞争和积聚,最终必然形成垄断金融资本。过去十年,资本在全球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全球实体经济增长缓慢,部分地区甚至陷入经济停滞状态。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垄断金融资本的积聚日益加快,利润迅速增长,地位日益突出。垄断金融资本所反映的新型经济关系,深深地根植于全球经济体系之中。美国有关经济学家认为,在过去30年资本主义变化的三个主要特征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和金融化中,金融化是三者中的主导力量,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本质是垄断金融资本在全球的扩张 参见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资本主义的金融化,每月评论2007年4月号。(三)金融化依赖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丰富金融创新特别是

11、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发展,为经济金融化提供了重要载体。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价值派生于某些标的物的价格合约,其主要特征有三:(1)其价值随着特定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外汇汇率、价格指数、信用等级或类似变量的变化而变化;(2)在未来日期结算;(3)可发现价格、规避风险,获取利润。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速度迅猛。截至2006年底,全球场内交易的衍生产品本金余额达到70.5万亿美元,比2005年底增长了21%;场外衍生产品本金余额为415.2万亿美元,比2005年底增长了39%。全球主要金融机构中间业务中衍生品工具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目前西方国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50,花旗银行高达70。世

12、界500强企业有92都做衍生品交易,高盛公司2006年第一季度利润为26亿美元,其中30以上来自衍生产品市场。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金融化。这是因为,货币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协议等金融衍生工具联结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使全球金融市场趋于一体化;金融衍生工具使原先的金融管制措施失效,各国金融监管当局不得不取改变或取消原先的管制措施,为资本全球流动创造便利条件。美国经济学家多德(Dodd)提出:金融衍生工具可使冒险行为更方便、代价更小,可用来规避法律约束和金融管制;可扭曲了价格发现过程;可用来操纵会计规则,从而使金融自由化成为可能 戈拉德爱波斯坦:金融化与世界经济,国外理论动态 20

13、07年第7期。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际商品市场的金融化。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粮食、能源、基础原材料的大宗商品交易,都由金融衍生工具来发现价格、对冲风险。因此,哪一个经济实体对衍生工具运用得好,它就可以享受拥有定价权而带来的巨大收益。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风险管理功能,运用得当能规避微观和宏观经济风险。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曾经说,“作为广义资本市场的核心,金融衍生品市场在促进价格有效发现和分散风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在过去的15年间,金融衍生品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对冲风险的成本显著降低,机会也大大增加,金融系统也因此发展得比20多年前更灵活、有效和富有弹性,

14、世界经济也因此变得更有弹性。格林斯潘指出,“911”事件之后,美国经济之所以成功挺过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对冲功不可没 袁小文:金融衍生品与国家战略,中国外汇2006年第5期。(四)金融化过度是导致“次级贷款”危机的根源 “次级贷款”是美国金融机构给收入低、信誉差的人提供的住房消费信贷。如果发放“次级贷款”的美国金融机构采取审慎态度,做好风险控制,危机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美国金融机构为了吸引低收入群采用“次级贷款”买房,获得更多利润,把“次级贷款”门槛降得很低,例如允许九成按揭“零首付”,而且前三年可以不还本,甚至利息也可以少付。在这一政策刺激下,美国“次级贷款”规模迅速攀升。2003年末,

15、美国“次级贷款”总额仅3000亿美元,2006年则高达2万亿美元。在2006年的新购房者中,用“次级贷款”买房的人已经占新增购房人数的40%。对低收入的买房者而言,尽管“次级贷款”利率水平比正常抵押贷款利率要高出30%,严重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但这些人寄希望于房价进一步上涨,因此敢于继续借钱买房。对金融机构而言,他们通过“资产证券化”等衍生金融工具,将“次级贷款”打包制作成为复杂的金融产品,即各种收益和风险类型的次级债,再凭借其较强的机构信用出售这些次级债,从中牟利。在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在两年中从1%上升至5.25%,以及房地产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甚至出现下跌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交易骤降,房地产泡沫破灭和和“次级贷款”危机发生就不可避免 孙立坚、彭述涛:从“次级债风波”看现代金融风险的本质,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10期。由此可见,金融化过度是导致“次级贷款”危机的根源。“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是一柄双刃剑,它的好处是如果运用得当,就可能促进市场发育,满足消费者需要,促进经济和金融平稳运行;它的代价就是金融债务链条越来越长、风险越来越高、监管越来越难。在“次级贷款”危机中,美国金融机构为了解决房地产市场扩张所需要的流动性,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一方面极力扩大“次级贷款”规模,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过度利用市场细分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金融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