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高三历史调研测试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877119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海口高三历史调研测试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海南海口高三历史调研测试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南海口高三历史调研测试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海口高三历史调研测试 1.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省海口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夏代最初几个君主不称王,而称为“后”(意思是生育,亦有祖先之意)。直到少康(夏朝第六世君主)才明确称“王”(意为天地人的主宰)。这一变化源于A. 宗法观念影响消退B. 中央集权制度强化C. 君主权威显著增强D. 官僚体制逐渐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直到少康(夏朝第六世君主)才明确称王(意为天地人的主宰)”可知,体现的是君主权威的加强。故答案为C项。A项,宗法制是在周朝确立的,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确立的,排除;D项,官僚体制是在秦朝确立的,排除。2.西汉的汜胜之书西

2、汉分为十八节。书中的前四节为作物栽培总论,概括了作物栽培中的总原则;第五至第十七节是作物栽培分论,具体介绍了各种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等的栽培方法。这说明西汉时期A. 庄园经济占据主导B. 农产品面向市场C. 农业技术日益成熟D. 商品经济较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汉的汜胜之书详细记录了作物的栽培方法,这说明当时农业技术日益成熟,故C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庄园经济的地位,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农产品面向市场,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商品经济是否发达,故D不符合题意。3.唐代进士科举不仅依据试卷来录取及第者,而且还考察应考者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

3、并且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当时称为“公荐”和“通榜”。据此可知,通榜公荐法A. 为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B. 旨在增加下层读书人入仕渠道C. 有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D. 体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反映了在科举制之外存在着通榜公荐法,这为推荐者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故A正确;通榜公荐法不一定推荐下层读书人,故B排除;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人才,没有统一客观和公正的依据,这不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故C排除;通榜公荐法与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无关,故D排除。4.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最初只是民间小调,后经戏曲名家魏良辅吸收其他

4、声腔优点,又借鉴了北区的演唱方法,创造出了转喉押调、字正腔圆的新曲。材料表明戏曲的发展A. 离不开地域间的融合B. 在批判中实现了创新C. 需知名人物发扬光大D. 适应了不同阶层要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吸收其他声腔优点,又借鉴了北区的演唱方法,创造出了转喉押调、字正腔圆的新曲”可知昆曲的发展主要是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优点,在批判中实现了创新,创造出了转喉押调、字正腔圆的新曲,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昆曲在批判中实现了创新,没有涉及地域间的融合,排除A。戏曲的发展确实需要知名人物发扬光大,但材料强调昆曲在批判中实现了创新,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不同阶层的信息,无法体现昆曲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

5、求,排除D。5.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上海船户张元隆揽装商客价值数万两银的布匹、瓷器“前往辽东贸易”;同年八月,松江船户张永升揽装茶叶、布、碗等货物“前往关东贸易”。这说明当时A. 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B. 民间贸易缺乏政府监督C. 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商帮D. 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清初上海船户与东北地区在贸易往来。根据常识,上海与东北的贸易属于国内长途贩运贸易,这种贸易不是个案,故答案为D项;材料无法提供城镇商业方面的信息,A项排除;B项说法史实常识性错误,明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对工商业的管制相当严格,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以地域为中心和以血缘乡谊

6、为纽带的商人群体方面的信息,排除。【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精准简约提炼信息清初上海船户与东北地区在贸易往来,这是前提;据此透过想想看本质,推导背后的根源或本质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这是关键。此外,准确理解一些历史概念,例如,明清商帮等。6.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一年后,英国代表璞鼎查认为“在中国的某些高级官员中又逐步地恢复了那种对外国人的傲慢和排拒的态度”,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则强调必须强迫中国尊重英国人。这反映了当时A. 清政府对外来侵略予以坚决回击B. 清朝君臣的华夷观念仍根深蒂固C. 英国并没有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D. 英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受到抵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只是反映中国

7、的某些高级官员对外国人的傲慢和排拒的态度,但没有反映清政府对外来侵略的反击措施,排除A;材料“对外国人的傲慢和排拒的态度”说明清朝华夷观念观念根深蒂固,故选B;由材料可知,南京条约已签,所以英国已强迫中国打开大门,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英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受到抵制的信息,排除D。7.据不完全统计,1896-1898年,北京、上海、直隶、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先后设立学会、学堂、报馆达300余所。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B. 传媒事业得到迅速发展C. 国内政治变革的要求D. 维新思想成为社会共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的传播。依据材料中“1896-1898年

8、”、“学会、学堂、报馆”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要求进行政治变革的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出现了许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学会、学堂和报馆,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学会、学馆是学术性团体,不是大众传媒机构;D选项错误,“社会共识”一词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1915年,陈独秀认为我有手足,自谋温饱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非然者,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这说明陈独秀A. 摒弃儒家道德

9、B. 提倡科学精神C. 反对尊孔复古D. 崇尚个性自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我有手足,自谋温饱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反映了陈独秀认为人应该坚持自我,体现了其对个性自主的推崇,故D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摒弃儒家道德,而是坚持个性自主,故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提倡科学精神的信息,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反对尊孔复古的主张,故C错误。9.据193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贵州省各县主要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差最高达到25倍,最低也有3倍,平均为715倍。这种悬殊的农产品价格差主要体现了A. 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B. 传统自然经济的特点C. 工业原料的强劲

10、需求D. 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一的价格是统一市场形成的直观标志;悬殊的农产品价格差表明,当时贵州的农业仍被锁闭在扩大了的自然经济圈-地方小市场中,价格的波动主要取决于当地作物的丰歉,国际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故B正确,排除A。C项,材料未体现工业原料对农产品价格造成的影响,且工业需求加强会引起农产品价格整体上涨,而非产生较大的价格差距,排除。D项,题干没有涉及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的相关信息,排除。10.1940年8月23日新华日报(华北饭)以专版刊登了“华北交通总攻击战”第一号“捷报”。此“捷报”反映了A. 平型关大捷振奋了人心B. 敌后战场开始展开反攻

11、C. 重创了侵华日军D. 百团大战初步取得胜利【答案】D【解析】【详解】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排除;1938年10月,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要战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排除;重创日军是在1940年之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排除;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中共取得胜利,故D正确。【点睛】百团大战是八路军与日军在华北地区的战役,战争初期战报统计(第一阶段)共达一百零五个团,因此定名为百团大战(原正太战役)。中国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以下皆以八路军称呼),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又

12、称晋南游击战)。11.下面为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两幅宣传画。它们主要反映出A. 工业建设取得突出成就B. 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风貌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D. “双百”方针推动艺术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图片中“选好人”“办好事”“参加选举去”以及题干时间“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故答案为B项。AD项,图片体现的政治信息,与经济和文化无关,排除;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54年宪法的颁布,与图片不符,排除。【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

13、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12.针对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订禁核条约,1964年中国核试验成功后,亚非国家和英、法的與论普遍认为,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据此可知,中国核试验的成功有助于A. 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B. 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C.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D. 实现两大阵营间的力量均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可知,原子弹的成功研制有助于改善中国外部环境,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A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核试验的成功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尚未涉

14、及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格局的信息,无法推断出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且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两大阵营的信息,且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受到削弱,排除D。【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新中国的科技成就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3.如图反映了19611985年我国集市数量变化的态势。该变化A. 是“左”倾思想影响的结果B. 与国家政策调整密

15、切相关C. 是中央行政体制调整的结果D. 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图片中数据并分析可知,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集市数量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集市发展迅速,因此图示现象变化的原因是国家政策调整密切相关。故答案为B项。A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排除;C项,图片涉及的是改革开放,与政治体制改革关系不大,排除;D项,“全过程”在图片中不能全面体现,排除。【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4.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制定的瓦勒里法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一规定旨在A. 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B. 培养官员的社会责任感C. 维护帝国的统治秩序D. 限制贵族对法律的垄断【答案】A【解析】【详解】“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限制了执政官的部分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