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安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9877101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安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冶金行业)安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冶金行业)安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冶金行业)安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冶金行业)安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安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安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年1月1日安康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为了加快安康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绿色、小康、和谐安康,按照国家、陕西省关于“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绿色安康规划纲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发展需求和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提出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一、“十五”时期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十五”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机遇,坚持“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战略,实施项目带动、投资拉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团结一心、以干克难,加

2、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突出培育以“药、水、游”三大产业为主的绿色特色产业,战胜了连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持续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预计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7亿元,年均增长8.3%;实现财政总收入10.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亿元;“十五”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5亿元,年均增长18.2%。基本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时期。主要特征是:以“药水游”为主的绿色特色产业雏形基本形成。中药产业规模扩张,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种植基地得到发展;汉江干、支流新一轮水电开发掀起高潮,喜河

3、电站建设加快,蜀河电站开工建设,蔺河口、毛坝关等32座支流电站建成投产;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兴起,第三产业快速扩张;烤烟、蚕桑、魔芋等初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十五”末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达到25:28:47,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实施了通县油路、县际路工程,新建二级公路265km,新建和改建三级路1184km,油路里程达到1600km,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有所缓解。生态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市累计完成造林面积327.38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81.66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7185km2,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安康中心城市和县城建设

4、取得明显成效。江北综合开发和江南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建成了滨江大道一期、金州广场、体育场以及巴山西路、大桥路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改善了安康中心城市形象,强化了城市功能。旬阳、汉阴、石泉等九县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功能增强,经济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1%,比“九五”末增加5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投资的软、硬环境逐步改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在各类招商引资活动中,累计签订合同项目615个,实施项目489个,完成投资37.1亿元,建成了一大批水电、矿产、生物等优势资源开发项目,促进了绿色特色产业群体

5、发展壮大。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成效明显。基本实现“普九”目标,高中教育发展加快,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顺利组建,完善、优化了教育体系和结构。建立了市县疾病预防控制、紧急救助体系。广播、电视、体育、通信、互联网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壮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十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分别达到6242元和1772元,年均分别增加387元和105元。经过五年的发展,全市经济发展开始由农业

6、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做大产业、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由稳定温饱向小康目标迈进、走向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面临四大发展机遇: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为我市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国家更加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救助弱势群体等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在改善基础条件、扩张绿色产业规模、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方面,我市将有机会争取国家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

7、设为安康加快改善落后的基础条件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随着全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家将进一步加快公共设施建设。我市境内铁路复线、高速公路、水电能源项目加快建设,累计投资将达400多亿元,可有效地化解我市发展的交通瓶颈约束,从根本上改善我市落后的交通条件,并带动建材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市即期经济增长带来活力和动力。能源和水资源短缺为安康发展综合水产业带来了历史机遇。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以能源和水资源短缺为主的资源约束成为制约经济加快发展的基础性矛盾,优质淡水成为战略性资源。我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区,是陕西省重要的水源地和水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加

8、快以汉江水能资源开发为主的综合水产业发展将列入中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日程。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为我市绿色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资源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进入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时代,绿色产业快速兴起,绿色产品需求增加,为我市生态旅游、富硒食品等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从我市经济社会的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竞争能力的实际状况看,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两大矛盾和两大压力:工业发展滞缓,经济增长内动力不足,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增长的基础性矛盾。全市经济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合理,工业经济规模小,缺乏市

9、场主体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上人才、资金、技术严重匮乏,工业发展滞缓,致使农村经济发展受限、服务业缺乏有效的市场需求,经济增长的内动力不足。以公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依然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矛盾。出境高等级大通道尚未形成,境内交通不畅,市县尚未实现二级路连接,县乡之间以及通往景区、矿山道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优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巨大。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我市绿色产业发展,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标准提高,将使一些优势资源开发项目受到政策和环境容量的限制,污水、垃圾处理、工业企业“三废”治理、环境保护投入加大,发展成本增

10、加,兼顾优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参与市场竞争、缩小与全省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平均水平差距的压力增加。我市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市场将更加开放,区域经济在资源、市场、人才、资金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市场经济的“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使我市参与市场竞争、缩小差距的任务越来越艰巨。总之,“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机遇明显、挑战严峻,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才能有效解决面临的矛盾与困难。三、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预期目标“十一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11、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加快发展作为兴安富民的第一要务,继续实施“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战略,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突破发展。通过坚持不懈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蕴育绿色资源;依托优势特色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开放和科技体制创新为动力,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手发展非公有经济,突出培育以“药水游”三大产业为主的绿色特色产业,经营绿色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文化,加快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新型农村和绿色家园,促进人与环境友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享受绿色环境。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

12、下几项基本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团结稳定、加快发展两大主题。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市的中心任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保持较快发展。巩固和加强全市上下、各个方面的团结,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形成团结兴安的强大合力。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结构、降低消耗、提高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生产,大力构建绿色特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积极推进解放思想,转换体制、创新机制,提

13、高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继续实施开放带动和项目带动战略,以优化投资环境为重点,扩大招商引资,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安康。更加注重发挥人的因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及时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城乡互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全市人民共同建设新安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在经济质量和效益提高的前提下,到2010年,预期全市生产总值(GDP)年均增

14、长10%左右,GDP总量超过24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达到20:37: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500亿元以上(其中国家重大项目投资23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均GDP达到8000元以上,全市整体跨入小康社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区域性交通枢纽格局基本形成,作用更加突出;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药、水、游”三大产业为主的绿色特色产业规模扩张,质量提升,竞争力显著增强,对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发挥。山水园林生态城市格局初步形成,江北新区建设全面展开,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安康中心城市人口发展到35

15、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5%。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00元,年均增加4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年均增加150元,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初步形成。和谐安康建设初显成效,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扶贫开发稳步推进,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人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和谐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控制在3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四、“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扩张产业,改善生态,突

16、破发展。(一)以公路交通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抢抓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新突破。加快公路、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公路、铁路为主体,航空、水运为补充的综合交通体系,强化安康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夯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平台。牢固树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经济建设的理念,按照“一廊三区”的总体布局,坚持保护与治理相结合,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为安康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蕴育永续利用的绿色资源。1积极促进出境高等级公路建设。努力创造条件,支持境内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成西安汉中(GZ40)、阿北线小河安康陕川界和十堰天水高速公路安康段,建成高速公路422.8km。2全力实施境内二级公路和县、乡、村油路建设。重点围绕干线路网、资源开发、产业基地、重点城镇和重点旅游景区加快道路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