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黄陂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9873109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1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黄陂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发展战略)黄陂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发展战略)黄陂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发展战略)黄陂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发展战略)黄陂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黄陂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黄陂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陂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目 录一、发展新起点、新环境、新阶段- 1 -(一)发展新起点- 1 -(二)发展新环境- 5 -(三)发展新阶段- 8 -二、“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发展思路- 12 -(三)发展目标- 13 -三、“十二五”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 16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16 -(1)以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突破性发展工业- 16 -(2)以“上档次、树品牌”为方向,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18 -(3)以现代都市农业为目标,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 20 -(4)

2、以临空产业为依托,高标准建设临空经济区- 22 -(5)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导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23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带动城乡统筹发展- 24 -(1)以“两城”建设为核心,加快推动城镇体系建设- 24 -(2)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高全区综合承载能力- 25 -(3)以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27 -(4)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手段,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28 -(三)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建设富裕、和谐、生态黄陂- 30 -(1)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打造生态宜居新城- 30 -(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推进和谐黄陂建设- 31 -(3)以综合配套改革

3、为重点,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34 -(4)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不断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 36 -(5)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大科技人才支持力度- 37 -四、保障措施- 39 -(一)完善规划体系- 39 -(二)制定配套政策- 39 -(三)实施重大项目- 40 -(四)强化规划管理- 41 -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时期。以创新的理念和发展的眼光谋划我区“十二五”发展思路,将为“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性和可

4、操作性的发展框架,对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实现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发展新起点、新环境、新阶段(一)发展新起点“十一五”时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富裕黄陂、和谐黄陂、生态黄陂”的总体目标,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突出发展特色,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步入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1、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经过“十一五”的持续提升,全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45.6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56倍,年均增长28.9

5、%;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0.7亿元,是“十五”期末的4.3倍,年均增长34.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1亿元,是“十五”期末的6.2倍,年均增长36.1%。工业经济全面提速。坚持实施“工业强区、项目兴区”战略,“四区十园”建设陆续启动,临空产业、轻工制造、食品加工、机电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逐步壮大,以园区建设为龙头的新型工业全面提速。预计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6.7亿元,是“十五”期末的4.25倍,年均增长33.6%。服务业发展增势强劲。现代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现代物流、商贸、旅游、房地产等呈现加速发展势头。现代物流业集聚了武汉航空物流港、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和武汉北铁

6、路编组站等一批重大项目。旅游业突出木兰旅游品牌,围绕“木兰八景”生态旅游景群,建成了国家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3家,配套建成各类宾馆酒店63家,预计2010年,我区将接待游客4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56倍,年均增长20.6%。房地产稳步快速发展,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商贸服务热点频现,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加快建设,消费市场繁荣活跃,预计201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105.2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91倍,年均增长23.9%,都市农业稳步发展。台创园核心区基础设施启动建设,湖北林业花卉科技示范园落户,泛武湖区域被列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示范

7、园区。芦笋、小龙虾、茶叶、种子种苗等四大特色产业稳步推进,优势产业规模化经营成效明显,全区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1%。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预计2010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73.1亿元,是“十五”期末的1.62倍,年均增长10.16%。并被评为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中国绿芦笋之乡”和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2、城乡建设统筹发展,城市综合功能实现新提升。“十一五”时期,全区以构建现代化新型城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大建设投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发展架构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功能不断提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三桥二路”均已

8、建成通车,武汉北铁路编组站正式运营,江北快速通道等市政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新黄武、新十公路启动建设。撤除了木兰、石门店、新河等政府二级还贷收费站,新建五级客运站6个,开通城市公交线路8条,引进城市公交线路居武汉远城区第一。新建了人民医院,启动了前川旧城改造,推进了前川老河道改造,完成了文体广场、二龙潭公园、双风大桥、集贸市场等工程。坚持建管并重,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双创”工作走在全市远城区前列。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规划先行、分步实施。五年共完成了612个村的家园建设创建任务,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公路实现“湾湾通”、“村村通”,全区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8公里,居全省第一。完成了大中

9、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基站设备改造、节水改造等工程,投入十多亿元解决全区113万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用电实现“同网同价”,城乡交融、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开始形成。 生态环境日益优化。狠抓节能减排目标,持续推进“绿色黄陂行动计划”,企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减排工程建设稳步实施,全面开展了依法关闭粘土砖厂行动。全区万元GDP能耗平均每年下降4%以上。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先行试点工程,在全市率先试点农村环保工作,天河街农村垃圾清运收集处理试点全面启动,绿色照明工程稳步推进。启动了“清水入湖”计划,后湖截污工程全面完工,木兰湖整体逼近2类水体。大力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实施山体复绿和植树

10、造林工程,全区林地面积达到104万亩,占全市46%,绿色黄陂行动取得明显成效。3、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和谐社会建设展现新成就。“十一五”时期,全区着力注重改善民生,健全机制,完善网络,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社会发展呈现和谐进步的态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00元,是“十五”期末的1.75倍,年均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98元,是“十五”期末的1.90倍,年均增长13.8%。大力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开展了以“四送”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服务和全民创业行动,启动了新农保试点和被征地农民保障培训工作,获得“全国十佳全

11、民创业示范县(市)”称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在全市率先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积极探索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实施,电视数字化网络进一步扩大,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健身设施不断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推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人民医院建成开业,中医院搬迁改造,完成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提档升

12、级,重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面落实人口计生奖励优惠政策,不断推进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事业,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全面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大力推进“平安黄陂”建设,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发挥仲裁、司法等部门的作用,深化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机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4、改革开放齐头并进,经济社会发展迸发新活力。“十一五”期间,全区抢抓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发展机遇,以改革促开放,以

13、开放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更具生机活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成立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放宽市场准入,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和集贸市场管理费。主动发挥财政性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全民创业个人担保制度。支持金融、保险业发展,重视金融生态建设,建立多渠道融资平台,重组了区城投公司,区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组织参加了鄂港粤、鄂沪经贸洽谈会、中博会、华创会、台湾周等大型经贸活动,与上海松江、广东东莞等地签订了经济协作协议。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工作得到加强。预计2010年,全区引进内资21亿元,

14、是“十五”期末的2.47倍,年均增长20.0%;实际利用外资5200万美元,是“十五”期末的2.35倍,年均增长18.6%;出口创汇4750万美元,是“十五”期末的2.71倍,年均增长22.1%。(二)发展新环境“十二五”时期,宏观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经济严重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应对气候变化、资源价格上涨等成为全球焦点问题,以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抢占战略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全球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和关键转型期,工业

15、化、城镇化的推进将继续拓展发展空间,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升级蕴藏巨大潜力,体制、机制的改革进入深度攻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要求更为迫切。从全市看,武汉进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三大国家战略和十几项“金帽子”聚焦我市,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特大中心城市功能提升、支柱产业升级、创新能力建设、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等方面蓄势待发,武汉将在抢抓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承担国家发展战略任务中加快重振雄风的战略步伐,进一步确立中部龙头城市和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建设中国一流的生态、文明、宜居、特色现代化大都市。因此,“十二五”时期,我区仍

16、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环境。1、 发展新机遇综合国内外及我市未来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趋势判断,我区将迎来历史上又一个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是三大国家发展战略集聚叠加带来的提升新机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获国务院通过并逐步实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国家发展战略聚焦武汉,将有利于我区在宏观政策的辐射效应下,进一步集聚各类生产要素,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提升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二是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加速转移带来的发展新机遇。海内外资本与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态势日渐明晰,项目和资本聚焦武汉的态势逐步显现,政策、体制与资本的叠加效应将逐步释放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