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精选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2986974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6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精选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精选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精选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精选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精选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精选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精选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2010 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精选版(二)山东泰安奇特的“电子生物”某一天,你发现窗户玻璃上静静地停着一只飞蛾,看上去就像被你家的灯光吸引来的“不速之客”。如果这样想,那你可能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实际上它可能是一个“昆虫间谍”,正在那里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几年前,一个科研小组宣布,他们研制出了一种“电子鼠”,它的重要用途是通过遥控装置完全控制其行动,利用它们灵敏的嗅觉在非常狭小的空间执行搜寻任务,比如发现埋藏的炸弹,或在地震废墟中寻找被掩埋者。为了使控制人员能够观察到“电子鼠”的情况,研究人员还在最新一代“电子鼠”身上安装了可视装

2、置。为了确定“电子鼠”在野外是否已经发现目标并锁定气息来源,研究人员又在“电子鼠”的大脑内植入了一种专门用于收集神经信号的特殊装置。科学家之所以选择像老鼠这样的动物,是因为它们本身的体积比较大,能够携带小型摄像机、小型计算机以及电源等。当然,它们的缺陷是,执行秘密侦察任务时很难达到隐形的目的,为此,研究人员又把目光投向了昆虫。昆虫除了体型小、不易被发现外,它们飞行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是动物无法比拟的。多数有翅昆虫,比如蜜蜂、甲壳虫等,在从幼虫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变形期,研究人员就是在这一时期将芯片植入昆虫体内。当幼虫发育成成虫时,芯片与肌体结合,成为昆虫机体的一部分,使之成为“电子昆虫”

3、。同时,还要求芯片与神经系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研究人员才有可能随意控制昆虫的飞行。研究人员已经研制出了直径只有几百微米的超薄神经芯片,这种芯片富有弹性,能够在昆虫变形时与神经系统进行充分结合。“电子昆虫”的重要用途是当“间谍”。“昆虫间谍”在控制中心 100 米范围内飞行,然后准确地停在距离目标数米远的地方进行侦察,任务完成后被召回。但是要想将昆虫设计成真正意义上的“昆虫间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管是在昆虫背上装纽扣电池还是通过有线控制,都会在昆虫背上形成一个明显的像拇指样的突起,更不用说为了进行侦察还需要装上微型麦克风、环境感受器以及传输装置等,这些都会让“昆虫间谍”一眼就被人识破。

4、因此,当务之急是缩小所有装置的体积,同时找到能够充分利用昆虫自身能量的方法。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后,那些停玻璃上的苍蝇很可能就是一个“间谍”。因此,到时候你一定要小心,也许随身携带一瓶驱蚊水或者在手边常备一个苍蝇拍才是上上之策!13阅读全文,说说“电子生物”有哪些重要用途。(3 分)答: 14科学家研制出了“电子鼠”后,为什么又把目光投向了昆虫?(3 分)答: 1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后,那些停在玻璃上的苍蝇很可能就是一个“间谍”。答: 16科学家研制“电子生物”的过程,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迪?(4 分)答

5、: 。(三)13. 答案 “电子生物”的重要用途有:执行搜寻任务;当“间谍” 。 评分3 分。意思对即可。14. 答案因为“电子鼠”很难达到隐形的目的,而昆虫除了体型小、不易被发现外,它们飞行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评分3 分。意思对即可。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15. 答案 “不久的将来”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时间不会太久远;“很可能”表示虽然现在还是一种推测,但作者对昆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昆虫间谍”充满信心。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评分3 分16. 答案能够抓住“严谨” “一丝不苟” “勇于创新” “不断实践” “精益

6、求精” “追求完美”等科学态度来谈即可。评分4 分。意思对即可。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植物“气象员”张晓天植物不仅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而且也可以预报天气。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些植物预报天气的规律。预报阴雨天气晴朗时,南瓜蔓梢是向上翘起生长的。如果发现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气转为阴雨的征兆;如果在连绵阴雨的天气里,南瓜蔓梢由下垂转为上翘,那就表明阴雨天气即将结束,晴朗的天气马上就会到来。南瓜蔓为什么能预报天气呢?原来,天气在变化时,南瓜有向阳性和向阴性,这是南瓜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天气保护自身所形成的特性。风雨草生长在我国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能预报风雨,它开花的习性很特殊,没有固定的时间。可

7、每当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两三天,它那小巧玲珑的花就开放了。而且暴风雨过后,它的花开得越发齐整和鲜艳,好像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显露其本色。“含羞草害羞,天将阴雨。 ”天气正常时,你用手指触动它的叶柄,叶子马上就会合拢,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常态。如果叶片自然下垂合拢,便是阴雨天气的征兆。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晴雨花” ,它的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弱。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低、空气中的水气密度饱和时,花蕊低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这种现象是表明晴朗天气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到来。因此,当地居民将这种花称为“晴雨花” 。在炎热的夏季里,茅草的叶子和茎的交界处会冒出一小团水沫来,好像螃

8、蟹吐沫那样,因此老百姓总结出“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农谚。空气湿度大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收缩,这是报告有雨。空气干燥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打开,这是预示天气即将由阴雨转为晴朗。大雨到来之前,气压急剧下降,水面上的压力减小,这时河底的青苔就会浮出水面,因此农谚云,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预报温度在瑞典的南部生长着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人们称它为“天然寒暑表” ,因为这种草对气温的变化极为敏感。在 20以上时,它的叶片都是向斜上方伸出;气温若降低到 15时,枝叶就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时为止;当气温下降到 10时,枝叶向下弯曲;如果气温回升到原来的状况,叶片就会恢复到原状。栗子树不但

9、感觉灵敏,而且还能预测天气。进入冬季以后,在预测到有霜或下雪的坏天气将要来临时,它会提前几个星期长出芽来。研究证明,栗子树是在对夜间的时间长度进行“测量”之后,预知严冬的到来。在我国东北各省,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或田边地头种植鬼子姜,用它的块茎来腌制咸菜。据观察,鬼子姜能准确预报初霜,在它开花 10 天左右,就要降第一场霜了,从而提醒农民做好防霜抗冻的准备工作。(选自百科知识2010 年 5 月 B 版,有改动)18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是什么?19本文的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是怎样的?20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其作用。21本文第二个小标题中的“温度”一词用得是否恰当?为什

10、么?22. 请结合全文内容揣摩文题植物“气象员”的妙处。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318 (2 分)说明对象:植物;说明内容:植物可以预报天气。说明:每问 1 分。19 (2 分)结构方式:总分式;说明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每问 1 分。20 (3 分)举例子。文章为了具体说明植物能预报阴雨的特征,列举了黄瓜蔓、风雨草、含羞草、晴雨花、茅草、松果的鳞片和河底的青苔等例子,既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说明:前一问 1 分,后一问2 分,作用说明酌情给分。21 (3 分)不恰当。因为“温度”在此表意不准确,它是指物体冷热的程度,而据本部分内容来看

11、,植物预报的是“气温” ,而不是“温度” 。说明:前一问 1 分,后一问 2 分。 22.(2 分)文题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植物能预报天气的功能特征。说明:意近即可。辽宁省朝阳市(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1721 题。 (13 分)当语言死亡时陈 赛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 濒危语言图谱 ,全世界有 7000 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 200 年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慢得多。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社会科

12、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 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中部的土家语等。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有 1000 万满族人,但能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 100 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去,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孙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

13、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 语言的死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 200 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 150 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 300 多种土著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

14、下。据统计,世界 80%的人口讲 83 种主要语言,剩下的 6000 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没有字典,没有书,你在任何图书馆或者数据库里都找不到它们的资料。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尤其脆弱。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这些统称为“人类知识库” 。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去世之前谈到她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 ”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选自 2010 年第 2 期读者 ,有删改)17按要求填空。 (3 分)围绕“语言的死亡” ,文章从_语言死亡的原因 _ 四个方面做了说明。18请说明语言死亡的根本原因。 (2 分) _19第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_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