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吉利汽车公司(G)中国民营汽车制造业的先驱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986678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行业)吉利汽车公司(G)中国民营汽车制造业的先驱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汽车行业)吉利汽车公司(G)中国民营汽车制造业的先驱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汽车行业)吉利汽车公司(G)中国民营汽车制造业的先驱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汽车行业)吉利汽车公司(G)中国民营汽车制造业的先驱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汽车行业)吉利汽车公司(G)中国民营汽车制造业的先驱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行业)吉利汽车公司(G)中国民营汽车制造业的先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行业)吉利汽车公司(G)中国民营汽车制造业的先驱(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利汽车公司(Geely)中国民营汽车制造业的先驱吉利汽车公司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零部件、高等教育、装潢材料制造、旅游和房地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资产总额已经超过50亿元;特别是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不断的观念创新,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2003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25位,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之一,跻身中国国内汽车制造

2、企业“36”主流格局。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在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制造基地,现已拥有年产20万辆整车、20万台发动机和15万台变速箱的生产能力;随着宁波、台州、上海等新建项目陆续竣工投产,集团的整车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30万辆,发动机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30万台。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有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营销网络,在全国共有109个4S汽车专卖店、489家品牌经销商、569家服务站;在海外建有的10余家销售服务网点经营吉利、美人豹、华普三大品牌系列轿车的销售和售后服务;2004年吉利轿车在国内销售达到101

3、611辆,市场占有率达到4.5%,在国内轿车市场排名由2003年的第十位跃居到第七位,在经济型轿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1.4%;有近5000辆吉利轿车出口到28个国家和地区,使中国的轿车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稳定的质量、细微的服务、超值的性价比和体验式的营销使得吉利轿车赢得了国内外老百姓的喜爱,截至2004年年底吉利轿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超过270000辆,并以每月10000辆的速度递增。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员工近6000人,其中不乏从国内、外聘请的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和自已培养的大批优秀技术人才;目前集团已经拥有整车、发动机、变速箱和模具的设计、制造能力,先后成立的吉利汽车研究院和吉利

4、发动机研究所每年可推出23款全新车型和机型,被喻为“中国第一跑”的都市休闲跑车“美人豹”获得了“中国工业设计创新特别奖”,成为永久收藏在国家博物馆中的中国自主设计开发的第一辆跑车;华普系列轿车被评为“性价出众产品”;吉利系列轿车被评为“消费者喜爱的自主汽车品牌”;自行研制的MR479Q系列发动机处国内同类机型的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成为国内第一款拥有自主产权的自动变速箱;吉利集团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中国轿车界处领先地位。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生产的吉利、华普、美人豹等品牌的各系列轿车产品全部达到国家环保标准,顺利通过了3C认证。 2004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给国内汽车行业带来

5、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对低迷的汽车市场和各厂家迫于市场压力竞相降价抛售的短期行为,吉利集团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集中精力狠抓质量、苦练内功,通过流程再造、管理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了面对市场、面对流程的管理体系和架构,实施了3+3滚动订单管理,有效地控制了生产库存,实现了对市场的快速应变。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着“沟通、合作、敬业、创新”的精神,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细微的服务,全心全意地圆中国老百姓的汽车梦,实践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诺言! 编辑标志涵义 “椭圆”:象征地球,表示面向世界、走向国际化;椭圆在动

6、态中是最稳定的,喻示及祝愿吉利的事业稳如磐石,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六个六”: 象征太阳的光芒,只有走进太阳,才能吸取无穷的热量,只有经过竞争的洗礼,才能百炼成钢; 六个六,“六六大顺”祝愿如意、吉祥; 六个六,吉利一步一个台阶,不断超越,发展无止境; 六个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才是吉利不断发展超越的精神源泉; 六个六,发展民族工业,走向世界,是吉利不舍不弃的追求; “内圈蔚蓝”:象征广阔的天空,超越无止境,发展无止境; “外圈深蓝” 象征无垠的宇宙,超越无限,空间无限。 由地球走向太阳,由广阔的天空走向无垠的宇宙,只有拥有如此开阔的胸怀,具备如此坚毅的超越精神,才能不断成功,发展无止境;

7、由浙江而中国,由中国而世界;由地域而民族,由民族而国际,吉利不舍不弃,只为“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所有的创新拼搏,所有的奋斗汗水,只为了一个真情的愿望:快乐人生,吉利相伴。 吉利系列车标 编辑吉利,在自我雕琢中崭露头角 汽车消费需求在入世后不断升温,并在2003年达到了沸点,正是这3年的火爆,给了所有已经进入或打算进入的投资者极大的诱惑,也正是这入世三年的火爆,让吉利等自主品牌有了迅速壮大的机会。然而车市风云突变,2004年的车市又急剧降温,除了少数畅销车型生意依旧红火之外,整个车市或多或少有些皮软,当然,这也让所有狂热中的汽车参与者(制造商、销售商、消费者)更加清醒和理性,进入2005年后

8、,整个车市显得更加四平八稳。而经历04年降温洗礼后的吉利等自主品牌,正在车市中表现得更加成熟。自主品牌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却仍未强大到与洋品牌、合资品牌分庭抗礼的地步,但吉利们正在自我雕琢中不断积蓄力量,并逐渐崭露头角。 来自车市的中国力量 如果说05年的法兰克福车展,吉利是在赔本赚吆喝(投入近2000万),那么06年年初的在美国底特律的亮相,人们就要怀疑吉利如此烧钱的动机是否单纯。吉利如此“心机”自会有它的道理,在吉利看来,这是偶然中的必然。 2003年,吉利汽车开始开拓海外市场,2004年出口整车达到了5000辆,占全国轿车整车出口量的63.7%,2005年的出口量超过了7000辆,2006

9、年的出口目标是突破1万辆。而按照“狂人”李书福为吉利规划的宏伟蓝图:到2015年,吉利的年销售量将达到2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销往国际市场。 基于吉利汽车在国际车市上的雄起,其在国际顶级车展中的“登堂入室”也就不难理解了。正如英国媒体把国际通信设备商的并购潮归因于华为在国际通信市场中的后生可畏,美国也有媒体认为,像吉利一样的中国车企业迟早会成为像日韩汽车一样的“洪水猛兽”,会成为在经济型轿车市场兴风作乱的主角,最终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中东某经销商,因担心重蹈当年轻视日韩车而坐失发展良机的覆辙,对吉利表现得百依百顺,全盘接受了吉利的合作条件。这也许就是来自车市的所谓中国力量。 路透社更是提出了一

10、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准备好买辆中国车吗?”有人认为,国外主流媒体的这些反应,可以得出两点启示,首先,人们对自主品牌的消费品质认知正在提高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不再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而是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其次,中国自主品牌正在悄然崛起,也许离下一个日韩汽车神话的时代到来已经为期不远。 以往的所谓中国力量多源自劳动力成本的低廉,而轿车作为一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其规模经济性更是十分明显。正因如此,许多人搞不懂中国车为何能在国外受到如此礼遇,但唱兴总比唱衰容易让人接受,甚至容易让人因此而飘飘然。 既然吉利让人如此期待,又让人如此惑解,何不对它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吉利的造车哲学 进入汽车领域时,有

11、人担心吉利造不出汽车;造出了汽车,又有人担心,吉利拿不到汽车“准生证”;拿到了汽车“准生证”,人们又在担心吉利汽车质量不好;等吉利汽车的质量被消费者认可后,又有人担心吉利造车是不是在赔本赚吆喝;而等吉利实现了赢利,又有人开始担心吉利会不会夭折吉利正是在这样一种怀疑与审视中一路走来,值得庆幸的是,吉利不仅没有在这种质疑中倒下,反倒是凭着其对汽车消费需求的独到了解和与众不同的造车哲学,反倒活得有了点小滋润。 在吉利汽车的生产车间,“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条幅格外显眼,而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正是吉利造车哲学的外化表现。以现今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购买能力,“开洋车,住洋房”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仍是可望

12、而不可求。因此,吉利要造的车,不仅要让老百姓买得起,而且是必须是好车,似乎与传统营销理论背道而驰,按照传统营销理论,企业的任何产品开发和经营行为都应先对市场进行细分,再根据企业的资源和各细分市场的饱和状况,选择目标市场,最后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进行市场定位 吉利的造车哲学也许是所谓的反市场细分,又或者是吉利运用了现今比较时髦的所谓水平营销方法,对汽车消费的市场边界进行了重新界定,将原来被排除在外的寻常大众重新考虑进来,并承诺要为其提供高性价比的汽车(买得起的好车)。 颠覆市场规则需要勇气,更需要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对于独立特行的吉利,没有人会怀疑吉利造车的勇气,但正因如此,吉利在许多业内人士

13、看来,总是激情大于理性。而吉利和李书福有自己的“算盘”,也有自己的理性考虑。 按照国际汽车发展的轨迹,汽车迟早会成为国人代步的工具。以购买力做一比较,一般发达国家,人均一年的收入能买一辆轿车,美国、日本等国人均年收入能买两辆,而在中国,即便是按城市人均收入,3年都买不起一辆轿车。但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意味着市场容量巨大,只要造出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就能拓展出极大的市场空间。 而如果把汽车仅仅看成是一种简单的代步的工具,也许有人会说一台电动车就足够了,但在人们看来,“有车族”三个字才会让人觉得体面,电动车之类显然不在“有车族”之类。因此,汽车消费的心理价值也许会与其作为代步工具的价值等同,甚至在购买

14、决策中被付与更大的权重。 因此,人们不禁会担心吉利的算盘会不会落空,吉利的“百姓车”能否获得人们的认同?在人们的认知中,美国车宽敞舒适,欧洲车优质耐用,日本车精细节能,除了企业不同的定位选择带来的不同市场反映之外,汽车更需要一种国家背景的背书。 事实上,人们对“洋车”的认同正是源自其国家角色和企业品牌的背书,德国车有德国人的严谨及其在精密机械制造中的声望为其背书,也有像奔驰、宝马、大众这样的名企业的实力为其任何一款新车提供担保;美国车同样有美国这一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的经济实体为其产品背书,也有通用、福特这样的“巨无霸”为产品提供担保;而日本车同样有发达的国家经济背景和丰田这样的企业为其产品提供

15、背书和担保。正因如此,欧美车与日韩车似乎天生就有比较好的体格,对于自主品牌汽车,中国人能不能自主造出复杂的汽车不仅让外国人怀疑,即便是国人,对于自主品牌,人们的自信心正在苏醒,但仍需不断积累。 李书福下面的这段话可能会让人们对吉利的造车哲学做一个更好的注解。“汽车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作为厂家,我们有责任培育老百姓汽车消费的心理和欲望,使他们不要恐惧这个东西,觉得轿车他们也能买。我想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老百姓的汽车消费时代就不可能真正到来。国外很多小孩生下来就坐汽车,十六七岁开始买旧车,赚了钱之后再买新车,市场、商家培育了他们这样的消费过程。在我国,很多人出门没有车坐,很多小孩也没有坐过车,总要

16、有一种很低端的产品慢慢地去培养他们,从没有轿车的消费群体进入比较高档的轿车消费时代,是需要这么一个过程的。” 吉利正自觉不自觉的扮演着这样一个教育与启发市场的角色。 对于吉利,也许应该用市场业绩来评判其造车哲学的对与错、是与非。从1998年吉利第一台车下线;2003年4月,吉利第十万辆轿车在宁波基地下线;2004年5月21日第21万辆吉利轿车用户产生,在台州吉利汽车城举行交车仪式;2005年10月14日,宁波公司举行自由舰第10000辆下线仪式;2006年元月份吉利产销记录再次刷新,共实现生产17590辆,同比增长68%;实现销售20282辆,同比增长96.13%。而这一切似乎与学究们引以为豪的经典品牌营销理论相驳。 眼睛向下的自主创新 “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