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设计)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自组织能力建设研究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986304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设计)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自组织能力建设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组织设计)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自组织能力建设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组织设计)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自组织能力建设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组织设计)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自组织能力建设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组织设计)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自组织能力建设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设计)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自组织能力建设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设计)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自组织能力建设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自组织能力建设研究武汉市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探索2005年12月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农民的自组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村和农民的未来发展,并因此而重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曹锦清教授在河南调查后得出“农民善分不善合”的结论。马克思曾得出农民是一袋马铃薯的著明结论,梁漱溟先生也说中国农民很散漫,他们必须“从分散往合作里走,以合作团体利用外部技术”。目前,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管理民主”,也即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基层民主,通过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

2、农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而村民自治能力的提高,其实质就是农民自组织能力的提高问题,只要农民的自组织能力提高了,农民不仅能自我管理,而且能广泛合作,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生产与生活秩序,提升农村的社会资本存量。二、研究的思路、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的总体思路与目标本研究将以社会实验、典型调查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进行为期3-5年的跟踪实证调查为基础,采用路径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技术,通过对武汉市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先行示范的110个村以及非示范村的抽样比较研究,以项目建设的自我管理为依托,找出开展农民合作与自组织行动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通过制度创新,探索和解决农民合作与自组织行动

3、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及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机遇下的变化为载体,探讨基层民主的最佳形式;总结和提升农民合作与自组织行动的成功经验和应该避免的陷阱,在理论上抽象出比较成熟的既具有武汉特色又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型的农民合作与自组织行动的新模式。具体来说,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有:(1)在抽象出农民合作与自组织行动的“武汉模式”精髓的同时,本研究还试图在学理上与西方发展理论、现代化理论等理论观点进行对话,探索发展中国家农民现代化的“第三条道路”,既修正现有的发展理论,又为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合作与自组织行动提供新的模式。(2)探索农民自组织联合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培养农民自组织

4、联合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途径与方法。(3)鉴于未来国家对农村的财政投入是一个长期和大量的过程,国家不可能永远主导和组织这些建设项目,通过本研究,探索和培养国家对农村扶助的组织载体。(4)国家从基层的退出是总的趋势,面对国家退出后的真空状态,培养基层民间组织承接国家退出后的真空填补模式。(5)探讨农村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及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新机遇下的有效形式,实验和总结基层民主的最佳形式。(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切入点根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目标和武汉市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提出的“致富门道明晰、基础设施完善、社保体系建立、社会和谐稳定”的24

5、字目标,结合武汉市农村作为大城市郊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和切入点。1新农村建设机遇下的村民自治变化及基层民主最佳形式探索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走了这么多年,目前已很难有所突破。而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武汉市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这样大量投入的外部条件下,为村民自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村民自治及基层民主层面如果不有所突破,则类似于旧瓶装新酒,无法将新农村建设推进到理想的高度,在新的形式下,村民自治如何有效实施,基层民主实践的方向在哪里,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村民自治及基层民主的最有效形式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研究将为我省及全国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借鉴意义的理论与经验。2农民自组织提供

6、公共物品的途径与机制研究结合我们的国情,国家对农村公共场物品的大量投入是不可能的,本研究将通过国家投入的控制,从“国家投入为主、民间投入为辅”的模式逐渐向“国家投入为辅、民间投入为主”,甚至在农村内源性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取消国家投入转变,在此过程中,以利益引导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农民自组织的筹资、管理能力和水平,探索在此过程中农民自组织能力提高和公共物品提供的长效机制,供全省及全国推广应用。3民间组织的培育及与国家的互动研究沿着“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目标,国家将在未来不久的时间内,逐步退出基层社会,但国家的退出并不等于农民自组织或其他民间组织的等值进入,目前由于农民自组织能力和

7、民间组织的低水平发育状况,政府的退出必将造成一段时间和一定领域的真空,如何培养和促进农民自组织或民间组织的生长和发展,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实现这种交接,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因此,通过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提供的机会和条件,探索农民自组织的培养以及农民自组织承接国家退出后的真空的机制,为全省及全国提供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模式。4国家对乡村扶助的组织载体研究由于目前我国巨大的城乡差距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国家将会采取不同的手段与形式,对乡村社会进行扶助。而目前在乡村基层,只有村民委员会这一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色彩很浓的组织能配合或承接国家的扶助,这显然是不利于

8、国家对乡村的扶助的。如何培育能配合与承接国家扶助政策的基层组织,国家对乡村的扶助到底放在乡镇、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层面较合适,都是需要探索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将此问题研究清楚,总结和提炼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陷阱,对于全省甚至全国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参考价值。5. 农民自组织能力培养与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农民的自组织能力决定了农村的未来发展,本研究将通过实验,通过外部的投入控制,观察乡村内部的变化,培养和提高实验村农民的自组织程度、改进农民的自组织方式,并在外部投入和支持消失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展,从而使之沿此路径进入自我良性运行和发展的轨道,达到一种良好的村治状态。三、研究的视角与方法(一)研究的理论

9、视角1社会互构论在社会学研究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核心的研究主题,“如何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之一。根据社会互构论的基本观点,互构是指社会关系主体之间的相互建塑与型构的关系,而在社会主体相互型塑的过程中,个人与社会以及各行动主体是一种共变关系,所谓共变是指社会关系主体在互构过程中的相应性变化状态。按照社会互构论的观点,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乡镇政权及乡镇街坊的关系等是农民们在互动的过程中,毫无意识地形成的。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的个体成员们与村庄这一整合良好的整体之间是在同时发生着变化的,村庄整体因为成员个体的变化而随之变化;与此同时,成员个体也在村庄整

10、体结构这一外在环境的制约之下,村庄整体的任何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农民个体们。村庄中的既有结构,既是约束行动主体的行动框架,也是这些行动主体主动建构的产物;村庄认同形成的过程中在结构方面的建构与变迁,同时还是农民个体行动的微观环境。因此,通过村庄整体与成员个体之间的互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把握村庄内部的结构与关系,更好地认识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从而把握农民间关系的发展规律与未来趋势,提升农民间自组织能力水平。2社会资本论社会资本这个概念所关注的社会关系网络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切入点,透过社会关系网络,可以很容易地理解社会结构。农民自组织能力及农民间合作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农民间的关系问题。关系问题一

11、直是社会学研究比较关注的一个领域,可以说是社会学研究中一个亘古长青的话题。社会资本是农民自组织及合作的基础,通过村庄农民间的社会资本的探讨,可以深入地探讨农民自组织培养和建设的基础,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自组织建设措施。3社区发展论村庄与城市无论是较为客观的趋近还是主观意图较强的模仿,在范围上都显得相当广泛,充分吸收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以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做参照,比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直接搬用西方社区发展、市民社会的经验要现实和合适得多,也为村庄研究找到了较客观的、有针对性的视角和标准。在农村研究中从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的高度关照村庄的发展进程,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村庄的发展与变迁,从而

12、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下把握村庄内部关系的发展与变迁,更准确地把握农民间合作与自组织水平的提高的各因素与条件。(二)研究方法1抽样方法(包括典型调查对象的选择)(1)抽样考虑的因素。抽样调查的根本目的是试图通过总体中部分元素(样本)特征的分析,来推论总体的相关特征,因此,抽样调查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调查的代表性。在本研究的抽样中,我们将最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差异性比较大的因素,从而保证调查的代表性和结论的准确性。一是村庄的类型,即在公路主干道沿线村、城镇所在及周边村、边远贫困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好村、普通建制村、拟建设征地拆迁村和搬迁移民村各选择若干村,保证每种类型的村都有代表;二是近城区和远城区的差异;

13、三是产业差异,充分考虑菜家、粮农、综合种植农民等的不同需求与发展方向。(2)样本与抽样(选择调查对象)方法。本项目将采用分层抽样与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类型村庄所占的比例,按照相同的比例抽取相应例的村庄数量,组成我们调查的样本。本研究在探索性调查与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根据全市农村的差异程度,决定从全市列入家园行动计划的1969个村中根据上面的方法,按2%的比例抽取200个村进行问卷调查。与此同时,我们在充分考虑以上抽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每种类型的村庄中分别选择一个较好的村(典型村)与一个较差的村,进行实地的、个案研究。2资料收集技术(1)问卷调查技术。本研究将分别设计农民合作需求调查

14、问卷、农民合作与自组织状况满意度调查量表以及在探索性调查中发现的各种影响农民自组织建设的因素,均将被制成调查问卷或调查量表,从最具代表性的面上获得影响农民自组织能力建设与提高的各种因素、农民的满意度等,为及时调整和确定建设的方向提供数据支持。(2)实地访谈技术。通过深入的实地访谈技术,获得最深层次的资料是实地访谈技术的长处。本研究将采用实地访谈技术,充分获得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就业方式、不同利益群体村民代表以及不同管理级别干部和部门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为农民自组织建设模型提供依据。(3)参与观察技术。本研究将采用深度的参与观察方法,运作农民本位的方法,从农民文化内部、农民利益的立场来观察

15、和思考农民自组织建设或农民合作的各个环节,并与外部观察的相关结论进行比较,从而为提出最佳的行动方案提供依据。(4)文献调查技术。采用文献调查技术,充分收集各种相关的文献资料,如地方志、村志、族谱,村民自治的相关记录等文献资料,掌握地方的文化基础和历史文化传统,为村庄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农民联合提供依据,在充分保留文化传统和村民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民的调适成本和时间,提高建设的满意度。3分析方法(1)路径分析方法。运用路径分析方法,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找出制约农民合作和农民自组织能力提高的各种深层次因素,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2)因子分析法。由于农民自组织能力涉及农民

16、间关系、农民间信任等多个方面,提高农民的自组织能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影响和制约农民自组织能力提高的各种表层和深层次因素非常多,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通过因子旋转技术,可将各种相同或相似因素合并,最大限度地缩减因素的数量,为决策部门提供最精炼和最关键的因果关系模型,便于迅速、高效的制定相应的政策。(3)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关系网络既是农民信任的基础,也是农民合作的深层次动因。由于中国是关系取向的社会,潜在的各种关系网络对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充分挖掘村庄内部、村与村之间以及村庄与其上层面的乡镇、城镇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为决策部门提供相应的数据依据,从而制定出最优的决策。(4)社会实验法。在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试点与示范阶段,通过示范与非示范村的比较,控制一定的研究变量,通过项目实施的实验刺激,比较项目实施前后及示范与非示范村的差异,找出提高农民自组织能力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