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提升必修1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861714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提升必修1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提升必修1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提升必修1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提升必修1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提升必修1 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选择题1毛泽东说:“在座的各位和广大积极分子为什么拥护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呢?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和灵活性。”“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所坚持的原则有A 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B 民主集中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C 三权分立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D 议会至上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21954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这些规定A 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职

2、能B 反映出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 明确了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D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1954年12月、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职能,故A正确;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的时间在建国初,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和所学,1954年后人民政协会议不再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故C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56年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54年12月”“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向有

3、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联系所学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会议的职能的变化分析解答即可。3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这届会议开始政协性质有了变化。“政协性质有了变化”的原因在于A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B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54年”“政协性质有了变化”,联系所学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的意义分析解答。4如图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

4、国”。漫画中的“人民政协”A 具有人民民主性质B 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C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D 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答案】A【解析】5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央人民政府组成表。这表明A 国共合作下的广州国民政府成立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组织形式C 中共联合各方面共同创建新中国D 新时期民主协商政治取得了实效【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中中央人民政府可知是新中国成立时期,国共合作下的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是1925年成立,故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实行三三制,材料中未涉及,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

5、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与材料中“机构”“组成人员”相符,故C项正确; 新时期与材料中“政务院”的提法不符,故D项错误。6“中国政治现代化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进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进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A 辛亥革命、共同纲领、改革开放B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共同纲领C 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答案】C

6、【解析】【详解】7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共计46个单位662人,会议通过了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这表明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C 公民在宪法面前有着同等的机会D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政【答案】A点睛: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政党制度不属于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属于一党制,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在我国的多党合作制下,中国共产党不存在与其他政党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情况,宪法明确规定我国的执政党只能是中国共产党,所以,我国不是两

7、党制或多党制。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以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分别是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民主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和台盟,所以,我国的政党制度也不属于一党制。在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8阅读如下组图。那一年,人民的选举A 有力地推动共同纲领的制定B 为国家政治建设奠定了牢固基石C 使宪法草案大讨论迅速达到高潮D 为全国人大的成立奠定组织基础【答案】D【解析】1953年的全国人民普选是为即将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准备,这一年的选举为全国人大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故答案为D项。共同纲领的制定是在194

8、9年,排除A项;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排除B项;对宪法草案的讨论不必通过选举的方式进行,排除C项。91949年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周恩来这一言论的目的是A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B 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C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 为召开第一届政协会议作准备【答案】B【解析】点睛:解题时要注意“1949年4月”这一时间点。10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一届

9、人大召开前)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它表明A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初步形成B 新中国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答案】A【解析】依据表格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由中共和民主党派共同组成,可见新中国实行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是民主联合政府,故A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BC项;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二、非选择题1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

10、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朱德与民主党派知名人士的合影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区域自治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在当时它有何重要作用?(2)1954年宪法中的上述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规定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3)材料三所体现的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历史意义?【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仅是调动各阶级、阶层积极性,进行政治协商的机构,在当时还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解析】【详解】(2)根据“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结合所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