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859512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中、英文的姓名书写是不一样的,英语中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而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之前。中国人姓名书写特点反映的实质是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 专制王权强大C.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 个人观念淡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姓氏代表的是血缘,“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说明强调的是家族血缘关系,反映了家族宗法观念浓厚,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男尊女卑的思想,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姓氏的特点,与专制王权无关,故B项排除;“姓总是位于名之前

2、”与个人观念无关,故D项排除。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其中“立子立嫡之制”是指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礼乐制【答案】B【解析】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继承王位的原则,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正确;A是原始社会首领承袭制度,A错误;C是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和宗法制互为表里,C错误;礼乐制是配合分封制的礼仪制度,故项错误。点睛: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内容 链接点 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 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宗法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之上,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分封制、宗法制也

3、随之崩溃 经济 井田制、青铜时代集体耕作 文化 礼乐制度 3.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

4、【考点定位】古代中国政治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4.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从中体现了A. 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B. 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C. 向社会宣扬天人感应观D. 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可知这体现了皇权的独尊和至高无上的地位,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央集权的建立,故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皇权的独尊,不是历法为封建政府服务,故B错误;

5、材料未体现天人感应观,故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皇帝制度的特点。秦始皇嬴政 “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都是为了避讳,体现皇权的独尊地位,说明皇权至高无上。5.汉朝实行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制度,这个制度就是A. 刺史制度B. 察举制度C. 三公九卿制度D. 设立中朝机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时期在地方设置了“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这一举措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选A,B C D三项不属于监察制度。考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点评: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

6、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是为强化皇权而设立的,本质上是加强专制主义统治的手段,并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但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官员的腐败,对现今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借鉴作用。6.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 血缘关系B. 财产制度C. 宗教信仰D. 地域联系【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祖庙”可知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财产、宗教信仰和地域联系,故BC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特点。结合材料“宗,尊祖庙也”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7.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创设行省制的朝代分

7、别是A. 秦朝和唐朝B. 秦朝和隋朝C. 秦朝和元朝D. 唐朝和元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是在战国时期出现,秦朝得以推广;行省制是在元朝创设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了地方的有效管理,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8.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据考证这是墓主准备上报给秦始皇的有关当朝文武百官罪行的报告。据此推断,该墓主人生前可能任职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郡守【答案】B【解析】【详解】

8、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该官员主要是向皇帝就百官的罪行情况进行汇报,这是御史大夫的职责,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选B;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不符合题意,排除A;太尉负责军事,不符合题意,排除C;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不符合题意,排除D。9.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来看,材料反映的是北宋初期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之后形成的中央政府官制。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与材料反映的史实不符,

9、排除A、B、C项。10.钱穆指出:“在此分科考试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一“制度”指的是A. 察举制B. 九品中正制C. 科举制D. 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说明所有人都有均等的参与官员选拔的机会,科举制符合这一特征,故C项正确; A是注重品德和孝廉的汉代选官制度;B出现在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主要注重门第;D属于中央中枢管理机构。11.“其留下的最深刻的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其历史发展的特色。”材料中的“其”指A.

10、 英国的“光荣革命”B. 美国的联邦政府C. 法国的1875年宪法D. 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其历史发展的特色”中可以得出,这个事件是英国的“光荣革命”。所以答案选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名师点睛】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说明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12.“把新的内容装进

11、传统的外壳,使古老的形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该国国民性中最大的特点。”近代以来该国政治体制的确立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该国是A. 美国B. 法国C. 中国D. 英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但仍然保留了国王,只是国王统而不治,形成了君主立宪政体。在该政体下体现了新的资产阶级民主内容,也保留了古老的国王的形式,因此题干中描述的是英国。ABC都没有形成君主立宪政体,不符合题意要求。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政体1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

12、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C.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D.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答案】D【解析】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尽管“临朝不理政”“统而不治”,但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国王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能够起到特殊的作用。因此国王的地位不可替代,故答案为D项。首相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下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排除B项;在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不再具有行政权,排除C项。点睛:根据与议会、内阁的关系以及实际掌握权力的大小,国家元首可分为虚位元首与实位元

13、首。无行政权力即没有实权,只是作为国家象征的国家元首,通常称之为虚位元首。在拥有虚位元首的政体中,掌握最高行政权的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家元首负责。在英国,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的产生与存废以议会为基础,国家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内阁手中,内阁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君主负责,君主只做一些礼仪性、程序性的工作,具有“虚位元首”的性质。14.美国独立后,在1777年通过的邦联条例中,规定美国实行什么制?A. 民主制B. 邦联制C. 立宪制D. 君主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在1777年通过的邦联条例中”可知,美国建国初实行的是邦联制,故B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实行民主制,故A错误;美国没有实

14、行立宪制和君主制,故C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美国建国初的政治制度。由材料“邦联条例”可知美国在建国初实行的是邦联制。15.17世纪末,英国某法案规定:“法律由议会制定,法律一旦制定,国王就不能中止。”该法案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 英国确立了代议制B. 责任内阁制形成C.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D. 国王丧失全部权力【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法律由议会制定,法律一旦制定,国王就不能中止”可以知道,反映的是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和法律的限制,结合时间“17世纪末”可以知道,该法案是英国的权利法案,该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故C正确;A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责任内阁制形成是在18世纪初期,时间不

15、符,故B错误;权利法案颁布时国王还有一定的权力,故D错误。点睛:题考查英国权利法案.需要掌握权利法案的内容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法律由议会制定,法律一旦制定,国王就不能中止”进行分析,结合时间“17世纪末”和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16.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至今,共经历了13位英国首相。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称女王是“政治不粘锅”,这表明A. 女王掌握着国家实权B. 女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 女王不关心政治D. 女王没有全部政治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女王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故B正确;女王不掌握国家实权,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女王不关心政治,故C错误;女王没有全部政治权力中“全部”说法错误,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英国国王的地位。英国国王“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斗争之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是,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1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特点是A. 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