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Ⅰ 10 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文明.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85932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Ⅰ 10 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文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 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Ⅰ 10 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文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 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Ⅰ 10 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文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Ⅰ 10 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文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Ⅰ 10 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文明.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文明【2012考纲解读】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各少数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从区域上来讲,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与发展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主线,但边疆地区及各区域的发展共同形成和推动整体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在日常教学与复习备考中,我们应重点关注:区域历史发展特别是边疆地区的历史发展是高考的重点,其重要地区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西藏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独具历史和经济发展特点的湖北、湖南等地区。特别应抓住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民族关系及政治经济文明发展的特点(自身发展)以及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关系)来学习。注重同地理知识

2、和政治学科知识的综合与运用,加强与时政的联系和结合,如国家政策等。【2012考点PK】一、东北地区1古代的开发与管辖(1)隋唐时期,靺鞨分布于东北地区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主要以渔牧为生。7世纪中期以后,其中的黑水和粟末两部强大起来。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龙江下游设置黑水都督府;开元初,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2)两宋时期,原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的契丹族发展壮大,建立了辽政权,逐步接受汉族封建文化,辽统治者实行了“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北宋中后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的女真族发展起来,1115年在会宁建立金政权,推行了猛安谋克制度。(3)元朝在东北设立辽阳行省。(4)明朝后期,建州女真

3、在努尔哈赤率领下逐渐强大,建立起八旗制度。1616年在赫图阿拉建立政权。1636年皇太极入国号为清。(5)清朝统一后,在东北设立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康熙时期组织了两次针对俄国侵略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俄两国政府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了第一个中俾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2近代的屈辱与抗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通过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件,割占我国东北地区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2)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从朝鲜半岛侵入辽东半岛,并占领旅顺、大连。依据马关条约之规定,日本割占我国

4、辽东半岛,后因俄、德、法干涉而被清政府赎回。(3)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打败俄国,将侵略势力扩展到我国东北。(4)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大举入侵我国东北,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东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为日本强占东三省宣言,并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组成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有杨靖宇等。1945年8月,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摧毁了日军精锐部队关东军。(5)1948年9月至11月的辽沈战役,揭开了人民军队战略决战的序幕,东北全境解放。3共和国的长子(1)建国初的“一

5、五”计划期间,东北地区成为我国的重工业中心。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2)19561996年的曲折探索时期,东北地区建起了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其一大庆。4振兴东北中共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考察时指出,要把振兴东北摆在突出位置。被称为“新辽沈战役”的振兴东北经济计划拉开了序幕(东北被称为“第四增长极”)。二、西南地区1古代的开发与中央的关系(1)秦朝:征服越族,在西南地区设置了象郡、桂林、南海三郡。(2)汉朝时,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数十个语言不同、风俗各异的少数民族,主要的如夜郎等,当时统称“西南夷”。汉武帝时先

6、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3)三国时期,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关系,积极发展当地经济,加速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封建化。(4)唐朝前期,在云南洱海一带生活着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其中最南边的南诏发展起来,建立了政权。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支持下统一六诏,被封为云南王。(5)元朝:统一后在云南设云南行省,并实行土司制度。(6)明朝:在西南地区沿用土司制度;永乐年间开始实行“改土归流”;并设置贵州布政使司。(7)清朝:康熙平 定“三藩之乱”,并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雍正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大量委派流官取代土司,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辖。2近代一革命的西南(1)反袁复辟的起点:1915年,原

7、云南都督蔡锷与李烈均等在云南通电讨袁,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家,发起了护国运动。(2)抗战时期,西南作为抗战的大后方,重庆作为战时陪都。3建国后的发展(1)“一五”计划期间,建成了宝成铁路。1956到1996年十年建设时期新建成昆铁路。这一时期由于国际形势的紧张,国家在西南地区投资建设了大批重要工业基地。(2)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五年后的今天,温家宝总理发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一文,对五年来西部大开发的得失进行了全面盘点。温家宝总理表示,今后中央将实施如下战略布局:坚持西部大开发,振东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

8、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西部大开发在这个战略布局中占有突出地位。中央完整地提出区域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这对西部大开发是非常有利的。三、西藏地区1藏族的发展及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1)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唐蕃关系: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同松赞干布结婚。8世纪初期,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9世纪,吐蕃同唐朝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2)元朝时的西藏:蒙古政权建立后,吐蕃被招降。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管辖。蒙藏联系密切,蒙藏共同信仰西藏地区的

9、佛教。元政府封其首领八思巴为“国师”;创制“八思巴蒙字”。(3)明朝时的西藏:在西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任官吏,管理藏族事务,征收贡赋。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僧官由朝廷任免。(4)清朝时的西藏: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雍正帝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2走向文明开放的西藏(1)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角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2)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民主改革

10、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消灭了阶级压迫,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3)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65年建立了西藏自治区。(4)“一五”计划期间,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沟通了西藏与各地的联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同时,在内地大力支持下,西藏地区的工业建设迅速发展。四、西北地区(涉及北方地区)1游牧的民族与游牧文明(1)西汉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发展较快,北方有匈奴、乌桓和鲜卑,还有西北地区的西域各族。(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有匈奴

11、、鲜卑等族。其中氐族建立的前秦和鲜卑族建立了北魏先后统一了我国北方的黄河流域,极大的推动了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5)明清时期:明朝时蒙古分为鞑靼和瓦刺,明末清初分裂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2文明的碰撞(1)游牧与农耕文明的碰撞:秦汉时期与匈奴的和战:秦汉时期匈奴的力量逐渐强大,对秦汉北部边郡形成了重大威胁,并占据河套。到汉武帝时期,武力反击匈奴,基本解除了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并建立政权,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北魏教文帝改革反映了少数民族统一中原后接受汉文化的历史过程。隋朝初年,突厥分为东西突厥,厥逐渐强大,唐初打败厥。厥灭亡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两

12、宋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所建立的辽、西夏和金等政权的关系中居于被动地位,通常是以妥协、送岁币的方式取得暂时的和平。北方少数民族势力日益壮大,并逐渐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促进了自身社会发展水平的封建化。公元13世纪,随着蒙古族的日益旨大,逐渐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蒙古族统一全国的过程,同时也是其自身不断吸取汉族先进文化的过程。明朝永乐年间,鞑靼和瓦剌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明朝中期,为防止蒙古南下而修缮长城;明朝后期,鞑靼首领俺达汗与明朝通过,恢复封贡互市。(2)中西文明的碰撞:西汉张骞通西域后,逐渐开通了经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到欧洲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五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

13、、文化交流。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即“海上丝绸之路”。隋唐时期的陆路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3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1)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该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管辖。(2)东汉:重新设置西域都护。(3)唐:在突厥故地先后建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唐太示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在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风俗的情况下,设都督府管辖,仍以突厥贵州为都督、将军。这对北方各族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纷纷人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4)元朝:设立岭北行省。(5)清朝:先后平定准葛尔贵族叛乱、回部的大小和卓叛

14、乱;设立了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五、长江三角洲地区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先秦到东汉,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北方农业区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区。(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大批劳动人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江南的农业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3)隋唐时期,江南的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南北两大经济重心形成。安史之乱以后,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长江流域的商业都高,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有“扬一益二”之称,特别是扬州,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4)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由

15、北方转移到了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以来是全国的经济重心。(5)明清时期,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江淅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发展。2近代的长江三角洲(1)中国近现代的龙头:南京条约关于五口通商的规定,使其成为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此后,我国东南沿海的传统农业、手工业在西方商品冲击下日益解体。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化的发端。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军用企业和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同时,以发昌机器厂为代表的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逐渐兴起。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地区成为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成为四大家庭官僚资本的根据地。(2)民主革命中的上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在其后期,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上海,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1927年北伐战争中,上海工人举行武装起义,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史称“八一三事变”。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