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汉川第二中学高一历史月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85927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汉川第二中学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汉川第二中学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汉川第二中学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汉川第二中学高一历史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汉川第二中学高一历史月考.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汉川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黄梅戏天仙配中的经典唱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种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该唱词反映了A. 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B. 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C. 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D. 农民富裕幸福的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你种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可知,这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刀耕火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个体农耕,而非集体劳动,排除B项;材料“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2、”说明是勉强维持温饱,排除D项。【点睛】本题属于提炼信息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其二,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2.下图为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尊盘,装饰纷繁复杂。铜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铜尊颈部、铜盘内底都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该文物反映出战国时期A. 官营手工业的技术高超B. 青铜礼器开始刻有铭文C. 手工业发展的最高阶段D. 青铜器主要以礼器为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对该件文物的描述,可以看出该文物制作工艺精湛,

3、做工复杂、考究,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制作水平,官营手工业是手工业最高水平的代表,故A项正确。B项中“开始”一词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材料没有对不同阶段的手工业进行比较,无法判断战国就是手工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排除C项。青铜器主要以礼器为主,但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因此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点睛: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按行业设立车正、陶正等工官管理工匠。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使用官府供给的原料,制作加工官府指定的产品。他们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众多高水平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有利于手工业

4、技艺的提高。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3.统一度量衡是秦朝重要措施,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只有“一衡石丈尺”之语。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的秦权铭文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状、王绾“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毋过岁壹。”“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貲(罚没)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貲一盾。”由此可见A. 文献记载缺乏可信度B. 考古发现才能佐证历史C. 史料不一致使存疑历史D. 出土文物可印证补充历史【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秦权铭文和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

5、的秦简的记载”可知两个出土文物对“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D选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否定文献记载,A选项排除;考古发现才能佐证历史,说法过于绝对,B选项排除;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的秦权铭文和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史记秦始皇本纪三者都说明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C选项排除。4.后汉书记载:东汉初年的会暨郡,“多刀耕火种,百姓财产以之困匾,(庐江郡)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材料反映出当时A. 农业处在刀耕火种阶段B. 江南地区生产技术的落后C. 铁犁牛耕逐渐普及全国D. 广大农村自然资源的匿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庐江郡)百姓不知牛耕”

6、,可知当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相对落后,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农业已经实行铁犁牛耕,农业发达地区已经摆脱刀耕火种的状态,A选项排除;材料中未涉及全国地区,C选项排除;材料中说百姓财产困乏,未涉及农村自然资源,D选项排除。5.西汉盐铁论是汉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后经桓宽整理而成,书中记载:“古者,事生尽爱,送死尽哀。故圣人为制节,非虚加之。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着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下列项中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 汉昭帝时期盐铁已为官营B. 西汉社会存在丧葬奢靡之风C. 西汉政府希望黎民对生者尽其爱敬D.

7、古之圣人认为节制丧葬是不孝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事生尽爱,送死尽哀。故圣人为制节,非虚加之”可知尽孝与否与丧葬规模无关,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施行盐铁官营,A选项排除;根据材料“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可知当时丧葬奢靡之风盛行,B选项排除;根据材料“古者,事生尽爱,送死尽哀。故圣人为制节,非虚加之”可知主张人们对生者尽孝心,C选项排除。6.汉书食货志记载:“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 精耕细作B. 农林牧业相互补充C. 自给自足D. 农业生产结构完备【答案】C【解析】【

8、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业。题意没有描述农业种植过程,不能体现精耕细作的特点,故排除A项;题意中没有体现牧业,故排除B项;题中只有农业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不能体现农业生产结构完备,故排除D项。根据“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可知描述了农业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的互相补充,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C。7.据史料记载,某一朝代在耕犁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称作江东犁的工具。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对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该朝代是A. 春秋战国B. 汉代C. 唐代D. 宋

9、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出现了称作江东犁的工具。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可知,这是唐代的曲辕犁。故答案为C项;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其备考启示:理解每一个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典型特征和主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下图为南宋脚踏三锭纺车图。从中可以看出当时A. 家庭手工业是手工业的主要形态B. 民营手工业生产城乡所需日用品C. 商品经济的繁荣带动手工业发展D. 纺织业以手工劳动方式进行生产【答案】D【解析】【详解】A选项,根据材料信息只能看出纺车等工具和纺织方式,而不能看出产品流向和纺织业的比例问题等,故无法判断是

10、何种形态手工业,故错误;B选项,由于材料中并无产品流向,故B选项错误;C选项,只是静态的图片信息无法体现商品经济和手工业发展这种动态的史实,故错误;D选项,图片中的纺车是手工生产,符合图片信息,故正确。9.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A.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B. “户盈罗绮,竞豪奢”(望海潮)C. “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D. “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B选项

11、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九市开场”可见当时商业的繁荣,A选项排除;“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指的是商人经营范围广,长安是当时主要的商业中心城市,C选项排除;根据所学可知,“贾客”指的是商人,“贾客千家万家室”可见当时商人众多,D选项排除。10.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额是五百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这说明A. 唐代市场上货币数量不足B. 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C. 宋代的货币制度日趋混乱D. 宋代的货币贬值现象严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唐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唐代铸钱额少于宋

12、代并不能说明唐代货币量不足,故排除A项;大量流通的有价证券和票据无法体现宋代货币体制的混乱,故排除C项;宋代通用铜钱,本身具有一定价值,不能说明贬值严重,故排除D项;宋代铸钱额是唐代的数倍,说明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繁荣,超过唐代,故选B。【点睛】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体现在“市”的发展,城市中的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出现夜市,并且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11.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A. 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B. 导致丝绸之路受阻C. 加剧

13、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D. 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北宋政治中心并未南移,故排除A项;秦岭淮河南北户口数目比重的变化与丝绸之路无关,故排除B项;人地矛盾主要和人口数量以及土地数量有关,在题意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唐代秦岭淮河以北的户口数超过秦岭淮河以南,到宋代这一比重发生逆转,说明人口向南迁移,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故选D。【点睛】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是从北向南、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从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的。古代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体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12.

14、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上海船户张元隆揽装商客价值数万两银的布匹、瓷器“前往辽东贸易”;同年八月,松江船户张永升揽装茶叶、布、碗等货物“前往关东贸易”。这说明当时A. 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B. 民间贸易缺乏政府监督C. 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商帮D. 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清初上海船户与东北地区在贸易往来。根据常识,上海与东北的贸易属于国内长途贩运贸易,这种贸易不是个案,故答案为D项;材料无法提供城镇商业方面的信息,A项排除;B项说法史实常识性错误,明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对工商业的管制相当严格,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以地域为中心和以血缘乡谊为纽带的商人群体

15、方面的信息,排除。【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精准简约提炼信息清初上海船户与东北地区在贸易往来,这是前提;据此透过想想看本质,推导背后的根源或本质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这是关键。此外,准确理解一些历史概念,例如,明清商帮等。13.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A. 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B. 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C. 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D. 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可知,元至清初,景德镇官窑数量迅速下降,民窑和官搭民窑数量迅速增加,这是与这一时期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相适应的,C项正确。民间制瓷业的迅速发展事实上与制瓷业有较好利润密切相关,且材料没有涉及制瓷业利润的相关信息,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工商食官制衰落,私营手工业出现,官营作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与设问时间不符,B项错误。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不符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D项错误。14.明朝后期,中国的生丝、纺织品、棉布、瓷器等几乎遍及全球,外贸长期处于出超,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整个世界经济秩序是以中国为中心。材料反映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