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菱湖中学高一地理月考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85911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湖州菱湖中学高一地理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湖州菱湖中学高一地理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湖州菱湖中学高一地理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湖州菱湖中学高一地理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湖州菱湖中学高一地理月考 1.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菱湖中学2018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一地理试题卷一.单选项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航天器,将于 2017 年 11 月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发射。读嫦娥五号探月飞行示意图。完成 1、2 题。1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后会飞出A地球高层大气 B地月系C太阳系 D银河系2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有A一级 B二级C三级 D四级3.与太阳活动低峰年相比,太阳活动高峰年时A.极光发生的频率低 B.磁暴现象普遍存在C.太阳黑子明显偏多 D.天气变化相对平稳11月18日西藏林芝市发生了6.9级地震,震

2、源深度10千米,本次地震引发了大面积的滑坡。完成4、5题。4.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软流层 B.上地幔顶部 C.下地幔 D.地壳5.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发生过程,此次地震引发的滑坡属于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 生物灾害 D.海洋灾害“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的结晶物质。中国于2017年5月在南海首次实现持续开采。完成6-7题6 “可燃冰”按照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分类属于A. 可再生资源 B. 非可再生资源 C. 矿产资源 D. 生物资源7. “可燃冰”中甲烷的含量是大气中含量的300倍,若开采中出现大量泄漏,则会引起A. 酸雨

3、B. 土壤盐碱化 C. 臭氧层空洞 D. 全球变暖“水循环空调”的工作原理是:机内水泵抽取水槽净水,通过分水器送到湿帘上,将室外空气吸引经过蒸发换热器,高速通过湿帘的气流强迫水迅速蒸发,吸收周围大量的热能,使气流湿度极速下降,从而输出强劲的低温清新气流。完成下列问题。8.水循环空调降温的原理运用了水循环的环节是A、蒸发B、径流C、降水D、水汽输送古丈红石林位于湘西,景区内遍布全球罕见的古生代中期形成的红色碳酸岩。据地质专家考证,红石林分布区地质史上属于扬子古海。完成9、10题。9.古生代中期时,地球上开始出现A.孢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10.古丈红石林形成的地质过程大

4、致为 A.固结成岩海浪侵蚀地壳抬升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海浪侵蚀C.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岩浆侵入风化侵蚀地壳抬升右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图。完成 11、12 题。11在六大板块中,图示区域没有涉及的是A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B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C欧亚板块、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美洲板块12图中甲边界附近,常会形成A岛屿B裂谷C海岭D海沟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下图所示。完成 13、14 题。13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B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1

5、4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A春季晚上B夏季午后C秋季早晨D冬季傍晚客家先民是中原人,历史上曾有三次大的迁徙:第一次大迁徙是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 侵中原;第二次大迁徙是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时期;第三次大迁徙是金 元相继入侵。 右图是客家人三次迁徙15.客家人迁徙路径上呈现的自然带依次是 A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B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C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D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16.下列诗句中都蕴含某种地域分异规律,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了地理环境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

6、分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明了地理环境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说明了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A. B. C. D.17. 科学家最近发现一颗潜在的宜居星球,其所在行星系中恒星的发光度是太阳的两倍。判断该星球宜居的主要依据是A. 具有与地表相近的温度 B. 一定是质量适中的类地行星C. 距中心恒星接近日地距离 D. 获得比地面上强大的可见光18.如果某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 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水位降低 土壤肥力下

7、降A B C D 竹子是亚热带植物,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据研究表明,仰韶时期黄河流域有较多的竹类分布。19.与现代相比,我国的仰韶时期A.欧洲曾出现小冰期 B.喜马拉雅山雪线较高C.我国海平面较现代下降 D.我国海岸线较现代变长日出前和日落后的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出微弱的光亮,这种现象和这段时间都叫作“晨昏蒙影”。20.“晨昏蒙影”现象主要体现了大气的A.反射作用 B.吸收作用 C.辐射作用 D.散射作用下表为我国某地区甲、乙两天气系统过境时的相关资料。完成21、22题。甲(11月)乙(12月)时间21日22日23日4日5日6日气温16-2211-165-98-177-192-11天气阴小雨小

8、雨多云多云转阴多云风北风3-4级北风4-5级北风4-5级微风北风3-4级微风21.甲、乙天气系统的类型分别是A.冷锋 冷锋 B.冷锋 暖锋 C.气旋 反气旋 D.反气旋 气旋22.乙天气系统过境时没有产生降水的主要原因是A.中心气压不够低 B.暖气团比较干燥C.冷气团温度过低 D.冷气团移动速度慢读我国多洪涝区分布图,完成23、24题。23我国多洪涝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A雨季漫长B地势低平C河网密布D植被稀疏24图示多洪涝区发生洪涝的时段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距海远近C锋面位置D台风频次读某区域某年11月10日2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北京25.11月10日这一天A.地午后出现大风、降温等

9、天气 B.地受高压系统控制,沙尘肆虐C.地云层较厚,昼夜温差较地小 D.地暖气团迅速爬升,多暴雨26.地气压中心的出现切断了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下面、四幅图表示不同区域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27四幅图中,属于同一风带的是A B C D28四幅图中,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最接近的是A B C D读我国新疆某一灌溉良好的绿洲与周围半沙漠地区1.5米高处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完成29、30题。29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绿洲地区的气温日较差更大 B. 半沙漠地区气温极值出现的时间比绿洲早 C. 温度数据取自于当地的冬季 D. 图中

10、太阳辐射最强与温度最高的时间一致30时段内,a处的风向主要为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31题31.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A甲:动力原因上升B乙:动力原因上升C甲:热力原因下沉D乙:热力原因下沉 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虽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据此完成32、33题。32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风带是A. 盛行西风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赤道低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33 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的原因不可能是A

11、. 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 B. 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C. 长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 D. 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完成 34、35 题。34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0102030405060700 2 4 6 8 100 2 4 6 8 10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深度 cmA地形和地质B气候和岩石C气候和生物D成土母质35对、两种土壤的判断,正确的是A.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 B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C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海南岛中部D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36.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太平洋A120120403023.5B材料二:左图中、两地气候资料图。气温/降水量/mm气气温降水-20-100102030-30月份0100200300400500600123456789101211地气温/降水量/mm月气温降水-20-100102030-30月份0100200300400500600123456789101211地 (1)A处为世界著名渔场,从洋流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1分)(2)沿120E经线从我国B地到北冰洋沿岸的自然带分布呈现 分异规律,形成该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