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85772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届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

2、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该思想流派应是(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2吕思勉评价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于致用之学,以及孔门的经,极意考究。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该思想家应是( )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3“人文主义者的最终目的并非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信仰,而只是想驱散笼罩在基督教之上的那片虚伪的灵光,破除强加在基督徒身上的禁欲主义的符咒,用人性的、感性的和个人主义的因素来充实和改造基督教。”这里的人文主义者( )A提倡因信称义,倡导王权至上B反对禁欲苦行,追求民主政治C

3、汲取传统养分,彰显人性价值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宗教自由4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A天赋人权说B分权制衡说C社会契约论D三权分立说5“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趣味有机结合,以酣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征。”下列体现这一特征的文学作品是( )A离骚B子虚赋C窦娥冤D水浒传6“他是一个探索者。经过一段热烈兴奋的思考和试验,似乎发现宇宙秘密。他把宇宙想象为一个机械装置,像绅士图书室里的流行玩具一个用黄铜和闪光木料制作的装有发

4、条的天国模型。它由一个上帝的工程师调试,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转动并保持平衡。”“探索者”的成就( )A奠定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B有利于诠释自然现象的奥秘C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D标志着科学摆脱神学的控制7“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这里的“先生”是( )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8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在公言报上发文批评某项运动是“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材料表明该学者( )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B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C否定

5、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D重建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体系9“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井冈山的斗争C论人民民主专政D新民主主义论10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某文学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A苹果车B人间喜剧C等待戈多D巴黎圣母院1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C国家政

6、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D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12“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 )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进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13在雅典贵族政治时代,能够参加公民大会的,除贵族外,只有少数与贵族有关系的平民。通过改革,所有雅典公民均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拥有同等的表决权,并向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当时雅

7、典成年男性公民约为10000人,贵族约为2000人。关于此次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改革发生在克利斯提尼时期B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检察机关C贵族世袭特权被彻底的根除D雅典民主政治得以奠定基础14有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 )A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C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D主要是维护平民利益15“1777年,英军在北美萨拉托加失败,首相诺思向国王乔治三世说明,他完全不适合留在职位上充当战争领导人,但被拒绝了。1781年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后,

8、下院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动议,乔治三世被迫允许诺思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这反映当时英国( )A国王仍然拥有行政大权B君主立宪制尚未建立C首相尚未成为内阁首脑D责任内阁制逐渐完善1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除众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之外,其他政府部门的官员都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通过州议会选出,总统由各州选出的选举人选出,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需经参议院批准。美国的建国精英作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 )A避免因某种共同利益而出现部门勾结B巩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体制C限制议员、总统和大法官的权力范围D保证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的独立性17(英)约翰汤姆逊曾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

9、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该“敌对”行为发生在( )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甲午中日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18下图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某一战争的局部示意图,据图中信息判断,在这次战争的进程中( )A歼灭了所有的反动军阀B国共两党达成亲密合作C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D出现了革命的高潮阶段19下列两幅抗战时期的漫画反映了( )A正面战场英勇抗战情形B敌后战场始终是中流砥柱C全民族抗战的巨大作用D侵华日军即将无条件投降20一位解放军指挥员在诗中写道:“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征程;雄师南下

10、,跨陇海,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他描写的是( )A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B刘邓大军组织发动淮海战役C晋冀鲁豫解放军跃进大别山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当这种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全才。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材料二 在教权与

11、王权的斗争中,天主教会确立了其在精神和信仰方面的权威地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强化,各地区都强烈要求教会民族化、世俗化。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材料三 康德认为只要给民众以自由,启蒙便水到渠成。启蒙要求人们有勇气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这便要求个人不再盲从于权威,要求个人敢于以学者的身份对一切听众或读者说话。在启蒙思想家看来,西方传统社会过分束缚了人的自由。如卢

12、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人生而自由,却处处受缚于锁链。”摘编自卢风著启蒙之后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文化因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受到广泛支持的经济和政治背景。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进步之处,(3)据材料三,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请你谈谈启蒙运动时期自由思想发展所起到的作用。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

13、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材料三五四运动前兴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

14、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西方各种新思潮也如闸门开洪一般相继涌入中华大地。如果说初期的西方思想是以整体的形式传入中国并产生洪波巨澜,那么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则日益呈现出理论与学派的多元化倾向。摘编自五四时期西化思潮研究(1)据材料一,分析晚清思想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有学者认为晚清思潮有其时代特色,试结合19世纪中后期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加以说明。(2)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文化人提倡传统下层文化的表现。(3)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归纳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的启示。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