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热点:猪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85578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热点:猪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热点:猪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热点:猪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热点:猪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热点:猪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高考历史热点:猪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一热点背景截至4月27日,墨西哥国内发现的猪流感疑似病例,已经猛增到了4000多例,目前已有81人死亡。疑似病例的猛增,让首都墨西哥城内,处处可见这样的场景:不仅市民们自觉戴上了口罩;军队和卫生部门人员,还在街头给民众分发。与此同时,美国、新西兰也确认了多例,疑似猪流感患者。随着纽约市和俄亥俄州分别确认8例和1例猪流感患者,美国猪流感患者的总数已达20人。新型猪流感病毒散播速度之快,也让亚太地区各国严阵以待:美国卫生部官员表示,美国可能无力制止病毒的蔓延,疾控中心准备向墨西哥疫区派出专家,以了解更多的情况;日本、韩国都已在机场和码头,加强了对来自墨西

2、哥乘客的检查;日本的防疫部门还在机场,免费向乘客发放口罩,并让乘客接受体温检查;澳大利亚政府则敦促那些,曾于近期前往墨西哥、并有流感症状的人士,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检查;来自新西兰卫生部的最新消息,该国有10名高中生,被查出流感病毒检测呈阳性,这些病例的样本,已经被送往世卫组织,以确定是否是H1N1型猪流感病毒。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但极少传染给人。本次疫情患者感染的是一种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新毒株,它包含人流感病毒、北美禽流感病毒和北美、欧洲、亚洲三类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这种病毒已被证实经由人际传播,人感染后会出现高烧、精神不振、厌食、咳嗽等症状。科学家指出,打喷嚏

3、、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这次新型猪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这次猪流感病毒呈现的另一大特点是对青壮年攻击性强,目前确诊猪流感死者中大多数年龄都在25岁到45岁之间。不过科学家指出,猪流感病毒可防、可控,现有治疗普通流感病毒的药物对防治这种猪流感病毒同样有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特别指出,人不会因吃猪肉或猪肉产品感染猪流感,猪肉加热到摄氏71度,就能杀死猪流感病毒。W.w.w.k.s.5.u.c.o.m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此次疫情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所有国家都应加强对非正常暴发的流感类疾病和严重肺炎的监控。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25日表示,猪流感病毒有在全球广泛暴发的可能性,

4、情况严重,须严密监控。全球多个国家已展开紧急应对。中国卫生部26日在官方网站挂出“关于防控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疫情的答问”,指出虽然目前中国尚未发现疫情,但需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7日召开全国疾控会议,部署猪流感防控措施。国家质检总局25日紧急公告称,前往人感染猪流感流行地区的人员,可以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及其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了解该地区的疫情;旅行中或旅行后出现流感相关症状者,应立即就医,并在入境时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同时,来自人感染猪流感流行地区的人员,如有流感样症状的,入境时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口头申报过去两周去过流行地区的人员,入境后出现流感样症

5、状的,要及时与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联系。W.w.w.k.s.5.u.c.o.m二高考考纲1中国古代史(医学成就)W.w.w.k.s.5.u.c.o.m(1)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2)两汉时期: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

6、,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W.w.w.k.s.5.u.c.o.m(4)隋唐时期: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要点。(4)明清时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

7、进化观。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2中国近现代史(1)抗日战争:从1941年开始,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大“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气和进行细菌战,制造无人区,妄图消灭抗日根据地。关东军的“七三一”部队是侵华日军研究细菌战的专业部队。抗战胜利后,日军在中华大地上遗留了大量细菌弹、毒气弹,有不少仍有较大危害性,如2004年5月24日晚发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侵华日军遗留化学武器中毒事件。(2)新中国成功防治血吸虫病:“千村薛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些是毛泽东19

8、58年挥写的送瘟神诗中的名句。由此诗起,“瘟神”成了血吸虫病的代名词。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功防治血吸虫病被认为是我们国家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标志。(3)2008年“512”大地震以来,国家也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防止出现“大灾之后的大疫”。3世界近现代史(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封建国家的殖民扩张开始,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土著印第安人除了屠杀和奴役外,还带来了麻疹、流感、百日咳、天花等传染病。(2)17世纪至20世纪初科技成就: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了“高温消毒法”一些传染病防治疫苗,奠定了微生物的基础。附1:补充阅读资料 中国古代的流行病及

9、其防范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个流行病多发的国度在传统史籍中,对流行病的记载比比皆是,所用的名称有疫、疾疫、疠等,而一般统称为疫,合称疾疫。从现代疾病分类学看,这些疾疫包括瘟疫、瘴气、痢疾、流行性感冒、麻风病等,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根据明代吴有性瘟疫论的说法:“疫者,以其延门合户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由此可知,在中国古代,凡是具有高传染性的疾病都被归为疫类。 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疾疫发生在周代。春秋时,鲁庄公二十年夏,“齐大灾”。按照公羊传的解释,此大灾即大疫。此后,关于疾疫的记载不断增多。据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一书中的不完全统计,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为: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

10、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从纪元前七世纪起的2000余年间,疫灾的发生逐渐增加并呈加速度发生的特征。而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加,疫灾对人的杀伤力也日见增强,每次死亡人数都很惊人。从死亡人数看,程度最严重的一次是金朝开兴元年(1232年),汴京大疫,50日间,“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金史哀宗纪)。可见,疾疫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力的确非同一般。 鉴于疾疫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危害,人们在很早以前即开始致力于对疾疫的研究,以期控制和杜绝疾疫的发生。但在先秦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于疾疫的起因不甚了解,或认为是瘟神作怪,或认为是阴阳失和所致。大约从宋朝起,始提出疠气说

11、,认为是疠气导致疾疫的发生。明代吴有性进一步明确了疠气说,认为是一种有毒疠气导致疾疫发生。虽然此说并非建立在现代病毒学和细菌学的基础上,但在当时的医学条件下实属不易。 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疾疫的发生是由于细菌和病毒侵入人体所致。从细菌和病毒的历史看,是由于人类进入农耕时代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关于这一问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理学家戴蒙德在其获得普利策奖的历史著作枪支、细菌、钢铁:人类社会的各种命运一书中,从细菌与病毒的历史探讨了流行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中有些观点非常具有启发性。他谈到,人类传染病的病毒与细菌是农耕社会家畜与家禽饲养业的产物。欧亚旧大陆农耕社会发达的饲养业以及密集的

12、人口居住方式,是传染病发生的温床。其中,人口居住越是密集,传染病的传播也就越是迅速、广泛。中国文明自古以农业为基础,家畜饲养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八九千年以前。进入文明时代后,日益增加的人口和繁荣的农业,必然带来病毒和细菌的大量繁殖,并给人类传染了越来越多的流行病。从中国古代呈现加速度发生的疫灾情况看,这一规律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从中国古代疫灾发生的具体原因看,疫灾的发生往往与其他灾害相伴生。一般而言,大灾之后,人畜大量死亡,如果尸体得不到及时处理,细菌和病毒便会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疫灾发生。如隋代大业八年(612年),天下大旱,继而发生大疫,染疫者多死(隋书炀帝纪)。宋朝庆历八年(1048年),

13、河北发生大水灾。次年三月,又继发疫灾(宋史仁宗纪)。元代至顺二年(1331年),衡州连岁大旱,接着发生疫疠之灾,“死者十九”(元史文宗纪)。 从疾疫传染情况看,大量增加的流动人口是疫灾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如宋史五行志载,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馁,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同时,还将疾疫传染给了江南民众,“是岁,浙之饥民疫死者尤众。” 鉴于疾疫问题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中国古代从很早开始就进行了各种预防和控制尝试,具体措施主要有六个方面: 1顺应节气。先秦典籍礼记月令中提到:孟春行秋令,则其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仲夏行秋令,民殃于疫;

14、孟秋行夏令,民多疟疾。三国时,曹植在说疫气一文中提到,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原因在于“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因而,先民们在有所兴作时非常重视顺应节气。 2巫术的精神控制先秦时期,传说帝颛顼有三子,生而亡去为鬼,其中一个居江水是为瘟鬼。为此,人们每于疾疫发生时,作法以驱除疫鬼。周礼夏官中所提到的方相氏四狂夫即是专门的驱疫鬼者。此四人身披熊皮,头带面具,执戈扬盾,帅百隶逐室殴疫,此即后世傩戏的由来。除此以外,历代流行的设醮、纸船送瘟神等民俗,也都是驱疫鬼的具体形式,甚至连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也与驱疫鬼有关。这种迷信的办法,对于防治疾疫当然不会有任

15、何作用。 3注意公共卫生。尽管很长时间内人们都将疾疫的发生归因于瘟神作怪或阴阳失序,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还是逐渐认识到疾疫发生与公共卫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始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如南宋真德秀在泉州任职期间,鉴于泉州城内水沟湮阏岁久,“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乃作开沟告诸庙祝文,兴工清理沟渠。又如吴芾于乾道二年(1166年)知隆兴府,当地“旧有豫章沟,比久湮塞,民病途潦。公曰:沟洫不通,气郁不泄,疫疠所由生也。亟命疏浚,民得爽垲以居。”(朱文公文集卷88吴公神道碑) 4派遣医生巡诊及无偿施药。最早的巡诊制度见于先秦时期,周礼地官中有司救一职,其职责就是:“凡岁时有天患民病,则以节

16、巡国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此可被视为是中国古代巡诊制度的滥觞。后汉书光武纪载:光武帝时,天下疾疫,朝廷乃“遣光禄大夫将太医巡行疾病”。后汉书灵帝纪载:“建宁四年三月大疫,使中谒者巡行致医药。”到了宋代,对疾疫的治疗较之以往各代都更为重视。每当疾疫流行,宋廷多诏命太医局及翰林医官前往救治,药费多由朝廷无偿拨付。此外,地方上一旦发生疾疫,各地官员也多方措置,极力救治,广为施医散药。除了派出医生巡诊之外,从中央到地方还广泛设有惠民药局和其他一些地方性药局,平时以平价售药为主,疾疫流行时,则无偿施药以济民疫。 5处理尸体。尸体是病毒和细菌借以大量繁殖的最主要载体,处理尸体,即是切断疾疫流行的一个重要渠道。据周礼所载,从先秦时期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