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85567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在众多诸侯国中,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这说明战国时期A. 世袭贵族特权已被废除B. 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C. 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D. 政权形式凸显君主集权【答案】D【解析】据材料“战国时期居于行政位置上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君主任命官僚的现象,体现了君主集权的特点,故D项正确;战

2、国时期世袭贵族特权尚未完全被废除,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官吏选拔制度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故C项错误。故选D。2.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D. 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以前,经济中心在北方,政治中心在西方、北方,所以漕运大致为东西方向,南宋朝后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而元明清都城在北京,所以漕

3、运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说明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是漕运方向改变的重要原因,故D正确;经济中心南移,政治中心在北方,才出现漕运为南北方向,A不是全面的原因,排除;B不符合史实,并且也无法说明漕运转变为南北方向的原因,排除B;国家疆域的扩大与漕运方向的转变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联系所学我国古代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分析解答即可。3.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甚至更多,而同时期的欧洲谷物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

4、时我国A. 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B. 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C. 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D. 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粟的收获量要远远高于欧洲粟的收获量,主要由于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项正确。同时期的中西方农业经营方式基本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排除A。6世纪时,我国农业生产尚未出现曲辕犁,排除C。南宋时期,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以中西方农业收获量进行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结合精耕细作的内容分析材料即可。4.南宋洪迈夷坚志载:“许大郎

5、者,京师人,世以鬻面为韭,然仅能自赡。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浸浸致富矣。”材料反映了 ,A. 私营手工业发展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大B. 个体经营方式向小作坊式管理模式转化C. 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 民营手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家道日以昌盛,浸浸致富矣”,可知个体经营方式向小作坊式管理模式转化,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市场的需求,故A项错误。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是在明代中期以后,故CD项错误

6、。5.明朝初年,地方行政沿用元朝的行省制度。但在省级行政上,明朝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即布政司掌理民政、按察司掌理监察地方和刑名司法、都司掌理卫所军政,三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向朝廷负责。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 提高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C. 确保地方政府决策的科学性D. 解决废除丞相制度所带来的弊端【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地方行政”可见与加强中央集权相关。由材料“三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向朝廷负责”,可见三司分治的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选A;加强中央集权是牺牲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为代价,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三司分治制度的决

7、策信息,排除C;废除丞相制度是就中央官制而言,无关地方行政,排除D。6.马克思指出: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执掌国家权力的是”由十个部落所选出的500名代表组成的议事会来管理的,最后一级的管理权属于公民大会,每个雅典公民都可以参加这个大会并享有投票权;此外,有执政官和其他官员掌管各行政部门和司法事务。”材料意在说明,在古代雅典A. 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B.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C. 最高官员的执行权力有限D. 分权制衡体制已初步显现【答案】D【解析】材料“议事公民大会,每个雅典公民都可以参加这个大会并享有投票权;此外,有执政官和其他官员掌管各行政部门和司法事务”反映了雅典已经具

8、有立法、行政、司法分权的雏形,故D正确;“公民都可以参加这个大会并享有投票权”不能说明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而是强调立法、行政、司法分权,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最高官员的执行权力有限,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公民大会此外,有执政官和其他官员掌管各行政部门和司法事务”,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立法、行政、司法分权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7.十二铜表法采用固定罚金制,一些贵族依仗其钱财众多随意侵辱他人。于是,法 官以受害人人身被侵辱所遭受的实际损害的大小作为判定赔偿金额的标准。这体

9、现出A. 法官可随意解释罗马法 B. 公平正义理念得到伸张 C. 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D. 法律优先保护弱者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罗马法的发展,材料中法官的判决是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受害人的利益,故A项错误。由“固定罚金制”到根据“实际损害的大小作为判定赔偿金额的标准”的变化体现的是公平,是对材料中“一些贵族”不正义行为的约束,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法律对人身权的保护,故C错误。 十二铜表法根本上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故D错误。8.“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A. 中国被迫开

10、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B.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C. 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D. 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答案】B【解析】【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从广州开始,一直打到京津地区,材料中“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说明外国列强侵入京津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开放南京等通商口岸,说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故B项正确。A是南京条约内容。C是马关条约影响。D是辛丑条约的影响。9.1903年10月,申报载文:“考东西洋各国所出各报,必经官吏核明,始行刊布,其于谤议泄漏,亦皆悬为厉禁。中国未有报律,故终无法以处之。必欲整顿各报,非修订报律不可。否则非徒禁人阅看、禁人代售均为无益之空言

11、。”这反映出A. 清政府加强了新闻立法管制B. 清政府实行禁止华人办报政策C. 外国人垄断中国新闻报刊业D. 新政期间大众传媒得到了发展【答案】D【解析】由“必经官吏核明,始行刊布,其于谤议泄漏,亦皆悬为厉禁”、“必欲整顿各报,非修订报律不可”可知,AB不符合题意;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10.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到1922年7月二大的召开,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进步却是明显的,革命纲领逐渐由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单纯理论转变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共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产生这样巨大飞跃的主要原因是A. 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B.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

12、解C. 建立了广泛的民主联合战线D. 已经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答案】A【解析】一大到二大时间之短,中共思想成熟迅速,主要是国际华盛顿会议召开对于中国实行新的瓜分,国内军阀混战,导致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任务,故A正确;B在一大时期就已经明确;C是国民大革命时期;D是遵义会议之后。11.19361937年,北京、上海等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的文化人士联合开展了一场新启蒙运动,他们提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等口号。这说明A.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紧密结合B. 儒学是抗战时期的精神寄托C. 民族危机促进文化自觉自信D. 民主和科学是首要追求目标【答案】C【解

13、析】1936-1937年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促使此时期的知识分子对激进的新文化运动自觉地进行反思,提出重视传统文化,要有文化自信,鄙视盲目全盘西化。故此题正确选项为C选项。12.下表为1913-1948年中国产业资本属性结构状况表(部分)(单位:万元)1911/19141920增长1936增长1947/1948增长外国资本10212513300045057175895473414-1635国家资本4780766952381222454779420079672私人资本28741579771054204844821161499-205合计178673257929516999056

14、883654992-361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A. 私人资本的发展状况和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 B. 外国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中始终占主导地位C. 国家资本的发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不同资本的发展变化反映了社会性质的变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911年到1920年、1920-1936年,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48时,民族资本急剧下降,主要是因为官僚资本的膨胀、战争的破坏等;故私人资本的发展状况和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A项正确。1948年时国家资本的金额远远高于外国资本,故B项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说法错误,排除。19

15、48年时国家资本急剧增加,主要和官僚资本膨胀有关,最终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从1911年到1948年,无论何种资本发展,都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排除D。13.1215年 6月15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 25 位贵族代表举行谈判,签署 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1603 年伊 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 “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 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A.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 C. 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 D. 使英国国王真正的“统而不治”【答案】C【解析】【详解】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故A错误。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仍为君主制,故B项错误。光荣革命后议会结束了詹姆士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的原则,回归到自由大宪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