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同步练习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2985557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同步练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单选题1.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出( )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2.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2、)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3.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续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该诏令在当时( )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4.明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南至南浔镇50里。这表明当时( )A.工商业市镇已开始兴起

3、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C.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D.已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5.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 )A.反映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B.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C.说明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D.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6.下图为唐朝长安城西市行业分布示意图,它可以反映出当时( )A.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B.商业具有开放交易特点C.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农产品商品化进程加快7.史料记载明清时期的徽州商人,有的“先儒后贾”,有的“先贾后儒”,有的“亦贾亦儒”。这表明当时徽州地区( )A.

4、重农抑商政策破产B.官商勾结现象严重C.社会结构发生变动D.商人社会地位下降8.北宋时期,四川交子发行规则是每隔三年发行一次新纸币(称“界”),规定人民以旧换新,保证市面流通的交子总量和准备金比率不变。熙宁五年(1072年),为了应对财政危机,中央政府命令四川多发行一界交子,却并不按惯例把老一界交子回收回去,据此可知( )A.北宋政府重视商业活动,满足市场的货币需求B.北宋政府利用纸币,制造通胀,攫取民间财富C.四川地区经济发达商业繁荣,货币需求量增加D.北宋政府增发纸币,准备向全国推广四川经验9.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

5、“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10.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A.农本思想被否定B.重商主义盛行C.传统义利观废弛D.抑商观念削弱11.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 曹婆婆

6、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由此可知宋代( )A城市布局依然保留市坊分离传统B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C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D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12.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13. 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朝代战国西汉唐南宋清(1820)城市化率15.9%17.5%20.8%22.0%6.9%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坊市界限被打破政府不再限制商

7、业发展商业发展的推动A B C D 14.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A.趋利避害B.精耕细作C.量力而行D.扬长避短15.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材料说明()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 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长途贸易比较发达 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A. B. C. D. 16.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

8、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17.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18.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 )A.明清商帮势力强大B.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C.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

9、最终目的D.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19.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一步规定:“将该年班匠通告折价类解,不放私自赴部投当”。这种纳银代役的政策()A.有利于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C.加强了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20.明清小说中很多作品把“情”和“欲”放在“理”和“礼”之上,充分肯定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合理性,抨击门当户对的传统婚姻观念。这主要是因为( )A.市民阶层发展B.礼教地位动摇C.社会道德败坏D.小说创作

10、繁荣21.中国古代有交易必须在“市”里进行和“日中为市”的严格限制,此限制被打破始于(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二、材料题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汉朝唐朝两宋路线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 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 (阿拉伯帝国)相通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管理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 左右侯官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使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内海贸易。对 朝贡使团则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见在广州、泉州、明

11、州、杭州、密州等 12处设有市舶司, 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货物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 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碧琉璃、 奇石、异物主要货物为丝绸、瓷器、 漆器等输出 品及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入品进出口货物有400 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 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据材料提取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23.感受古代中国的商业文化.(1)步骤一: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遥远的古代,中国的丝绸经过许多人的努力,贩运到世界

12、很多地方。请讲述马可波罗回国的路线及可能携带的商品。(2)步骤二: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图示中的三座城市在各自历史时期分别具有怎样的地位?反映出的城市发展趋势是什么?(3)步骤三:综合以上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2.答案:D解析:3.答案:C解析:4.答案:B解析:5.答案:D解析:西周遵循周礼,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主张“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强调因地制宜规划城市,实用性更强,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有利于打破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故D正确。材料中城市规划标准改变,不是混乱,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

13、按照市坊分区标准进行设置,故B错误;战国时期的城市仍然是以政治功能为主,故C错误。6.答案:A解析:7.答案:C解析:8.答案:B解析:9.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10.答案:D解析: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农本思想没有被否定,故A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重商主义并未盛行,故B项错误;

14、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传统重义轻利的观念仍然存在,没有废弛,故C项错误;据材料“商亦无害”,可得出传统抑商观念有所削弱,故D项正确。11.答案:B解析:材料中说明宋代南门大街商业经营的类别和种类众多,但是经营都是分类进行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体现出品牌的特点,故B正确;宋代打破传统商业模式,故A和C错误;区域经济模式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错误。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影响,明成祖时明朝早已实现统一,故A项错误;迁都北京后,需要南方物资支持,客观上有利于南北经济交流,B项正确;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明成祖迁都后并没有改变南北经济文化格局,D项错误。13.答案:D解析:南宋时期并不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错误;据所学知识,政府不再限制商业的发展的说法错误,因为政府对商业的发展总体上是控制的,但不是不再限制,根据材料中的表格所提供的朝代,与南宋进行比较不难发现, 是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选择D符合题意。14.答案:B解析:“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类似。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