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 必修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855442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 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一轮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 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地理一轮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 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 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 必修1.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命题分析】通过上表分析,近三年高考命题呈现以下特点: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是近年命题的焦点,如山脉的形成、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冲积扇、三角洲的形成等。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是考查的重点。3.运用地壳物质循环解释地貌的形成考查较少。4.试题多以等高线图、地质剖面图、景观图呈现,集中考查地质构造、构造地貌与人类的关系。【备考策略】1.以汶川、玉树、海地、智利等地的地震以及冰岛、印尼火山喷发等近期自然灾害和特殊地貌有关事件(如我国丹霞地貌申遗成功)为背景,强化对地壳物质循环的理解及内外力相互作用对地貌形成的作用。2.利用地理图表分析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实践

2、中的应用,注重训练解读信息与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考目标导航】最新考纲特别关注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和形成的地貌2、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变式图和地质地貌剖面图3、结合重大地震、火山喷发、特殊地貌(如丹霞地貌申遗成功)考查地质构造或构造地貌【基础知识梳理】(一)地质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外力作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二)内力作用形式项目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影响对岩

3、层的影响使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层发生弯曲使地壳抬升或下沉对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举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西洋的扩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台湾海峡的形成相互关系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三)外力作用(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要点名师透析】二、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

4、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

5、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高考真题感悟】(2010广东文综T7)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所示),其成因是( )A.侵蚀-搬运作用 B.搬运-堆积作用C.风化-侵蚀作用 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信息提取】通过图文材料可获取以下有效信息:(1)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沉积物粒径平均值建坝后比建坝前大。(2)河流河床附近,主要外力是流水作用。【

6、思路点拨】选A。三峡大坝建成后蓄水,出库水体形成巨大落差,大坝下游一定范围内水动力明显加强,导致水体携沙能力明显超过其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加强,带走河床沉积物中相对较细的成分而留下相对较粗的颗粒,从而造成沉积物粗化,也就是图中所示建坝前后物质粒径的变化。(2009江苏地理T5、6)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 B. C. D.(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 B.C. D.【信息提取】通过图文材料可获

7、取以下有效信息:(1)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形成及转化关系。(2)、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3)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环境。【思路点拨】(1)选D,(2)选A。理解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是判读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的关键。第(1)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可知代表重熔再生作用,代表岩浆活动,代表地壳运动,代表变质作用,昆仑玉和大理岩都是变质作用形成的。第(2)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死之后其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3.(2009海南地理T163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8、(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命题立意】本题以我国某地形区地形剖面图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区域定位和剖面图判读能力。【精析精讲】根据图示区域的海拔及河湖广布特点,该区域应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从地形剖面图上看,该地形区的河流是地上河,应为河流的中、下游。在河流的中、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沉积,长年累月,形成“地上河”。【参考答案】A【考点模拟演练】一、选择题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多次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冰岛素有“火山岛”之称。读下图,完成1、2题。

9、1.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A.花岗岩 B.大理岩C.石灰岩 D.玄武岩2.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解析】1选D,2选B。第1题,冰岛多次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有“火山岛”之称,组成冰岛的岩石应以喷出型岩浆岩,即玄武岩为主。第2题,由图中大西洋、格陵兰岛、挪威海等信息可知,这里处在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地带,属板块的生长边界。南京的李先生是奇石收藏爱好者,下图是他收藏的江苏三大名石。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35题。3.关于“江苏三大名石”说法正确的是( )A.太湖石经

10、变质作用可以转化为昆石B.雨花石经流水侵蚀可以转化成昆石C.三大名石的形态都和流水作用有关D.雨花石和太湖石的形成都和沉积作用有关4.关于太湖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岩浆岩B.属于变质岩C.形成于海洋沉积D.形成于陆地沉积5.图中的太湖石是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解析】3选D,4选C,5选C。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作用的形式及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由三大名石的介绍可知,雨花石、太湖石是沉积岩,而昆石属于岩浆岩。因而雨花石和太湖石的形成都和沉积作用有关。太湖石主要是石灰岩,其形成于海洋的沉积环境下,石灰石

11、形成后,经流水侵蚀形成了玲珑剔透的独特形态。2010年8月1日,“中国丹霞”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丹霞地貌为红色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发育的水平构造地貌。结合广东丹霞山景观图,回答6、7题。6.形成这种地貌的岩石最有可能发育于地质时期的何种地形类型( )A.岩熔高原 B.褶皱山地 C.冰碛丘陵 D.沉积盆地7.形成该种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解析】6选D,7选C。第6题,红色砂岩属于沉积岩,丹霞地貌应发育于地质时期的沉积盆地,岩熔高原、褶皱山地、冰碛丘陵不利于堆

12、积物的沉积。第7题,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南方湿润地区,这里降水多,外力作用主要以流水侵蚀为主。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的一些著名的风景被荣幸地印在了它们的背面,读图完成8、9题。8.图中四幅票样中所示的流水作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2元图上的景观 B.5元图上的景观C.20元图上的景观 D.50元图上的景观9.5元人民币上雄伟壮丽景观的成因是( )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C.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解析】8选C,9选B。第8题,20元图上的景观属于流水的溶蚀作用,形

13、成了喀斯特地貌;其他三图属流水的侵蚀作用。第9题,5元图上的高山主要由内力作用隆起形成,其间的峡谷由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因此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1金华模拟)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冰蚀 B.水蚀C.风化与风蚀 D.褶皱、断层11.从图中各岩石的形成顺序看,图中侵入岩大约在( )A.石灰岩形成之后 B.页岩形成之前C.变质岩形成之后 D.石灰岩形成之前【解析】10选B,11选A。第10题,据图可知图中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侵蚀作用形成的。第11题,侵入岩已侵入到石灰岩层,故侵入岩一定是在石灰岩形成后侵入的。二

14、、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25分)材料一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材料二 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1)材料一图中板块a是_板块和材料二图中_(A或B)处的板块一致。(4分)(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_,主要自然资源有_。(4分)(3)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_(岩石)。(2分)(4)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5分)( )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